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宏观经济与资产展望:乘势而上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1-10 20:13:04 评论:0
  回顾2025 年,中国经济前高后低、全年“保5%”有惊无险,市场在波动中走入一轮“慢牛”,其中:出口强、生产强是主要支撑,消费、地产、物价等需求端指标则延续走弱,本质还是内需不足、信心不足;特朗普关税、中美博弈、TACO 交易是主要扰动,中美科技叙事、美联储重回降息通道、国内政策呵护与“反内卷”则是主要催化。

      展望2026 年,作为“十五五”开局之年,政策“全面发力”可期,中国经济新动能、新势力有望崛起,建议乘势而上、投资中国,战略性、战术性看好A 股资产,具体看,2026 年经济与大类资产的基准情形可能是:

      基本面,GDP 目标仍定为5%左右偏高水平,消费、投资弱修复,出口韧性仍强,物价温和回升;政策面,主基调偏积极、偏扩张,进一步中央加杠杆、松货币、宽财政,促消费、拉基建、强产业、稳地产;配置面,继续看好A 股,尤其是“All in AI、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出海”4 条主线,操作上很可能是哑铃型策略,两端是配置重点(科技+红利)、中间杆资产适当做轮动;国内债券震荡为主,“上有顶、下有底”,预计10Y 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在1.5%-1.9%;美股波动前行,美债中枢下行+陡峭化,美元震荡偏弱、人民币稳中小升,商品看涨期权广泛存在、并不仅仅局限于黄金白银;风险方面,重点关注美联储降息、中美关系、地缘博弈、美国中期选举、国内政策力度与节奏等。短期看,继续提示:宏观环境依旧是市场的好朋友,乐观点、调整就是机会。

      一、乘势而上、投资中国,战略性、战术性看好A 股资产“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核心资产”,每个时期表现较好的核心资产都是该时期宏观经济的典型代表;““ 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新动能和新势力将加速崛起,先进制造、科技是主要方向,这将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成色与底色被全球广泛认知,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制度设计、理论基础也有望被重估,进而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汇集中国,让全球企业、消费者、投资者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与成果,并形成一轮内外加持的权益牛市。2026 年,作为“十五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经济周期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开始,各方将““ 实基基础、全面发力”,力争为“十五五”基现“开门红”。

      二、政策面:偏积极、偏扩张、更给力,布局“十五五”、投资于人1、主基调:“十五五”定调积极,预计2026 年GDP 目标仍定为5%左右偏高水平,政策基调偏积极、偏扩张,确保“十五五”良好开局。

      2、主抓手:进一步突出扩内需,推动“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包括促消费(突出服务消费),稳地产(更大力度推动止跌回稳),拉基建(谋划新一批重大项目),强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3、货币端:宽松还是大方向,降准降息仍可期,节奏上“相机抉择”、基本面仍是核心考量,操作上继续遵循“缩减原则”。中性情形下,预计2026 年可能降准1-2 次、幅度50-100BP,降息1-2 次、幅度10-20BP,结构性政策工具也有望继续降价扩容、支持“五篇大文章”。

      4、财政端:偏积极、偏扩张,优化“投资于物”、更注重“投资于人”,节奏上有望前置发力。预计2026 年财政扩张力度与2025 年大体相当,赤字率4%左右、专项债5 万亿、特别国债2 万亿左右。综合看,广义财政支出规模有望达43 万亿、同比多增1.13 万亿。

      5、“十五五”:主线和方向已明晰,要求“实基基础、全面发力”,后续重视经济、科技+产业、民生、内需4 条主线,关注投资于人、“中国人经济(GNI)”的具体部署,也要关注定量目标设定(可能新增居民消费率提升指标)、新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等细节。

      三、基本面:延续“保5%”,内需回升、外需不弱、物价修复1、全球看,预计全球经济延续弱复苏,区域分化趋于收敛。2025 年全球经济基现小幅反弹,预计2026 年将延续这一趋势,其中经济上行的支撑主要源于“资产负债表修复+宽货币+宽财政+AI 投资浪潮”,但受制于“利率仍高+关税影响+难以共振”,上行动能依然偏弱。此外,2025 年全球经济区域分化明显,预计2026 年将更为均衡。

      2、国内看,内需温和修复、出口韧性仍强;GDP 增速前低后高,有望继续“保5%”。2025 年,经济由韧性较强转为边际走弱,关税是主要扰动。2026 年,预计出口韧性仍强;政策有望继续加码、内需温和修复;GDP 目标可能仍定为5%左右,增速前低后高,Q1-Q4 当季增速分别为5.2%、5.0%、5.1%、4.9%,名义GDP 同比5.1%左右。

