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且行且看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26 09:11:32 评论:0
  9 月25 日,股市分化,债市反转。权益市场放量上涨。万得全A 上涨0.17%,全天成交额2.39 万亿元,较昨日(9 月24 日)放量446 亿元。尽管科技概念依旧强势,带动科创50、创业板指上涨1.24%、1.58%,但从全市场个股表现来看,上涨、持平、下跌个数分别为1474、80、3875 只,股市赚钱效应有所减弱。

      从日内行情来看,市场四次尝试向上突破前高,但均面临兑现压力而回落。这指向9 月的行情特征仍然明确,波动放大,轮动加快。从这一角度看,当行情来到高位时,我们需要有短暂回调的心理预期。但这并不意味着看空,若稳市&科技&反内卷逻辑不动摇,短暂回调后加仓时机将显现。

      半导体设备板块的获利资金兑现,流动方向暂不统一。近期强势的半导体设备行情回落,对应Wind 指数下跌1.43%。同时,新能源、工业有色、AI(算力设施和应用)和核聚变板块走强,符合9 月“轮动加快”的行情特征。哪些板块有望成为资金后续进攻的方向?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对资金今日尝试这些方向的原因进行梳理。

      新能源方面,固态电池和储能的叙事在9 月初已有所发酵。其中固态电池主要与量产预期提速相关。根据经济日报今年5 月14 日发文,预计2027 年前,半固态电池将在高端电动汽车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并在2030 年迎来产业拐点,此后渗透率提升。储能方面,海外需求提振(美国在2026 年前抢装,规避大而美法案限制;欧洲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目标推动储能需求)和超预期排产是资金参与的动力所在。

      工业有色方面,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Grasberg 因矿难停产,2026 年全球铜市场供需缺口有望扩大。矿山停产的新闻在昨日夜间受到关注,资金在今日开盘迅速流入。

      对于AI,铜连接、服务器、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走强,同时AI 赋能也是资金的思路之一,游戏板块受到资金青睐。同时,游戏产业经过数年的整理,热门赛道管线不再拥挤,游戏品类持续扩张&“多点开花”的预期,也是资金流入的原因之一。

      核聚变方面,9 月23 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正式挂牌成立以来,首次面向公众展览展示,被称为核聚变国家队的首次公开亮相。

      对比来看,铜减产基本是确定性事件,逻辑相对扎实,即使有提前布局的资金兑现(事故发生于9 月8日),也不改供给冲击的逻辑。新能源的逻辑更偏中长期,即使能够看到固态电池是锂电池的发展方向&储能需求提升,但难免会有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意味着投资这一板块需要一定耐心。AI 仍然是本轮科技行情的主要线索,后续或仍将是硬件主导的行情。而核聚变行情持续性仍待继续观察。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0.13%,恒生科技上涨0.89%,有色、汽车、互联网品种领涨。南向资金净流入110 亿元(港元,下同),其中阿里巴巴净流入46.32 亿元,其AI 算力叙事对资金仍有较强的吸引力。腾讯控股净流入11.11 亿元,而小米集团净流出8.02 亿元,资金对互联网品种态度并不一致。中芯国际净流入9.59 亿元,  自主可控预期仍然受到资金关注。

      整体来看,9 月“波动放大,轮动加快”的特征依然明显。在此情况下,不必尝试对指数行情做精准预判,而是在指数来到高位时,做好可能调整的心理预期,并思考若调整发生时的对策。落脚到当下,在资金尝试的方向中,新能源、工业有色、AI 算力基础设施和应用赋能(主要是传媒,如游戏等)均有较强的逻辑支撑,资金尝试建立共识的下一个方向,或许就在其中。这意味着,当行情调整时,这些板块的做多时机或将显现。

      债市全天低开高走,尾盘收涨,上演“小奇迹日”行情。早盘,债市延续前一日的低落情绪,交易内容依旧是债基赎回费率调整带来的潜在影响,叠加上午10 点后权益资产表现渐进走强,利率债各期限收益率全线上行,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分别上行至1.84%、2.14%。午后,债市开始交易“大行买债”的猜想,做多情绪回升,下午1 点30 分左右券商加速买债,带动长端利率初步形成下行趋势,随后基金相继回归买盘阵营,成为债市修复的第二股推力。全天来看,经历反V 型行情过后,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1.25bp、0.90bp 至1.80%、2.11%。

