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尝试切换主线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1 11:58:03
评论:0
复盘与思考:
11 月10 日,避险成为交易主线。股市演绎分化行情,资金从成长板块流向红利资产,债市同样受到避险情绪利好,收益率全天下行。
权益市场放量上涨。万得全A 上涨0.38%,全天成交额2.19 万亿元,较上周五(11 月7 日)放量1742 亿元。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1.55%和1.34%。南向资金净流入66.54 亿港元,其中中国海洋石油、泡泡玛特分别净流入13.13 亿港元、5.19 亿港元,阿里巴巴净流出6.53 亿港元。
指数在关键点位附近博弈。万得全A 突破6410 后开始横盘,接近前高(6448)这一关键点位,也是9 月以来震荡行情的顶部。后续走势值得关注,如果放量突破前高,那么市场有可能进入FOMO 状态,再次进入强势行情;如果自震荡上沿回落,则可能延续震荡状态,直到收敛三角形成再做出抉择。今天指数震荡,指向资金在前高附近博弈,且放量意味着做多和兑现两股力量争夺较为激烈,但尚未决出方向。
市场尝试切换上涨动能。今天消费板块表现亮眼,食品饮料领涨,乳业和白酒Wind 指数分别上涨5.21%、4.73%。此外,化工板块涨幅也位居前列,Wind 磷化工和氟化工指数分别上涨3.09%和2.78%。而科技大跌,储能、人形机器人等指数下跌超1 个百分点。在当前决定走势的关键节点,尝试转换上涨动能或利好后续行情。我们在《震荡期的破局之路》中提到,2015 年行情能够开启下一轮大涨,与新动能(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接力旧动能(金融、钢铁、地产)成为主线相关。
动能切换有利于释放成交集中的风险。回顾2015 年大涨前的震荡期,成交集中度先升后降,表征资金从传统热门行业转向新行业时,资金结构趋于健康,从而为大涨奠定基础。今天成交集中度为42.03%,同时成交额前8的股票均下跌,这些标的都属于AI 算力、储能等热门题材,反映资金从拥挤的科技板块向其他板块切换,这有利于平衡市场的资金结构。不过,今日出现的消费叙事尚待巩固,如果后续缺乏数据支撑,市场或将延续 “结构风险释放-主线逻辑推动反弹-结构风险加剧-风险再度释放”的震荡格局。
港股大幅反弹。美国参议院以60 比40 的投票结果通过临时拨款法案的程序性表決,美国政府开门的希望明显上升,提振全球风险偏好,同时美元指数走弱,对港股行情形成利好。同时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指向资金做多意愿较强。从跨境ETF 资金净流入来看,11 月以来,恒生科技和港股创新药是资金主要的加仓方向。其中,恒生科技ETF、恒生科技指数ETF 分别净流入21.31 亿元和17.44 亿元,净流入幅度位居跨境ETF 的前两名。同时港股创新药ETF、港股通创新药ETF 分别净流入16.15 亿元和14.06 亿元,排名紧随恒生科技指数ETF。资金或在博弈港股科技&创新药品种止跌回稳。
债市方面,理论上今日面临三重利空:一是通胀回升担忧。11 月9 日统计局发布10 月通胀数据,CPI、PPI同比分别为0.2%、-2.1%,均强于市场预期(-0.1%、-2.2%),CPI 更多受到节日因素的推动,而PPI 受到反内卷、以及海外有色、存储涨价等因素的带动。
二是月初银行密集回笼的资金影响滞后显现。过去一周,央行逐步回收跨月投放的呵护性资金,日均净回笼规模达到3144 亿元,逆回购余额不足5000 亿元后,流动性压力开始具象化,R001、R007 分别上行13bp、3bp至1.52%、1.50%,隔夜成本倒挂7 天利率。
三是海外市场传来积极信号,有利于提振风险偏好。一方面,中美博弈渐进缓和,随着美国宣布自11 月10日起暂停实施其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 调查措施一年,中方也相应暂停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另一方面,美参议院已就结束联邦政府“停摆”达成一致,美国政府重启,或将有效提振全球风险偏好。
