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宏观:迈向中等发达国家:“十四五”经济回顾与“十五五”经济增长目标测算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22 08:42:59 评论:0
  摘要

      “十四五”(2021-2025 年)行将收官,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2035 年远景目标的决定性五年。

      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成就与特征的基础上,围绕2035年“人均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愿景,测算了“十五五”期间名义GDP 增速的底线要求和理想水平,并就“十五五”期间是否需要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应制定哪些目标、如何完成目标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十五五”规划制定和相关政策储备提供参考。

      一、“十四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回顾“十四五”时期,我国宏观经济在内外部多重压力下保持了较强的增长韧性,预计“十四五”末名义GDP 将超140 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加35 万亿以上。2021-2024 年实际GDP 年均增长5.5%,名义GDP 年均增长6.9%;但考虑到2020 年的低基数抬高了2021-2024 年经济增速,若以2019 年为基期,则2020-2024 年的实际GDP 和名义GDP 平均增速分别降至4.9%和6.1%。

      “十四五”期间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五大突出特征:

      一是“十四五”中后期名义经济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化,价格水平走低,名义GDP 增速持续低于实际GDP 增速,推动物价回升是重要任务;二是内外需表现分化,“十四五”时期,外需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外需增速显著高于内需增速,扩大内需仍需发力;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分化,“十四五”期间商品消费表现较优,服务消费恢复相对滞后,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是下阶段提振消费的重点;四是投资结构分化,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成为重要支撑;五是基建投资内部明显分化,在地方隐性债务治理的背景下,中央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增速高于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增速。

      二、2035 年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底线要求:“十五五”期间我国名义GDP平均增速应达到5%

      2035 年人均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核心指引;到2035 年,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 的最低门槛预计为2.7 万美元。以发达国家人均GDP 的20%分位数作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参照门槛,2024 年约为2.4万美元;到2035 年,保守估计这一门槛将上升至2.7 万美元左右。

      2035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 最低门槛,要求“十五五”名义GDP年均增速至少达到5%、实际GDP 平均增速预计可保持在4.8%左右,同时要求价格水平温和回升,同时配合未来十年人民币累计升值15%以上。更理想的名义GDP 年均增速目标可能在6%左右,可为汇率变动等不确定性提供缓冲空间;但6%名义增速实现难度较大,可作为努力方向。

      三、总结与建议

      第一,“十五五”期间可考虑恢复设定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

      1)我国具备设定明确经济增长目标的客观条件。“十四五”期间的经济表现说明我国经济韧性和适应能力较强;经历了特朗普1.0 时期以及2025 年的中美关税战,我国积累了更充分的应对经验。尽管“十五五”期间还将面临老龄化、人口下降等内部挑战,但这些因素相对具有可预测性,要通过系列改革释放经济活力,提高潜在经济增速。

      2)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是应对需求不足压力、促进供需平衡的现实需要。有助于形成正向预期,引导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支撑就业与民生改善。

      3)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构筑中美大国竞争的总量基础。如果“十五五”期间名义GDP 年均增长5%、人民币适度升值,中国与美国GDP 的比值有望在2030 年达到80%,高于日本与美国GDP 之比的历史高点(1995 年,73%)。

      第二,“十五五”期间可考虑围绕5%的名义GDP 平均增速提出一揽子目标体系。

      1)核心目标:名义GDP 年均增速5%,实际GDP 年均增速4.8%,总体价格增速由负转正。GDP 指标实施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双目标制,内嵌价格目标,由此实现“有就业、有收入、有获得感”的增长。

      2)消费和居民收入目标:居民消费年均增速6.5%、居民收入年均增速6%、政府消费支出年均增速5%,这需要实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的计划。如果“十五五”优化需求结构,将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名义GDP)从40%提升3个百分点至43%,则居民消费年均增速需达到6.5%。这要求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达到6%、边际消费倾向(人均消费/人均收入)适度回升。同时,政府消费增速宜保持在5%左右,避免对总需求形成拖累。

      3)投资目标: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6.5%左右。在净出口下降和房地产投资温和下行至企稳状态的预期情景下,如果居民消费增长目标能顺利达成,“十五五”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平均增速需维持在6.5%左右。

      第三,“十五五”期间实现一揽子目标的可行路径和重点: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服务消费、稳定基建投资,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1)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提振消费,首要的是大幅提高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在初次分配环节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同时,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大力发展股权激励等,推动企业利润向居民收入转移。再分配领域可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规模,专项用于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待遇。这将显著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后顾之忧进而降低储蓄动机、提高消费倾向。

      2)提振消费的重点在于服务消费,有必要优化假期制度,增加劳动者闲暇;加快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人口城市化进程;补齐供给短板,提高供需匹配度。

      3)扩大内需的另一个重点是稳定基建投资,有必要统筹中央与地方资源,在名义GDP 增长目标要求下维持必要的基建投资增速。制造业投资应更多尊重市场规律,通过扩大需求和改善营商环境实现;基建投资是政策可以主动作为的抓手。在地方化债中,地方主导的基建投资(如市政、道路建设)增速持续下降。这需要中央层面统筹资源,通过央企投资、预算内资金支持等方式维持合理的基建投资增速;同时,探索地方基建的可持续融资方式。

      4)财政政策可考虑盯住名义GDP 增速,按经济增长所需大胆安排赤字和债务。在保持宏观税负稳定的前提下,名义GDP 目标框定了财政收入的增长空间。维持名义GDP 稳定增长,需要财政支出及时弥补需求缺口,因此财政应足额安排赤字和债务,保障政府消费和投资的必要增速。

      5)货币政策可考虑盯住实际利率水平,根据物价变化情况及时引导实际利率适度下行。在价格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即便名义利率不高,实际利率也可能偏高,从而抑制投资与消费。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提高、内需和汇率波动超预期 机构: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志恒/盛中明 日期:2025-09-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