      3、结构看,消费、投资弱修复,出口韧性仍强,物价温和回升,政策力度是关键变量。1)内需弱修复,预计在政策支持下,消费有望温和回升、基建小幅反弹,整体修复幅度取决于政策力度,地产可能继续下行。2)出口保持韧性,基准情形下,2026 年我国出口增速约为5%,主要支撑有三:一是关税下调后,对美出口可能有所修复;二是“一带一路”持续推进+新三样等产品优势,新兴市场中的份额有望继续提升;三是AI 浪潮带来数字基建投资需求,我国受益更深。受国产替代和油价下行影响,2026 年我国进口预计仍偏弱,增速在1%左右。3)国内物价温和修复,CPI、PPI 大概率同步回升,PPI、GDP 平减指数2026年转正的可能性明显增大(最快年中):CPI 方面,2026 年中枢预计约0.5%,Q1-Q4 各为0.1%、0.6%、0.5%、0.6%,核心CPI 同比中枢约为0.6%,关注猪价、油价和房租等影响因素;PPI 方面,2026 年中枢预计约为-0.4%,Q1-Q4 各为-1.6%、-0.5%、0.2%、0.2%,重点关注“煤炭、螺纹钢、原油、铜、碳酸锂、生猪”六类商品价格走势。

      四、配置面:看好A 股资产、美股波动前行、商品看涨期权广泛存在1、国内权益:战略性、战术性看好人民币权益资产表现,关注中国特色哑铃型策略,两端是配置重点方向,中间杆资产适当做轮动。

      一端:积极把握科技成长方向,特别是围绕自主可控、国产替代与新质生产力两大方向,重点关注“十五五”规划的进一步布局。

      另一端:低利率、资产荒的背景下,以红利股为代表的长久期低波生息资产依旧是好方向,是承接“存款搬家、替代地产”的重要方向;>杆资产可以适当轮动:在宏观经济修复较慢阶段,相对看好以下4 类品种:有中长期逻辑支撑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传统消费偏弱,看好具有成长性的新消费品类,如悦己经济、单身经济、品牌出海等逻辑;铜、铝、钨、锑、钽等有色金属、战略资源及稀土,在供给偏紧的背景下,受益于国防、人工智能及能源转型等领域需求释放;在全球有竞争力的出口、出海型公司,如创新药、机械、新能源等方向。相比之下,在宏观经济积极修复,特别是价格体系稳步回升阶段,我们认为,顺周期及核心资产等方向会迎来一轮估值修复。

      此外,考虑到A、H 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流动性敏感性不同,海外资金回流对港股的支撑更强,而国内产业、科技、资本市场等领域出台的政策,对产业和赛道的催化在A 股可能表现的更为充分。

      2、国内债市:伴随基金费率新规扰动逐步释放、股市估值修复等,利率定价将重回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框架。考虑到名义增长回升、政策延续宽松、资金面偏中性、配置力量边际减弱等,预计债券收益率仍偏震荡,“上有顶、下有底”,10Y 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在1.5%-1.9%。

      3、美元资产:美股波动前行,美债中枢下行+陡峭化,美元震荡偏弱。

      美股方面,2026 年,继续看好中美竞争格局下,AI 叙事对美国大型科技股的支撑,但波动性可能适当提升。另外,AI+宽财政+宽货币意味着美国经济整体不弱,随着美联储降息进程推进,整体利率中枢下行,对美国消费、地产、工业等有所呵护,有利于这些板块适当修复。

      美债方面,美债收益率曲线有望从U 型转向陡峭化。降息等促使流动性宽松,将带动短端美债利率进一步下行,3m-2y 的整体利率中枢有望下行,两者的“倒挂”有望逐步“平坦化”,长期利率中枢有望伴随着美元流动性宽松适当下行,但下行幅度或将有限,源于“AI 叙事”+“宽财政”+“宽货币”对美国经济的整体支撑较强。

      美元方面,短期由于美国政府停摆造成美元流动性偏紧,驱动美元小幅回升,但2026 年预计美元大概率维持震荡走势:一方面,美元流动性宽松和“债务货币化处置”推动美元走弱;另一方面AI 叙事+美元类资产对全球资本依旧有较强的吸引力,适当支撑美元。另外,出现地缘政治、关税摩擦等领域的黑天鹅时,避险需求也会阶段性支撑美元。

      4、商品:看涨期权广泛存在。1)长期看,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受益于“去美元化”、“去美债化”背后的货币中介、信用中介更替和“债务货币化处置”的应对方案。2)中国国内煤炭、钢铁、碳酸锂等受益于反内卷预期。3)铜、铝、锡、钽等受益于能源转型及人工智能科技革命预期。4)稀土则受益于全球军备竞赛升温与自主可控需求。

      后附:2026 年重要大事件一览表;2026 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表。

      风险提示:地产、消费超预期变化;海外经济环境变化超预期;地缘冲突演化等超预期。 机构: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熊园/张浩/刘新宇/穆仁文/朱慧/薛舒宁 日期:2025-11-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