然而现实交易中,债市并未对利空因素过度定价,多头情绪占据上风。通胀数据超预期回暖,使得债市开盘定价略偏谨慎,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小幅高开约0.5bp。然而,悲观情绪并未持续太久,随着科技类指数拐头向下,债券与红利资产演绎齐涨行情。
从全天利率变化来看,7-10 年国债收益率仅下行0.1-0.2bp,反映市场尚未跳脱出纠结状态;30 年国债、5 年国开债、10 年国债收益率则分别下行1.0bp、0.8bp、0.4bp,震荡行情下,高利差品种或仍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同时上周持续调整的二永品种,也随新规落地“跳票”,回归修复区间,不过潜在的赎回压力或开始向普信债传导,3-5 年城投债涨势阶段性止步。
往后看,基本面维度,通胀回升的利空影响或释放完毕,继续等待社融和经济数据结果,判断货币政策加力的必要性。同时月初资金收敛值得关注,不过央行也在逆回购操作上做出应对,今日净投放416 亿元;13 日起央行可以进行税期投放,且本周有望公布6 个月买断式回购续作规模,资金波动可能会被逐渐平抑。因而如果短期资金面因央行投放节奏偏缓而进一步收紧,推动利率上行,这些调整大概率都是补仓的机会。
国内商品市场情绪显著回暖,贵金属与碳酸锂领涨。贵金属板块延续修复,沪金、沪银分别收高2.00%和2.85%。工业金属同步回暖,沪铜、沪铝分别上涨0.62%和0.32%。“反内卷”主题相关品种中,碳酸锂表现尤为强势,大幅收高7.36%,氧化铝、纯碱、工业硅、多晶硅等亦录得1%-2%的涨幅。相比之下,黑色系表现偏弱,焦煤、焦炭小幅回调约1%,玻璃也延续弱势,下跌2.73%。
资金大幅流入,聚焦贵金属与新能源。据文华财经,商品指数今日大幅净流入55 亿元。其中贵金属板块强势吸金,沪金净流入39 亿元;碳酸锂延续净流入,今日再获25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板块内部出现了明显的资金与价格背离,氧化铝虽净流出12 亿元,但因大量空单平仓离场推动价格上涨1.80%;而玻璃价格虽大跌2.73%,却反常流入7.6 亿元资金,反映资金对不同品种多空分歧较大。
“利空出尽”与宽松预期共振,贵金属强势反弹。一方面,美国国会参议院就结束联邦政府“停摆”达成协议,市场演绎“利 空出尽”逻辑。政府停摆结束后,TGA 积压的资金将回流银行体系,有助于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美元指数震荡偏弱,强化了降息逻辑。民间替代数据(如Revelio 就业数据)已显示就业市场疲软,美联储12 月降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且将于12 月1 日停止缩表。此外,中国央行连续第12 个月增持黄金,央行购金也为金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撑。
工业品及“反内卷”板块的普涨,受益于宏观情绪的回暖。周末公布的国内通胀数据超预期,尤其是PPI 环比转正,为去年6 月以来最高,显示国内工业部门价格边际修复。同时,中美经贸协议落地,如美方暂停对华造船业301 调查,也提振了市场对全球需求的预期。
在此背景下,碳酸锂的强势领涨,则源于其自身强劲的基本面逻辑。需求端,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据乘联会数据,10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7%,叠加储能需求爆发,下游需求呈现“淡季不淡”特征。供给端,尽管产量持续攀升,但增幅不及需求增速,碳酸锂社会库存已连续12 周去化,现货供应偏紧。在枧下窝矿山复产时间点仍不明朗的背景下,供需偏紧的格局推动锂价持续走强。
往后看,随着美国政府恢复运转,此前积压的多项经济数据(主要是两次非农就业报告、三季度GDP、9月PCE 等,10 月CPI 可能因数据收集问题难以发布)或将陆续发布。这有助于市场研判美联储后续的降息路径。对于黄金而言,无论是继续降息推动实际利率下行,还是通胀上行导致降息推迟,都难言利空。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11-10
