资产配置日报:买在预期落地前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9-18 10:12:45
评论:0
复盘与思考:
9 月17 日,股债双牛,股市维持“大盘慢涨,主题轮动”的状态,AI 算力板块流出的资金试图在固态、储能、机器人等板块建立新的共识,创业板指再度成为领跑指数,单日上涨1.95%,大盘板块则稳中有进,上证指数、沪深300 分别上涨0.37%、0.61%。债市进一步对股市脱敏,演绎独立上涨行情,10 年、30 年活跃券收益率分别下行1.7bp、1.8bp 至1.76%、2.06%,T 与TL 分别上涨0.13%、0.31%。
权益市场放量上涨。万得全A 上涨0.67%,全天成交额2.40 万亿元,较昨日(9 月16 日)放量359 亿元。万得全A 在突破前高后涨幅扩大,体现出市场情绪向好,后续能否形成上涨趋势,取决于成交量能否继续放大。
同时,市场隐含波动率连续回升,沪300ETF IV 指数来到8 月22 日以上的位置,并在持续靠近8 月26 日前高,指向市场投机热情仍在回暖。
今日晚间,美联储将公布降息决议。对于A 股和港股而言,美联储降息直接利好两类板块。一是科技成长类板块,市场对其给予的现金流回收周期的预期较长,降息能够显著提升其估值中枢,且利率下降能够降低其融资成本,利于资本开支。二是有色金属板块,其金融属性将受益于美元走弱,例如黄金的吸引力上升,利好黄金股;同时,其工业属性将受益于全球需求提振,利好铜、铝、锌等工业金属。从近期行情来看,科技和有色板块或已提前开始交易降息预期,意味着上述逻辑在降息幅度和节奏超预期的情况下,会有进一步表现,否则可能演绎利好落地的兑现行情(例如年内降息75-100bp)。
机器人品种继续领涨。从板块逻辑来看,本轮机器人行情主要由T 链订单回暖的预期带动。此前机器人板块涨幅不明显,T 链订单缩减的担忧是制约因素之一。而近期马斯克动作频繁,包括薪酬奖励与机器人量产挂钩、增持股票、计划开会讨论Optimus 生产计划等,缓和了市场对削减订单的疑虑。同时,宇树科技于9 月2日表示,预计于今年四季度提交IPO 申请,催化国内机器人产业推进预期。从交易逻辑来看,资金从AI 算力流出后,不仅是简单尝试其他的高景气板块,而是期待能够出现新一轮“众星捧月”。此前资金尝试的方向包括固态电池和储能,当前这一倾向部分转移到了机器人板块。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1.78%和4.22%。互联网和半导体品种领涨,除了美联储降息临近以外,还与大厂AI 算力叙事的推进相关,例如阿里巴巴自研芯片参数亮眼等。南向资金净流入94 亿元(港元,下同),追涨意愿仍然较强。其中,阿里巴巴净流入51 亿元,仍然是本轮港股科技行情的核心角色;美团净流入21 亿元,资金博弈其超跌反弹;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净流入4.07 亿元和2.37 亿元,自主可控逻辑仍然受到资金青睐。
整体来看,Wind 全A 指数重新开始向上突破,后续涨势需要成交额放量作为支撑。资金希望能在另一个板块继续抱团攫取收益,机器人成为当前尝试的对象。往后看,高景气叙事值得持续关注,机器人、储能、固态电池、创新药等都可能成为资金尝试的方向,且AI 算力和半导体情绪回归理性后,也可能迎来资金回流。而一旦资金在某个板块达成共识,抱团行为或将使其行情加速,由此继续吸引资金流入,直至拥挤度过高导致抱团瓦解。此外,证券仍然是股票型ETF 和杠杆资金共同流入的品种(9 月16 日,证券ETF 净流入8 亿元,在行业ETF 中排名第一;融资余额净流入SW 证券指数品种14 亿元,在SW 二级行业中排名第四),考虑到证券行情“大涨大跌”的行情特征,参与其中既比较考验耐心,也对兑现时点的把握有较高的要求。
债市收益率下行的支撑因素,依然是市场对央行重启买债存在期待。今日的债市行情同样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盘债市依旧在消化昨日的预期转变,叠加股市中科创、创业板块轮番走强,上证指数低开后涨幅迅速回正,债市交易情绪整体偏谨慎,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围绕1.78%、2.07%窄幅波动。午后,债市再次启动“央行买债”预期交易,不过,从市场定价的预期内容来看,叙事或与昨日相似,即本轮操作为分批买债,少量多次,买至年底。
