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924一周年 悲喜相通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25 09:33:40 评论:0
  复盘与思考:

      9 月24 日,资本市场迎来“924”大会纪念日。一年前的今天,央行、证监会、金监总局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大幅度的降准降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非银机构互换便利等一系列重磅政策集中落地,A 股迎来由跌转涨的重要拐点,债市收益率在“宽货币”支撑下,经历风偏主导的快速调整后,迅速回归下行通道。回归当下,市场再度上演熟悉的股涨债跌剧情,悲喜相通,不过这一轮背后的驱动因素却不相同。

      权益市场缩量上涨。万得全A 上涨1.40%,全天成交额2.35 亿元,较昨日(9 月23 日)缩量1713 亿元。

      针对9 月以来波动增大的指数行情,我们认为不必尝试去做精确的预判,而是在保持乐观态度的同时,见招拆招。具体而言,本轮牛市的基础逻辑为稳市&科技&反内卷,若相关政策和产业逻辑未松动,即使行情调整,也不必悲观。同时,把握“题材轮动速度加快”这一线索,当一个板块大幅走强时,寻找资金可能流向的下一板块,博弈板块轮动的收益。

      昨日(9 月23 日),资金回流芯片板块,科创芯片ETF 净流入11.86 亿元,SW 半导体指数融资余额净增长6.76 亿元。这反映出两条信息,一是资金对科技题材充满热情,且回报可观。芯片板块昨日深度回调后,从尾盘开启反弹,今日延续强势行情。二是资金从芯片板块几经出入,配置视角可能偏中短期。结合行情来看,前天芯片ETF 资金净流出,昨日上午避险成功并转为流入,今日迎来反弹,不排除有兑现的可能。

      题材来看,半导体设备领涨,但在午后压力增大,资金或流向固态电池&储能。半导体设备上周以来易涨难跌,指向资金尝试建立共识。今日放量大涨,意味着更多的资金试图在此抱团。不过,午后其行情压力增大,部分资金可能借机兑现,抱团共识或许尚不牢固。值得注意的是,当半导体设备行情回落时,固态电池&储能行情走强,即从半导体设备兑现的资金,或许流动到了新能源板块,尝试“另立山头”。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1.37%和2.53%,互联网品种领涨。原因来看,阿里巴巴在2025云栖大会上宣布,计划将在3800 亿元AI 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追加更大的资本开支,并推出Qwen3-Max 模型。同时,阿里巴巴宣布和英伟达在Physical AI 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其行情走强。南向资金净流入137.05亿元(港元,下同),其中阿里巴巴净流入53.39 亿元,资金对其AI 叙事的认可进一步强化;同时,腾讯控股净流入26.51 亿元,互联网板块整体受到资金青睐。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分别净流入6.88 亿元和2.06 亿元,自主可控也是资金关注的方向。

      整体来看,科技叙事并未停歇,资金继续拥抱题材。不过,能够媲美8 月AI 算力的板块尚未出现,题材行情以轮动为主。以轮动的视角来看,今日固态电池&储能或许承接了从半导体设备兑现的资金。若半导体设备行情回落,新能源或能成为资金尝试建立共识的方向。此外,从股票型ETF 资金流入数据来看,证券、机器人、有色、游戏均是资金加仓的板块,有望成为后续尝试的方向。

      回看这一年,市场在2024 年9 月底迅速走强,从10 月初到今年4 月宽幅震荡,并在4 月8 日以来持续走强。这种“快涨-震荡-走牛”的行情,与我们在《股牛三段论,未来向何方?》中提出的牛市三阶段走势一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中,三大逻辑构成牛市的动力来源。

      其一,政策的呵护态度是股市走牛的基石,尤其在今年4 月7 日大跌后,“国家队”强力稳市,为本轮牛市提供坚实的底部支撑。

      其二,科技产业进展如火如荼,AI、半导体、机器人等方向的实质性进展,是资金在面对调整时敢于加仓的信心来源。

      其三,7 月1 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后,市场对反内卷重要性的认识显著提升,光伏、锂电、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底部反转预期发酵,同样成为资金积极参与的方向。

      往后看,若稳市&科技&反内卷逻辑不动摇,做多思维值得继续保持。即使面对行情波动,也不妨多一些从容。

      债市在调整的路上渐行渐远。早盘债市迎来阶段性的多头自救,市场交易内容主要围绕“债基赎回费存在豁免持有期缩短,且惩罚性利率小幅下调的可能性”。不过从定价结果来看,多数投资者或维持将信将疑的态度,长端利率修复幅度并不显著。10 点过后,随着重要股指进入加速上涨状态,债市艰难缓和的情绪再度走弱。全天来看,利率曲线整体平行上移,幅度在1-2bp 区间,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分别上行1.7bp、1.5bp 至1.82%、2.11%,若以老券定价作为参考,30 年国债收益率已回到一年期水平之上。

