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周报:4.17%增长底线与2.9万美元愿景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1-08 22:56:21 评论:0
  “十五五”时期在实现2035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进程中,承担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使命。这一远景目标可被具体量化为双重标准:底线目标要求2035 年人均实际GDP 较2020 年翻一番,对应未来十年年均经济增速需保持在4.17%;而更具雄心的合意目标则期待我国在2035 年实现人均名义GDP 约2.9 万美元,国际排名进入前50 位,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发展序列中的实质性跃升。

      值得关注的是,4.17%的增速底线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更似一个托底保障,而非需要全力冲刺的上限。这一相对温和的目标为推进深层次改革创造了宝贵空间,使政策重心得以从单纯追求增速转向全面提升增长质量。

      实现2.9 万美元的合意目标则需要构建更加复杂的经济生态体系。测算表明,实现路径存在多种组合:若保持2%的理想平减指数且人民币汇率稳定,未来十年实际GDP 年均增速需达5.3%;而若能实现人民币适度升值或平减指数进一步提高,则对实际增速的要求将相应降低。这种多要素的替代关系,凸显了我国经济增长范式必须从依赖实物量增长的单一模式,转向由“新质生产力提升+ 价格水平修复+ 汇率稳步走强”三者共同驱动的复合增长路径。

      这一转型的内在逻辑,赋予了“反内卷”政策承上启下的核心使命。它不仅要重塑市场竞争秩序,更肩负着推动经济走出通缩、提升企业盈利和投资回报率的关键任务,从而为人民币币值稳步走强奠定坚实基础。从长期增长动力看,随着劳动力人口趋势性下降和资本边际效率放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成为可持续增长的唯一可靠源泉。日本的发展教训警示我们,缺乏全要素生产率支撑的经济将陷入长期停滞。

      因此,“十五五”时期的核心任务,在于通过坚决的“反内卷”政策破除低水平竞争陷阱,并借此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重塑经济增长引擎。这条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要素投入驱动到创新效率驱动的发展道路,不仅关乎经济增长速度的维持,更决定着中国能否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实现地位的实质性跃升。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动荡,存在不确定性。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智能/田地/董德志 日期:2025-11-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