债市短期翻多的底气,或源自对银行行为的观察。据经纪商统计的17 日利率债成交势力图,可以发现,国股行整体维持净买入操作,在大幅增持0-3 年国债之余,附带净买入3-5 年、7-10 年国债以及7-10 年政金债。如果稍微拉长时间来看,据二级净成交数据,9 月以来,大行明显提升了对3-5 年国债、7-10 年国债、7-10 年政金债的净买入规模。市场也由此猜想,以上品种或是央行重启购债时的主要标的,最近两日5 年、7 年、10 年期利率债表现相对更强。不过,参考5-6 月的经验,大行突然加速增持特定品种(当时是3 年内国债)的行为,不一定指向为央行交易提前“囤货”,也有可能是出自内部策略的需要,央行是否重启买债,还需视公告而定。
连续下行行情后,长债收益率再度来到关键点位附近,后续行情该怎么判断?首先定位当下状态,无论出于什么利多因素支撑,我们倾向于10 年、30 年活跃券收益率由1.80%+、2.10%+重新回到1.75%、2.05%附近,或是一个合理的修复状态。接下来,长端利率能否向下突破平台点位,形成下行趋势,可能需要更强的实质利好因素出现,单纯的市场预期可能难再为行情提供足够的推力。
9 月17 日,国内商品市场在经历前一日普涨后未能延续强势,整体转入震荡分化格局。反内卷主题品种表现平淡,焦炭、焦煤小幅收涨0.5%和0.4%,体现限产预期支撑下的韧性;多晶硅、氧化铝、生猪则分别下跌2.1%、1.7%、1.6%,反映部分品种回调压力显现。A 股情绪相对积极,锂电池板块大涨5.24%,煤炭、光伏设备分别上涨1.62%、0.75%,其余反内卷相关行业表现疲软,生猪养殖下跌1.11%。
资金面呈现快速轮动特征,贵金属板块显著流出。据文华财经,贵金属板块遭遇大幅撤离,沪金、沪银分别流出约28 亿元,显示博弈美联储降息的交易型资金的阶段性退潮。同时,有色金属板块再度遭减持,净流出超9 亿元;黑链指数与油脂板块分别流出超4 亿元,短期获利了结迹象明显。相较昨日贵金属、黑链分别净流入近30 亿元、16 亿元,交易资金快进快出,市场交易节奏加快。
光伏“能耗新标”落地,供给侧改革迈入实质阶段。9 月16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 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拟于26 年底施行。新标准设定多晶硅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为5.5kgce/kg,较现行水平明显收紧。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现有产能结构有序调整后,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预计降至约240 万吨/年,较2024 年底下降16.4%,较建成产能减少31.4%,中长期供需格局有望改善。但短期需求偏弱,Mysteel 调研显示头部组件企业已下调报价,产业链利润承压。在远期利好与现实疲软博弈下,多晶硅价格或维持高位震荡,后续需关注政策落地与需求兑现进展。
黑色系供需博弈加剧,短期维持高位震荡。一方面,唐山9 月15 日至30 日环保限产持续执行,江苏钢协亦发声整治“内卷式竞争”,供给收缩预期仍存;同时现货情绪偏稳,临汾地区炼焦煤竞拍涨多跌少。另一方面,焦炭第二轮提降基本落地,而钢厂利润承压,旺季终端需求表现平淡。多空因素拉锯下,双焦短期或延续高位震荡格局。
总体来看,当前商品市场缺乏统一宏观驱动,已进入以产业逻辑为主导的结构性行情阶段。光伏“能耗新标”的发布,为“反内卷”提供了可量化、可执行的政策范本,中长期供给格局改善预期明确,对市场形成积极指引。然而,短期内多数产业链仍面临终端需求偏弱的现实制约。在美联储降息预期支撑流动性、宏观环境偏友好的背景下,商品整体下行风险有限,但上行空间需要关注基本面的边际变化。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肖金川/谢瑞鸿 日期:2025-09-17
