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2 17:29:57 评论:0
  事件:11 月11 日,央行发布《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称“《报告》”。

      关注点一: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1、下阶段内外部环境或更加严峻,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报告》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四中全会较为一致。一方面。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贸易问题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如今高关税的影响逐渐传导至实体经济、“抢出口”“抢进口”效应减退,且未来关税变化还存在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长或将持续面临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下一步,《报告》贯彻“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的要求,要求做好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2、《报告》认为当前物价运行已有改善。10 月CPI、PPI 同比均有所回升。下一步,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具体来看,“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反内卷进一步落实)和“提振消费的宏观调控思路在不断落地推进”(中央或将出台更多提振消费举措),都是推动物价回升的积极因素。

      关注点二:最新货币政策基调的变与不变

      (1)落实“十五五”要求,工作目标有两处变化。一是新增“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意味着未来一个阶段货币政策将注重体系化建设。宏观审慎管理方面,《报告》指出要“拓展宏观审慎覆盖范围,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当前相关政策工具箱包括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汇金公司“类平准基金”等,未来或在使用已有工具稳市场的同时研究储备新工具。二是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潘行长近期撰文指出,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逐步构建短中长期搭配、有中国特色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我们认为公开市场操作、降准、国债买卖等将成为后续常态化货币投放机制。

      (2)稳增长重要性提升,货币将“适度宽松”,适时降准降息。《报告》将“稳增长”重新提为首要任务(Q3 为“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Q2 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且新增“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我们认为2026年货币将保持宽松,必要时降准降息。一是2026 年广义财政或是社会融资总量的更主要支撑,政府债券供给可能扩张,利率还需不断降低。二是稳增长要求居民和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有效下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报告》删除了“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增加“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或许意味着央行对短期落地降息的紧迫性要求不强。

      (3)继续强调利率政策执行。《报告》“专栏4 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中,央行关注几组利率差: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期限利差以及信用利差。近年来央行加强规范监管,旨在畅通利率传导,引导银行科学定价、稳定净息差,未来对利率政策的执行或仍将保持重视。

      关注点三: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淡化数量型增长指标

    央行撰写两篇专栏讨论货币融资结构、派生方式的转变,引导社会淡化对信贷、广义货币M2 增速的关注,将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框架的转型。1、“专栏1 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提出,近两年地方债置换、中小银行化险与经济结构演变趋势叠加,阶段性下拉贷款增长。2024 年以来,4 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中约60%-70%用于偿还银行贷款,2024 年至今贷款核销超2.3 万亿元。我们预计2026 年这一趋势不会发生显著变化。2、“专栏2”讨论我国银行货币创造渠道更加多元化、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更加丰富,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货币派生过程,可能对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和广义货币(M2)造成扰动。

      关注点四:金融资源将继续向重点领域倾斜

      《报告》披露,三季度金融机构向“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力度较高,养老、绿色、数字经济、科技、普惠领域贷款余额增速均高于本外币贷款余额。三季度末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过2.8 万亿,同比增长4.9%,未来央行或将进一步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执行不及预期。 机构: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何宁/沈美辰 日期:2025-11-1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