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风险提前释放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09-24 09:56:07 评论:0
  9 月23 日,股债商上演“三杀”行情,每一类资产均迎接了空头的洗礼。股票市场放量下跌。万得全A 下跌0.63%,全天成交额2.52 万亿元,较昨日(9 月22 日)放量3760 亿元。昨日的纠结状态并未持续,上证指数上午大幅回落,午后一度下跌1.40%附近,随后短暂震荡,并于尾盘显著反弹,最终收跌0.18%。同时,资金避险情绪经历了由扩散到收敛的转变,体现在隐含波动率的大起大落,沪300ETF IV 指数涨幅午后一度接近7%,但最终收跌0.96%。

      昨日股票型ETF 资金净流出102 亿元,其中规模指数ETF 净流出72 亿元,主题指数ETF 资金净流出33 亿元。芯片是主要的流出方向,科创50ETF、科创芯片ETF 分别净流出17 亿元和6 亿元。这体现出大级别资金的交易思路,暂时不对指数行情做乐观展望,并兑现高位芯片品种。不过,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今日上午行情偏弱,昨日流出的资金已成功避险,而这些资金是否再度回流,需要今日的数据验证。二是昨日半导体设备ETF 依旧净流入2 亿元,体现资金对半导体行业进行了再细分,且半导体设备方向受到青睐。此外,机器人、消费电子、游戏ETF 同样迎来净流入,部分题材品种仍是资金的加仓方向。

      板块和题材来看,上午银行走强,与资金避险情绪发酵&稳市预期相关。午后半导体设备大幅反弹,对应Wind 指数最终收涨3.84%。结合股票型ETF 加仓的现象来看,资金或在尝试建立半导体设备的题材共识。同时,Wind 储能指数收涨1.11%,储能或许也是资金试探的线索。而AI 算力、机器人、固态电池板块经历尾盘的反弹后,仍然大幅收跌,说明市场对前期涨幅较大的品种暂持规避态度。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下跌0.70%和1.45%,较A 股跌幅更大。原因来看,多位美联储官员释放鹰派信号,降息预期回撤。例如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目前没有太多理由进一步降息,预计2025 年仅会降息一次。南向资金净流出41 亿元(港元,下同),面对下跌行情并未选择加仓,而是倾向于兑现。其中,泡泡玛特净流出3.75 亿元,新消费存在一定的兑现倾向。而阿里巴巴净流入16.73 亿元,延续大幅净流入的趋势,资金仍然认可其AI 叙事&拓展新业务的配置价值。

      整体来看,题材行情存在一定的兑现压力,但韧性较强,资金仍在寻找新的共识。这意味着,即使题材博弈的难度增大,也不必对其悲观。考虑到8 月AI 算力行情后,板块轮动速度加快,短期内可以考虑轮动的视角博弈题材。例如在半导体设备走强后,可以适当将视线放到今日表现次优的储能,以及暂不占优的机器人、AI、固态电池等品种上,博弈轮动行情。

      债市收益率经历昨日短暂的修复后,重新回归上行通道。从市场交易的内容来看,债市全天主要定价两个逻辑。一是债基赎回费率新规的潜在影响,这也是决定全天利率上行方向的主线逻辑,自18-19 日投资者开始关注到赎回费相关问题过后,不少机构针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独立调研,本周随着观点的汇聚与发酵,市场对于征求意见稿“不变落地”的猜想变得愈发强烈,进而形成了偏空的一致预期。二是风险偏好的影响,尽管近期股债跷跷板的现象有所减弱,但权益表现似乎依旧是盘中利率定价的参考因素,例如今日10 点后债市的边际修复可能多与风险资产走弱相关,而下午2 点后的利率上行,也多由股市尾盘反弹决定。

      关于公募债基赎回费率新规影响的问题,我们在《公募债基变革,市场的两大关切》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虑到债基机构资金占比更高,优先从机构视角观察,银行理财可能存在换仓需求,委外基金更多充当收益底仓的作用;银行自营则面临季频“大考”的约束,资金周转需求或使部分资金难拿满6 个月,叠加今年以来银行委外产品表现普遍不佳,且管理费较高,赎回利率债基的动机已经出现。参考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债基负债流失案例,如果债券基遭遇万亿元级别的负债流失,长端利率相对于中性点位的超调幅度或达到15-20bp 水平。