9 月17 日,股债双牛,股市维持“大盘慢涨,主题轮动”的状态,AI 算力板块流出的资金试图在固态、储能、机器人等板块建立新的共识,创业板指再度成为领跑指数,单日上涨1.95%,大盘板块则稳中有进,上证指数、沪深300 分别上涨0.37%、0.61%。债市进一步对股市脱敏,演绎独立上涨行情,10 年、30 年活跃券收益率分别下行1.7bp、1.8bp 至1.76%、2.06%,T 与TL 分别上涨0.13%、0.31%。
权益市场放量上涨。万得全A 上涨0.67%,全天成交额2.40 万亿元,较昨日(9 月16 日)放量359 亿元。万得全A 在突破前高后涨幅扩大,体现出市场情绪向好,后续能否形成上涨趋势,取决于成交量能否继续放大。
同时,市场隐含波动率连续回升,沪300ETF IV 指数来到8 月22 日以上的位置,并在持续靠近8 月26 日前高,指向市场投机热情仍在回暖。
今日晚间,美联储将公布降息决议。对于A 股和港股而言,美联储降息直接利好两类板块。一是科技成长类板块,市场对其给予的现金流回收周期的预期较长,降息能够显著提升其估值中枢,且利率下降能够降低其融资成本,利于资本开支。二是有色金属板块,其金融属性将受益于美元走弱,例如黄金的吸引力上升,利好黄金股;同时,其工业属性将受益于全球需求提振,利好铜、铝、锌等工业金属。从近期行情来看,科技和有色板块或已提前开始交易降息预期,意味着上述逻辑在降息幅度和节奏超预期的情况下,会有进一步表现,否则可能演绎利好落地的兑现行情(例如年内降息75-100bp)。
机器人品种继续领涨。从板块逻辑来看,本轮机器人行情主要由T 链订单回暖的预期带动。此前机器人板块涨幅不明显,T 链订单缩减的担忧是制约因素之一。而近期马斯克动作频繁,包括薪酬奖励与机器人量产挂钩、增持股票、计划开会讨论Optimus 生产计划等,缓和了市场对削减订单的疑虑。同时,宇树科技于9 月2日表示,预计于今年四季度提交IPO 申请,催化国内机器人产业推进预期。从交易逻辑来看,资金从AI 算力流出后,不仅是简单尝试其他的高景气板块,而是期待能够出现新一轮“众星捧月”。此前资金尝试的方向包括固态电池和储能,当前这一倾向部分转移到了机器人板块。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1.78%和4.22%。互联网和半导体品种领涨,除了美联储降息临近以外,还与大厂AI 算力叙事的推进相关,例如阿里巴巴自研芯片参数亮眼等。南向资金净流入94 亿元(港元,下同),追涨意愿仍然较强。其中,阿里巴巴净流入51 亿元,仍然是本轮港股科技行情的核心角色;美团净流入21 亿元,资金博弈其超跌反弹;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净流入4.07 亿元和2.37 亿元,自主可控逻辑仍然受到资金青睐。
整体来看,Wind 全A 指数重新开始向上突破,后续涨势需要成交额放量作为支撑。资金希望能在另一个板块继续抱团攫取收益,机器人成为当前尝试的对象。往后看,高景气叙事值得持续关注,机器人、储能、固态电池、创新药等都可能成为资金尝试的方向,且AI 算力和半导体情绪回归理性后,也可能迎来资金回流。而一旦资金在某个板块达成共识,抱团行为或将使其行情加速,由此继续吸引资金流入,直至拥挤度过高导致抱团瓦解。此外,证券仍然是股票型ETF 和杠杆资金共同流入的品种(9 月16 日,证券ETF 净流入8 亿元,在行业ETF 中排名第一;融资余额净流入SW 证券指数品种14 亿元,在SW 二级行业中排名第四),考虑到证券行情“大涨大跌”的行情特征,参与其中既比较考验耐心,也对兑现时点的把握有较高的要求。
债市收益率下行的支撑因素,依然是市场对央行重启买债存在期待。今日的债市行情同样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盘债市依旧在消化昨日的预期转变,叠加股市中科创、创业板块轮番走强,上证指数低开后涨幅迅速回正,债市交易情绪整体偏谨慎,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围绕1.78%、2.07%窄幅波动。午后,债市再次启动“央行买债”预期交易,不过,从市场定价的预期内容来看,叙事或与昨日相似,即本轮操作为分批买债,少量多次,买至年底。
