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进出口数据点评:需要担心外贸吗?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1-09 14:41:17 评论:0
  核心观点:2025 年10 月中国出口金额(美元计价)同比-1.1%,进口金额(美元计价)同比+1.0%;按人民币计价,出口和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0.8%与+1.4%;均低于前值,我们认为外贸整体的转弱主要是去年高基数与海外需求阶段性转弱所致,而连续正增的进口凸显内需韧性,高企的顺差显示出我国强大的外贸竞争力。

      一、出口受制于高基数与海外需求弱化

      2025 年10 月当月中国出口金额(美元计价)同比-1.1%,是2025 年2 月-3.1%增速后的再次转负,主要是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另外也有海外需求阶段性转弱的冲击。下面将从区域和品类两个角度来解析出口转弱的来源。

      分区域看:同比来看,10 月出口金额(美元计价,下同)同比转负主要是对美国和日韩的显著下滑,对欧盟出口增速也有所回落,对东盟出口则扮演了支撑出口的重要角色。具体来看,对美出口继续双位数下行,对日韩出口下滑9.2%,对欧盟出口增长0.9%,对东盟出口增速虽有回落,但仍维持在10%上方;环比来看,10月由于假期原因出口呈现负增,但对美出口环比出现小幅增长。

      分品类看:考虑到单月数据存在明显周期波动,这里用1-10 月累计数据进行梳理。

      从累计金额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累计同比出现显著增长,增速分别为7.8 与6.5%;

      细分项上,肥料(64.5%)、船舶(25.0%)、集成电路(23.7%)、粮食(18.0%)、汽车(包括底盘)(13.4%)累计同比出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累计负增长较多的是箱包及类似容器(-12.9%)、成品油(-12.5%)、手机(-11.0%)、玩具(-10.8%)、灯具与照明装置(-10.5%)与鞋靴(-10.0%)。

      二、进口连续正增显内需韧性,高顺差验证产业竞争力(一)进口连续正增,验证内需韧性

      10 月进口金额(美元计价,下同)继续维持正增,这是连续五个月的正增长。1.0%的增速虽然没有很高,但这是从6 月以来连续五个月的正增长,验证了近半年来内需的韧性。

      从来源看,进口同比增长较大的为中国香港(70.2%)、巴西(20.3%)、日本(5.9%)、非洲(5.3%),环比增量有正贡献的是俄罗斯;自美进口同比依然大幅下行22.8%。

      从大的品类看,1-10 月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进口累计金额同比增长显著,增速分别为8.7%与4.7%,农产品大类进口同比下滑4.7%;从细分品类看,进口累计同比增长较快的品类有空载重量超过2 吨的飞机(60.4%)、天然及合成橡胶(29.1%)、铜矿砂及其精矿(20.0%)、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9.5%)、食用植物油(13.5%);而负增长明显的则是粮食、煤油气、汽车、液晶平板显示模组、原木、纺织品、钢材与铁矿等。

      (二)顺差持续高企,验证产业竞争力

      综合来看进出口数据,可以发现虽然在2025 年2 月后再次出现出口转负,但与2月迥异的是,10 月顺差仍维持在900 亿美元上方的高位,且对美、欧盟、东盟的  顺差均维持稳健走势,其中对美、东盟的顺差环比较9 月还有所上行,显示出虽然海外需求转弱,但我国产业在全球仍维持强大的竞争力。

      另外,中美双向进出口的同比继续呈两位数下行,但对美出口出现环比增长,显示出在10 月中美经贸谈判取得进展带来的边际正向影响。相信在中美元首会晤取得成果的背景下,中美经贸有望在年底最后两个月取得明显的好转,这也将反映在未来1-2 个月的我国进出口数据上。

      三、观点:外需转弱短期难改,市场或迎再平衡虽然当前由于美国政府关门,美方整体的经贸数据无法获悉,但从美国零星发布的替代数据可以发现,美国经济当前出现就业、消费转弱的迹象,由于联储当前对12月降息仍然存在分歧,所以外需弱势的状态有可能延续一段时间。

      我们认为,在中美元首会晤后,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中美经贸关系有望在年底这两个月迎来边际好转。但是外需疲弱的态势短期或难以扭转,这也是出口面临压力的原因所在。市场方面,此前极致分化的市场走势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出现收敛,大金融、出口龙头、公用事业为代表的红利板块的表现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中美博弈烈度超预期;地缘政治危机超预期;全球经济承压超预期。 机构: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强/薛威/谭诗吟 日期:2025-11-0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