11 月10 日,避险成为交易主线。股市演绎分化行情,资金从成长板块流向红利资产,债市同样受到避险情绪利好,收益率全天下行。
权益市场放量上涨。万得全A 上涨0.38%,全天成交额2.19 万亿元,较上周五(11 月7 日)放量1742 亿元。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1.55%和1.34%。南向资金净流入66.54 亿港元,其中中国海洋石油、泡泡玛特分别净流入13.13 亿港元、5.19 亿港元,阿里巴巴净流出6.53 亿港元。
指数在关键点位附近博弈。万得全A 突破6410 后开始横盘,接近前高(6448)这一关键点位,也是9 月以来震荡行情的顶部。后续走势值得关注,如果放量突破前高,那么市场有可能进入FOMO 状态,再次进入强势行情;如果自震荡上沿回落,则可能延续震荡状态,直到收敛三角形成再做出抉择。今天指数震荡,指向资金在前高附近博弈,且放量意味着做多和兑现两股力量争夺较为激烈,但尚未决出方向。
市场尝试切换上涨动能。今天消费板块表现亮眼,食品饮料领涨,乳业和白酒Wind 指数分别上涨5.21%、4.73%。此外,化工板块涨幅也位居前列,Wind 磷化工和氟化工指数分别上涨3.09%和2.78%。而科技大跌,储能、人形机器人等指数下跌超1 个百分点。在当前决定走势的关键节点,尝试转换上涨动能或利好后续行情。我们在《震荡期的破局之路》中提到,2015 年行情能够开启下一轮大涨,与新动能(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接力旧动能(金融、钢铁、地产)成为主线相关。
动能切换有利于释放成交集中的风险。回顾2015 年大涨前的震荡期,成交集中度先升后降,表征资金从传统热门行业转向新行业时,资金结构趋于健康,从而为大涨奠定基础。今天成交集中度为42.03%,同时成交额前8的股票均下跌,这些标的都属于AI 算力、储能等热门题材,反映资金从拥挤的科技板块向其他板块切换,这有利于平衡市场的资金结构。不过,今日出现的消费叙事尚待巩固,如果后续缺乏数据支撑,市场或将延续 “结构风险释放-主线逻辑推动反弹-结构风险加剧-风险再度释放”的震荡格局。
港股大幅反弹。美国参议院以60 比40 的投票结果通过临时拨款法案的程序性表決,美国政府开门的希望明显上升,提振全球风险偏好,同时美元指数走弱,对港股行情形成利好。同时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指向资金做多意愿较强。从跨境ETF 资金净流入来看,11 月以来,恒生科技和港股创新药是资金主要的加仓方向。其中,恒生科技ETF、恒生科技指数ETF 分别净流入21.31 亿元和17.44 亿元,净流入幅度位居跨境ETF 的前两名。同时港股创新药ETF、港股通创新药ETF 分别净流入16.15 亿元和14.06 亿元,排名紧随恒生科技指数ETF。资金或在博弈港股科技&创新药品种止跌回稳。
债市方面,理论上今日面临三重利空:一是通胀回升担忧。11 月9 日统计局发布10 月通胀数据,CPI、PPI同比分别为0.2%、-2.1%,均强于市场预期(-0.1%、-2.2%),CPI 更多受到节日因素的推动,而PPI 受到反内卷、以及海外有色、存储涨价等因素的带动。
二是月初银行密集回笼的资金影响滞后显现。过去一周,央行逐步回收跨月投放的呵护性资金,日均净回笼规模达到3144 亿元,逆回购余额不足5000 亿元后,流动性压力开始具象化,R001、R007 分别上行13bp、3bp至1.52%、1.50%,隔夜成本倒挂7 天利率。
三是海外市场传来积极信号,有利于提振风险偏好。一方面,中美博弈渐进缓和,随着美国宣布自11 月10日起暂停实施其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 调查措施一年,中方也相应暂停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另一方面,美参议院已就结束联邦政府“停摆”达成一致,美国政府重启,或将有效提振全球风险偏好。