      收益率新高之后的强势反弹,怎么看?或有待观察。一方面,午后券商提速买债,可能并非完全出于对债市观点的转变,而是提前完成债券借贷平仓。由于7-9 月期间债市表现整体不乐观,长债领域的做空力量相应水涨船高,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借贷余额由起初的约250 亿元提升至24 日的1221、881 亿元,10 年国开活跃券与新券的借贷余额同样位于相对高位水平。考虑到借贷合约多为当日T+1 或次日T+0 的结算模式,债市空方或倾向于在周四执行做多平仓操作,规避跨节费用以及未来一周因假期缘故个券流动性走低的风险。

      另一方面,中期浮亏与赎回新规双重背景下,委外机构“落袋为安”的意愿可能较强,债基或仍面临继续被赎回的压力。参考第三方交易平台净申购&净赎回矩阵,随着利率行情阶段性修复,银行资管、公募FOF、信托等机构恢复对纯债的基金的净申购,但除公募FOF 外,其余机构净申购力量均不算强。理财子、银行自营、保险、券商依然维持净赎回纯债基金的操作,且规模多位于滚动一年50%+分位数水平。短债基金方面,理财子、保险、公募FOF 是主要净赎回力量,理财子赎回力度相对较强。因此,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当前二永债抛压难止,部分普信债也开始被折价卖出。

      总结而言,短期的债市修复更像是一个治标过程,缓解投资者的焦虑情绪。债市调整至此,10 年国债站上1.80%一线,并连续冲击1.85%,右侧进场的盈利空间同样不低。继续等待更强的宽松信号出现,亦或是赎回费利空基本落地,债市调整的过程或才接近尾声。

      9 月25 日,国内商品市场延续回暖态势。反内卷相关品种多数走强,在超预期的建材行业推动下,玻璃期货继续领涨,收高3.1%;焦炭、氧化铝分别上涨2.0%和1.7%,多晶硅、碳酸锂均上涨0.9%,仅生猪微跌0.1%。贵金属结束连涨,沪金小幅回调0.45%,或因部分短期交易降息资金获利了结,沪银则微涨0.08%。工业金属中沪铜大幅上涨3.4%,受海外矿山减产消息提振,沪铝微涨0.39%。A 股整体温和上行,反内卷相关板块集体反弹,锂电池、光伏设备、有色金属、玻璃玻纤涨幅居前,介于1.5%–2.8%之间。

      交易型资金加速从贵金属向具备供给逻辑的有色金属板块切换。此前连续三日获净流入的贵金属转为流出,单日净流出超64 亿元,其中沪金流失56 亿元。与此同时,有色金属强势吸金,单日流入近80 亿元,沪铜独揽78 亿元。黑色链、化工等板块亦现资金流出。整体资金流向反映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定价主线正由降息受益型资产转向具备“供给故事”品种。

      建材新政持续发酵,玻璃期货延续强势反弹。正如我们在《建材反内卷点燃行情》中所指出,建材新政策强化供给端长期收紧预期,成为本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叠加基本面支撑,据隆众资讯数据,全国浮法玻璃样本企业库存已降至5935.5 万重箱,为1 月末以来新低,供需格局阶段性改善形成正向共振。然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2023–2024 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滑0.05%和1.04%,未达此前设定的增长目标,反映终端需求基础仍显疲弱。因此当前玻璃价格上行更多体现为政策催化下的低位修复性反弹,而非需求驱动的中长期趋势反转,后续持续性仍需观察实际去库节奏与房地产终端需求的兑现程度。

      沪铜大幅上涨,主因海外供给端突发扰动。全球第二大的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因安全事故启动不可抗力,并将2026 年产量预期下调35%(影响全球铜供给约1%),引发市场对全球铜供应收紧的担忧。同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度表态反对“内卷式”竞争,强化行业供给侧管控预期,为铜价提供政策支撑,推动资金集中涌入。

      总体来看今日商品市场的普涨,是宏观政策、突发事件和基本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建材新政的超预期力度和沪铜的突发供给事件,是打破市场此前震荡格局的核心驱动因素。市场的资金也给出了清晰的信号,即在缺乏统一主线时,资金积极寻找具备明确供给端故事的个别品种进行交易。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09-2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