债市短期翻多的底气,或源自对银行行为的观察。据经纪商统计的17 日利率债成交势力图,可以发现,国股行整体维持净买入操作,在大幅增持0-3 年国债之余,附带净买入3-5 年、7-10 年国债以及7-10 年政金债。如果稍微拉长时间来看,据二级净成交数据,9 月以来,大行明显提升了对3-5 年国债、7-10 年国债、7-10 年政金债的净买入规模。市场也由此猜想,以上品种或是央行重启购债时的主要标的,最近两日5 年、7 年、10 年期利率债表现相对更强。不过,参考5-6 月的经验,大行突然加速增持特定品种(当时是3 年内国债)的行为,不一定指向为央行交易提前“囤货”,也有可能是出自内部策略的需要,央行是否重启买债,还需视公告而定。
连续下行行情后,长债收益率再度来到关键点位附近,后续行情该怎么判断?首先定位当下状态,无论出于什么利多因素支撑,我们倾向于10 年、30 年活跃券收益率由1.80%+、2.10%+重新回到1.75%、2.05%附近,或是一个合理的修复状态。接下来,长端利率能否向下突破平台点位,形成下行趋势,可能需要更强的实质利好因素出现,单纯的市场预期可能难再为行情提供足够的推力。
9 月17 日,国内商品市场在经历前一日普涨后未能延续强势,整体转入震荡分化格局。反内卷主题品种表现平淡,焦炭、焦煤小幅收涨0.5%和0.4%,体现限产预期支撑下的韧性;多晶硅、氧化铝、生猪则分别下跌2.1%、1.7%、1.6%,反映部分品种回调压力显现。A 股情绪相对积极,锂电池板块大涨5.24%,煤炭、光伏设备分别上涨1.62%、0.75%,其余反内卷相关行业表现疲软,生猪养殖下跌1.11%。
资金面呈现快速轮动特征,贵金属板块显著流出。据文华财经,贵金属板块遭遇大幅撤离,沪金、沪银分别流出约28 亿元,显示博弈美联储降息的交易型资金的阶段性退潮。同时,有色金属板块再度遭减持,净流出超9 亿元;黑链指数与油脂板块分别流出超4 亿元,短期获利了结迹象明显。相较昨日贵金属、黑链分别净流入近30 亿元、16 亿元,交易资金快进快出,市场交易节奏加快。
光伏“能耗新标”落地,供给侧改革迈入实质阶段。9 月16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 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拟于26 年底施行。新标准设定多晶硅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为5.5kgce/kg,较现行水平明显收紧。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现有产能结构有序调整后,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预计降至约240 万吨/年,较2024 年底下降16.4%,较建成产能减少31.4%,中长期供需格局有望改善。但短期需求偏弱,Mysteel 调研显示头部组件企业已下调报价,产业链利润承压。在远期利好与现实疲软博弈下,多晶硅价格或维持高位震荡,后续需关注政策落地与需求兑现进展。
黑色系供需博弈加剧,短期维持高位震荡。一方面,唐山9 月15 日至30 日环保限产持续执行,江苏钢协亦发声整治“内卷式竞争”,供给收缩预期仍存;同时现货情绪偏稳,临汾地区炼焦煤竞拍涨多跌少。另一方面,焦炭第二轮提降基本落地,而钢厂利润承压,旺季终端需求表现平淡。多空因素拉锯下,双焦短期或延续高位震荡格局。
总体来看,当前商品市场缺乏统一宏观驱动,已进入以产业逻辑为主导的结构性行情阶段。光伏“能耗新标”的发布,为“反内卷”提供了可量化、可执行的政策范本,中长期供给格局改善预期明确,对市场形成积极指引。然而,短期内多数产业链仍面临终端需求偏弱的现实制约。在美联储降息预期支撑流动性、宏观环境偏友好的背景下,商品整体下行风险有限,但上行空间需要关注基本面的边际变化。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肖金川/谢瑞鸿 日期:2025-09-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