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经济大省的投资修复是2026年的关注点之一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1 11:58:03 评论:0
  5000 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于10 月底已完成投放。各政策行均指出本轮工具强化了对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支持力度,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分别向12 个经济大省投放资金的占比1约78%、72%、近八成,高于GDP前12 名经济大省2的经济总量占比。近期财政部安排3地方债结存限额2000 亿元,亦明确“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

      410 月底,5000 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三大政策行投向均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对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支持力度。据新华社报道5,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向12 个经济大省投放项目690 个、1949.5 亿元,占比78%;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12 个经济大省项目667 个、金额1087.23 亿元;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动了240 余个经济大省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近八成。

      10 月17 日,财政部表示6结合当前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 亿元下达地方。与去年相比,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经济大省一般指哪些省份?进出口银行明确“对2024 年经济总量排名前12 位的经济大省给予倾斜支持”。

      从GDP 数据看,2024 年靠前的12 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安徽、北京,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为69%。2024 年末专项债管理机制有所调整,允许10 个省份开展项目“自发自审”试点,与前述经济大省名单基本一致(除湖北和河南),这一试点有望加快这些地区的项目审核、发行、建设进程,反映了自去年底至今年对经济大省在投资建设领域的政策调整脉络。

      以这次5000 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向为例,三大政策性银行公告的经济大省有12 个,根据2024 年GDP 情况来看,前12 名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安徽、北京,GDP 占比为69%。如上所述,三大政策性银行将新型政策性工具投向12 经济大省的比例均大于69%这一占比,可见经济大省稳增长的重要性。

      2024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允许以下10 个省份开展专项债项目“自发自审”试点8,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相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标准,“自发自审”试点省份未包含河南和湖北。

      为什么投向经济大省?我们理解一是在化债攻坚阶段,债务重点省份的基建举债受到一定制约,经济大省则相对具备增量弹性;二是“十五五”期间区域发展思路更强调经济大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十五五”建议稿相较十四五新增“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各展所长,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作示范”;三则今年一些经济大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滞后,未来改善空间较大。

      “十五五”建议稿在区域发展部分指出9:“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巩系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各展所长,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作示范。”

      “十四五”建议稿在区域发展部分指出10:“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今年前三季度GDP 顺利实现5.2%的增长,其中亮点是出口和工业生产;主要短板是固定资产投资,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5%。其中经济大省的投资短板更为明显。前三季度广东固投累计同比-14.1%,为全国最低;江苏-8.4%,全国第27 位;第20-23 名分别是湖南(-2.3%)、山东(-3.7%)、浙江(-3.8%)、安徽(-4.4%),均为经济大省,且均低于全国平均数据。从原因来看,一是这些省份的地产投资增速均位于全国中下水平,或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房价弹性相对更大、调整节奏也相对偏晚有关;二是部分省份,比如广东省和江苏省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和经济大省投资结构转型有关。

      前期报告《投资补短板:观测四季度和明年经济的关键线索》指出,对于2025 年以来的经济来说,“供给高位、需求分化”是基本特征。前三季度代表供给端的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为6.2%、5.9%;代表需求端的出口、消费、投资同比分别为6.1%、4.5%、-0.5%。投资是主要短板。

      分省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0.5%(下同);其中,广东-14.1%,第31 位;安徽-4.4%,第23 位;浙江-3.8%,第22 位;山东-3.7%,第21 位;湖南-2.3%,第20 位。

      分结构来看,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13.9%(下同);其中,浙江-23.5%,第26 位;湖南-20.9%,第25 位;广东-20.6%,第24 位;安徽-17.1%,第22 位;山东-11.3%,第16 位,位于全国中游水平,降幅略窄于全国水平。

      前三季度全国基建投资累计同比3.34%;上述经济大省中基建投资表现弱于全国的有广东、江苏、山东、湖南;强于全国的有浙江、安徽。具体来看,广东省1-8 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0.4%,低于全国同期的5.42%;江苏省1-9 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0.8%,低于全国同期的3.34%;山东省1-6 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3.0%,低于全国同期的8.9%;湖南省1-3 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4.6%,低于全国同期的11.5%,1-9 月湖南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1累计同比10.9%,低于全国同期的17.9%。前三季度,浙江省基建投资累计同比7.9%、安徽省基建投资累计同比5.0%,高于全国同期的3.34%。

      制造业投资和工业投资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4.0%、工业投资累计同比6.4%;上述经济经济大省中制造业投资(或工业投资)表现弱于全国的有广东、江苏、安徽;强于全国的有浙江、湖南、山东。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累计同比表现,广东省制造业投资-15.3%,工业投资-12.6%,均弱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制造业投资-4.5%,弱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制造业投资-5.2%,工业投资0.2%,均弱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制造业投资1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南省工业投资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制造业投资3.6%,工业投资7.7%,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

      在前期报告《投资补短板:观测四季度和明年经济的关键线索》中,我们指出对于2026 年来说,固定资产投资补短板和“十五五”首年的投资弹性修复可能是一个重要线索。简单估算,若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等六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能够恢复至2024 年平均水平(约1.4%),则可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0.5个点左右的带动;若恢复至2023 年平均水平(约3.3%),则可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1.2 个点左右的带动。若恢复至GDP 增速左右的水平(约5%),则可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1.8 个点左右的带动。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导致经济压力显著加大,经济下行超预期,刺激政策超预期,财政收支超预期,地产压力上升超预期,土地市场表现超预期,海外经济表现变化导致出口表现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棋滢 日期:2025-11-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