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简评:渗透式宽松支撑A股底部抬升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1-08 22:56:21 评论:0
  2024年底,货币政策定调宽松,同时央行通过“工具置换”加速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在维持整体宽松的基调下,用更市场化、价格信号更清晰的买断式逆回购,部分取代兼具数量和价格属性的MLF,作为中长期流动性的投放工具,从而推动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从“数量型”主导向“价格型”主导转变。

      (1)流动性投放量成色几何?

      2024年10月至2025年10月,买断式逆回购正式投入使用整一年时间以来,净投放金额为5.8万亿。

      其作为MLF的补充,可以对比的是,历史上MLF发行量高峰时期,2016年净投放量为2.8万亿,2023年净投放量为2.5万亿。显然,我们当下处于一个比2014年以来任何时候都要宽松的货币环境。

      虽然我们对国内货币政策有一个基本判断是,不会采取西方国家大水漫灌式的调控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力度不足。过去12个月,央行中期流动性投放(由于在新旧转换过程中,中期流动性包括MLF净投放和回笼,以及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4.97万亿人民币,约0.7万亿美元,力度略逊色于2008年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和2015年欧洲为应对欧债危机,量化宽松的年平均投放水平(约0.8-1.3万亿美元/年)。但今年8月后,中期流动性投放显著提速,月净投放量保持在0.6万亿人民币,如果维持这一水平,年化投放量约为1万亿美元。单单从数量看,目前的流动性投放水平基本相当于西方国家量化宽松。

      (2)结构性替代实现“变相降息”

      目前,MLF利率为2.0%,而买断式逆回购以较低的7天逆回购利率(1.4%)为基准,并通过“多重价位中标”形成市场化利率。10月操作中,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利率中标区间为1.45%-1.55%,显著低于MLF。虽然从名义上看,政策利率保持定力,但从实际操作结果看,银行获得了同样期限结构下的更便宜的流动性,资金成本下降促使DR007、1个月Shibor等市场短端利率下行,银行贷款最终随行就市跟随下调,最终给宽信用创造了条件。

      如果从金融系统稳定角度,二季度商业银行资产端新发放贷款利率为3.3%,与负债端买断式逆回购利率形成的息差约1.8%,这一水平正是可以维持央行与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规定的商业银行1.8%的合意净息差下限,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连贯性和全局性。

      (3)渗透式宽松推动A股底部抬升,同时避免流动性泛滥买断式逆回购实现了一种“润物无声”的宽松,其既不改变政策利率,也不大规模扩表,但却通过高频、低成本、可续期的短期操作,持续向市场注入温和流动性,推动了A股市场底部抬升。尤其是8月后的行情,在基本面偏弱的情况下,市场走势回暖主要受资产定价调整驱动,核心动力是中期流动性释  放以及短期市场利率下降。这种方式也避免了全面降息,一次性改变价格信号、释放长期宽松预期,可能引致的流动性泛滥与资产价格过快上涨风险(类似2014-2015年)。

      往后看,11月前五天,央行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量7000亿人民币,考虑到当月将有近9个月最大数额的MLF到期(9000亿),央行加速投放买断式逆回购或为对冲MLF到期,预计11月货币政策将延续前期宽松水平,仍将保持月均6000-7000亿的净投放。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 机构:金融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一 日期:2025-11-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