      从直接原因来看,当前债市面临最大的挑战,或是赎回冲击。参考第三方交易平台净申购&净赎回矩阵,与23 日情形相似,24 日债市依旧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理财子、银行自营、保险、公募FOF、券商、信托对于纯债基金的净赎回规模几乎均处于滚动1 年60%+的分位数,短债基金则面临更严峻的赎回窘境。因此我们也相应可以观察到,银行二永债,基金常用作流动性管理的交易品种,成为跌幅更大的板块,1 年期品种收益率普遍上行4bp,3-5 年期收益率上行幅度更是达到6-7bp。

      受限于季末特殊时点的影响,债基“赎回→下跌→再赎回”的负循环效应往往容易被加剧。复盘2023 年以来历次债基赎回行情中的买盘力量,中小银行是长久期利率债的重要买入方,银行理财则是二永与信用债市场的稳定器,保险则偏向于在利率筑顶后再加速进场。然而,跨季前夕,银行往往已提前规划好季报所需的各类指标,临时大规模收券意愿可能不强;理财则需应对母行端的回表诉求,季末闲置资金规模或同样有限;缺乏有效的承接力量,卖盘的单边挤兑现象正在初步形成。

      债市破局,需要新的买入力量介入,以中断当前越卖越跌的负循环。24 日尾盘我们看见了相对积极的信号,9 月MLF 续作规模为6000 亿元,净投放3000 亿元,叠加月中超额续作的买断式回购,本月央行中长期资金累计净投放6000 亿元。由于加量工具的期限分别为6 个月与1 年,银行在获得增量资金的同时,负债稳定性同样得到提升。央行的适度呵护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债市的焦虑情绪,不过倘若要对冲赎回费新规(假设不变)下的债基抛压,可能仍需央行重启买债等更强力政策作为支撑。

      落脚至策略维度,截止9 月23 日,利率债基久期中位数仍在3.83 年水平,与12 日收盘点位基本持平,维持在中性偏防御的位置,不过从久期分布上来看,市场上仍有约29%的利率债基久期水平维持在5 年以上。考虑到当前债市的悲观情绪可能尚且完全出清,一旦利率再有调整,部分产品或仍具备“砸盘”的空间。因此,对于现阶段的策略,尽管10 年国债收益率再度来到三季度高点1.82%,大仓位防御的主线尚未改变,等待不确定性落地后再下重注,或也不迟。

      9 月24 日,国内商品市场有所回暖,反内卷相关品种多数由跌转涨。其中玻璃大幅反弹,上涨4.7%;多晶硅、纯碱分别上涨2.4%和2.3%,止住前期回调态势;仅基本面较弱的烧碱和碳酸锂小幅下跌0.3%和0.8%。

      贵金属板块延续强势,沪金、沪银分别上涨1.03%和0.83%,连续三日创新高。A 股市场显著走强,光伏设备、锂电池板块领涨,涨幅达5.25%和3.11%,而煤炭微跌0.29%。

      资金持续流入贵金属,虹吸效应显著。据文华财经,日内贵金属板块再度吸引近22 亿元资金流入,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三天累计净流入资金达158 亿元,反映出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背景下,黄金作为核心受益资产的配置需求持续释放。与此同时,化工、有色金属板块虽价格表现尚可,但约有5 亿元净流出,显示资金更倾向于在确定性主线中轮动。

      玻璃领涨,政策预期主导盘面波动。玻璃期货午后涨超8%,或主要因午间玻璃行业供给侧政策预期升温,多晶硅、纯碱等品种均受此带动。不过尾盘涨幅有所收窄。工信部等六部门盘后正式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力度超出预期。与2023–2024 年版方案不同,新方案并未设定具体的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目标(此前设定的3.5%-4%目标也并未实现),而是将政策重心全面转向供给侧的严格管控。在“工作举措”中明确提出“严格水泥玻璃产能调控,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该表述以行政文件形式确认产能约束,强化了供给端收紧预期。

      总体来看,本轮反弹主要由“反内卷”政策预期升温驱动,尤其在建材行业政策明确产能管控后,市场信心有所修复,不过近期行情轮动加快,未再出现类似7 月的单边行情。今日玻璃涨幅从8%+回落到4.7%,指向市场的预期并不一致,部分资金在大涨后倾向于获利了结。当前商品市场仍处于“强预期、弱现实”的反复博弈阶段。后续反内卷政策仍有想象空间,尚未出台稳增长方案的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工、机械等行业存在政策落地的潜在空间,或成为下一阶段市场交易的焦点。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09-2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