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系列二十二:中枢已现 货币周期进入顶部区间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2 13:33:48
评论:0
宏观事件
11 月11 日,人民银行发布《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阶段将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核心观点
基调:监管虽趋缓,增量需等待
经济表述:外部转向“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压力仍存但弱化,内部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步显现”,金融总量“合理增长”;降低“金融高质量发展”表述强度,未来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展望:效果待实体传导,变局或在下半场
总量政策。一方面,去掉“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于金融的强监管有所趋缓,在“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的条件下,预计央行主动驱动流动性收紧的概率不高。另一方面,当前金融总量趋向“合理增长”,在“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的指引下,我们预计信贷冲量难以进一步扩张,预计本轮货币周期进入到顶部区间,未来关注向实体传导节奏。
结构政策。发力方向没有变化,依然是“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四大领域,其中“科技创新”中央行通过专栏的形式提及了对于数字经济的政策支持。
外汇市场。对外来看,“外汇韧性”转为“汇率弹性”,在未来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出口回落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波动上升。对内来看,央行删去“三个坚决”,降低了外汇市场干预,也增强了对于货币政策实施灵活性的自主性,考虑到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和可能向非银提供流动性的机制安排,关注未来货币政策的再次宽松可能。
展望2026 年,货币政策仍处在等待增量的状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前者关注“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对于利率曲线的影响;后者关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对于流动性供给驱动的改变。在货币周期进入顶部区间后,关注2026 年下半年市场压力再次上升对于流动性投放结构变化的驱动,货币政策将更为宽松。
风险
经济数据短期波动风险,金融市场波动风险 机构:华泰期货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闻宇 日期:2025-11-12
11 月11 日,人民银行发布《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阶段将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核心观点
基调:监管虽趋缓,增量需等待
经济表述:外部转向“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压力仍存但弱化,内部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步显现”,金融总量“合理增长”;降低“金融高质量发展”表述强度,未来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展望:效果待实体传导,变局或在下半场
总量政策。一方面,去掉“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于金融的强监管有所趋缓,在“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的条件下,预计央行主动驱动流动性收紧的概率不高。另一方面,当前金融总量趋向“合理增长”,在“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的指引下,我们预计信贷冲量难以进一步扩张,预计本轮货币周期进入到顶部区间,未来关注向实体传导节奏。
结构政策。发力方向没有变化,依然是“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四大领域,其中“科技创新”中央行通过专栏的形式提及了对于数字经济的政策支持。
外汇市场。对外来看,“外汇韧性”转为“汇率弹性”,在未来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出口回落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波动上升。对内来看,央行删去“三个坚决”,降低了外汇市场干预,也增强了对于货币政策实施灵活性的自主性,考虑到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和可能向非银提供流动性的机制安排,关注未来货币政策的再次宽松可能。
展望2026 年,货币政策仍处在等待增量的状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前者关注“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对于利率曲线的影响;后者关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对于流动性供给驱动的改变。在货币周期进入顶部区间后,关注2026 年下半年市场压力再次上升对于流动性投放结构变化的驱动,货币政策将更为宽松。
风险
经济数据短期波动风险,金融市场波动风险 机构:华泰期货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闻宇 日期:2025-11-1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