然而现实交易中,债市并未对利空因素过度定价,多头情绪占据上风。通胀数据超预期回暖,使得债市开盘定价略偏谨慎,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小幅高开约0.5bp。然而,悲观情绪并未持续太久,随着科技类指数拐头向下,债券与红利资产演绎齐涨行情。
从全天利率变化来看,7-10 年国债收益率仅下行0.1-0.2bp,反映市场尚未跳脱出纠结状态;30 年国债、5 年国开债、10 年国债收益率则分别下行1.0bp、0.8bp、0.4bp,震荡行情下,高利差品种或仍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同时上周持续调整的二永品种,也随新规落地“跳票”,回归修复区间,不过潜在的赎回压力或开始向普信债传导,3-5 年城投债涨势阶段性止步。
往后看,基本面维度,通胀回升的利空影响或释放完毕,继续等待社融和经济数据结果,判断货币政策加力的必要性。同时月初资金收敛值得关注,不过央行也在逆回购操作上做出应对,今日净投放416 亿元;13 日起央行可以进行税期投放,且本周有望公布6 个月买断式回购续作规模,资金波动可能会被逐渐平抑。因而如果短期资金面因央行投放节奏偏缓而进一步收紧,推动利率上行,这些调整大概率都是补仓的机会。
国内商品市场情绪显著回暖,贵金属与碳酸锂领涨。贵金属板块延续修复,沪金、沪银分别收高2.00%和2.85%。工业金属同步回暖,沪铜、沪铝分别上涨0.62%和0.32%。“反内卷”主题相关品种中,碳酸锂表现尤为强势,大幅收高7.36%,氧化铝、纯碱、工业硅、多晶硅等亦录得1%-2%的涨幅。相比之下,黑色系表现偏弱,焦煤、焦炭小幅回调约1%,玻璃也延续弱势,下跌2.73%。
资金大幅流入,聚焦贵金属与新能源。据文华财经,商品指数今日大幅净流入55 亿元。其中贵金属板块强势吸金,沪金净流入39 亿元;碳酸锂延续净流入,今日再获25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板块内部出现了明显的资金与价格背离,氧化铝虽净流出12 亿元,但因大量空单平仓离场推动价格上涨1.80%;而玻璃价格虽大跌2.73%,却反常流入7.6 亿元资金,反映资金对不同品种多空分歧较大。
“利空出尽”与宽松预期共振,贵金属强势反弹。一方面,美国国会参议院就结束联邦政府“停摆”达成协议,市场演绎“利 空出尽”逻辑。政府停摆结束后,TGA 积压的资金将回流银行体系,有助于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美元指数震荡偏弱,强化了降息逻辑。民间替代数据(如Revelio 就业数据)已显示就业市场疲软,美联储12 月降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且将于12 月1 日停止缩表。此外,中国央行连续第12 个月增持黄金,央行购金也为金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撑。
工业品及“反内卷”板块的普涨,受益于宏观情绪的回暖。周末公布的国内通胀数据超预期,尤其是PPI 环比转正,为去年6 月以来最高,显示国内工业部门价格边际修复。同时,中美经贸协议落地,如美方暂停对华造船业301 调查,也提振了市场对全球需求的预期。
在此背景下,碳酸锂的强势领涨,则源于其自身强劲的基本面逻辑。需求端,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据乘联会数据,10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7%,叠加储能需求爆发,下游需求呈现“淡季不淡”特征。供给端,尽管产量持续攀升,但增幅不及需求增速,碳酸锂社会库存已连续12 周去化,现货供应偏紧。在枧下窝矿山复产时间点仍不明朗的背景下,供需偏紧的格局推动锂价持续走强。
往后看,随着美国政府恢复运转,此前积压的多项经济数据(主要是两次非农就业报告、三季度GDP、9月PCE 等,10 月CPI 可能因数据收集问题难以发布)或将陆续发布。这有助于市场研判美联储后续的降息路径。对于黄金而言,无论是继续降息推动实际利率下行,还是通胀上行导致降息推迟,都难言利空。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11-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