      从机构行为视角观察,多数机构开始加速赎回债基,市场风险或在提前释放。参考第三方交易平台净申购&净赎回矩阵,23 日仅保险在大额申购纯债基金,而理财、公募FOF、券商等机构的净赎回规模多在滚动1 年60%分  位数附近或以上。这一现象也再度印证,如果赎回费新规落地,机构大概率会优先考虑避险性减持债基;不过赎回压力的提前释放,或有利于规避后续债市极端调整行情的出现。

      策略维度,杠杆与票息策略依旧是当下债市最好的避风港。资金方面,为了缓解跨季跨节过于集中的资金压力,22 日央行提前进行了14 天逆回购投放操作,规模3000 亿元,短期资金缺口似乎得到了有效补充,尽管今日14 天投放缺席,7 天逆回购小幅净回笼109 亿元,资金面并无波澜,R001、R007 均下行1bp 至1.46%、1.52%,支持跨季的14 天资金成本为1.72%,资金体感相对舒适。对于当前大部分短久期票息资产而言,如果借贷成本中枢可维持在1.5%之下,息差空间整体较为可观。久期策略方面,在利空风险尚未完全出清,尤其是“赎回费”落地时点很可能在“央行重启买债”之前的背景下,且行且看,小规模博弈或更为合适。

      9 月23 日,商品市场整体情绪继续走弱,板块分化加剧。贵金属延续强势,沪金、沪银连续第二日刷新上市以来新高,分别上涨1.99%和1.78%,成为市场绝对主线;基本金属则表现疲软,沪铜、沪铝分别小幅下跌0.25%和0.41%。工业品普遍承压,反内卷相关品种集体回调,其中烧碱、多晶硅、纯碱领跌,跌幅分别为3.3%、2.7%和2.6%;黑色系则相对扛跌,整体跌幅约1%。A 股市场小幅回调,反内卷相关行业中仅煤炭逆势上涨1.11%,钢铁、基础化工分别下跌1.95%、1.45%,其余板块多数持平或下跌。

      资金流向延续昨日趋势,进一步向贵金属集中。据文华财经数据,今日商品期货多数板块遭遇资金撤离,其中油脂链单日净流出超20 亿元;新能源板块资金继续流出,多晶硅单品种资金流出逾11 亿元,反映市场对前期高估值品种的兑现压力。相比之下,贵金属仍受资金青睐,继前一日流入近70 亿元后,沪金再度获得近3 0亿元资金流入,反映出海外降息交易主线延续。

      烧碱与纯碱领跌,主要因为基本面的持续疲软。烧碱方面,当前供应端维持充裕,企业开工率处于高位,节前无集中检修计划,叠加山东等主产区库存持续累积,市场呈现供强需弱格局。下游氧化铝企业部分减产,非铝终端高价抵触情绪明显,节前备货意愿偏弱,导致厂家库存连续上升。截至9 月18 日当周样本企业厂库库存环比增加6.02%,同比增幅达18.22%。纯碱方面,装置运行相对稳定,产量维持高位,尽管节前存在补库需求,但总库存仍处历史同期高位。在供大于求的基本面背景下,价格承压运行。

      今日工业品普跌,是强预期退潮后,市场重回“弱现实”的进一步反映。当前市场正由政策叙事主导的交易逻辑,逐步转向对供需实际状况的再平衡。尽管“反内卷”政策框架仍为相关行业提供长期支撑,但近期供给端缺乏实质性调控举措落地,叠加9 月22 日发布会未释放需求侧政策信号,且“金九银十”传统旺季需求表现较弱,导致商品市场信心有所动摇。在此背景下,前期押注大规模刺激政策的资金开始逐步撤离,工业品整体承压。后续行情或更多依赖需求修复、库存去化节奏的验证。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09-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