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从货政报告看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2 17:29:57
评论:0
央行发布2025年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海外方面,强调美国关税对贸易的影响或逐步显现,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影响经济金融稳定;国内方面,强调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以及物价运行有所改善。
货币政策方面,强调“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我们认为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值得关注,其中三个专栏都指向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方向之一:货币调控的中间变量将从“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逐步转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
专栏1《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回答为什么?原因之一是随着基数变大,未来金融总量增速将有所下降。第一,“十四五”期间,社会融资规模和M2余额的年度增速约9%-10%,高于名义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有力有效。第二,与银行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更为全面、合理,观察金融总量要更多看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指标。第三,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贷款增速将略低于社融和货币供应量增速。直接融资发展、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总量、金融调控产生了深层次影响。
专栏2《基础货币与货币的关系》:回答为什么?原因之二是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方面,在我国直接融资占比的提升,以及土地财政转向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银行货币创造渠道更加多元化,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也更加丰富。另一方面,金融深化将对货币创造带来扰动。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的丰富,资产价格变化往往会引起银行存款、贷款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这使得通过改变基础货币的数量来调控广义货币总量变得更加困难。
专栏4《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回答如何做?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以价格调控为主,关键在于、畅通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而如果希望畅通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就必须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这其中有五个关键的利率比价关系:1、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关系,这意味着未来DR007与7天逆回购之间的利差会逐步缩小,7天逆回购将成为DR007的波动中枢;2、商业银行资产端利率和负债端利率的关系,从924以来央行调降政策利率的同时,重视引导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同步调降,实际上就是保持银行合理净息差,推动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保持更为合理的比价;3、不同类型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这意味着央行未来将更重视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保持合理利差;4、不同期限利率的关系。即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之间的期限溢价应维持在合理水平。保持正常的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仍是央行的重要操作目标;5、不同风险利率的关系。即风险溢价需保持在合理水平,企业融资利率不应低于国债收益率。
货币政策展望:2026年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宽松的基调,但宽松的路径发生改变。我们预计2026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物价也将呈现温和回 升的态势。同时,人民币汇率将呈现稳健升值。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将是充分就业和金融稳定。货币宽松的路径将围绕三条主线展开:稳预期、防风险、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第一,货币政策一揽子发力旨在稳预期,一方面提高忧患意识,如果中美博弈再遇波折,货币政策将有望先行发力提振预期。另一方面强化底线思维,如果结构性失业压力加大,将推动货币政策宽松落地。第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在2026年做出重要演进,货币政策双支柱框架意在防风险。主要包括来自房地产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的风险,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业自身的健康性。第三,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保持流动性充裕。2026年地方政府化债、中央政府杠杆率将稳步提升的背景下,将更加强调宏观政策一致性,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充裕以配合政府债券发行。货币财政协同发力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及物价合理回升。展望2026年,全年有望调降政策利率10-20BP,并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推动存贷款利率的同步下调。以及配合50BP的降准以节约银行成本。同时,央行已重启国债买入,我们预计国债买入将成为央行2026年实施货币宽松的最重要路径,央行资产负债表也将在2026年呈现稳健扩张。
风险提示
1.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
2.央行货币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3.政府债券发行超预期的风险
4.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的风险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迪/詹璐 日期:2025-11-12
货币政策方面,强调“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我们认为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值得关注,其中三个专栏都指向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方向之一:货币调控的中间变量将从“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逐步转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
专栏1《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回答为什么?原因之一是随着基数变大,未来金融总量增速将有所下降。第一,“十四五”期间,社会融资规模和M2余额的年度增速约9%-10%,高于名义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有力有效。第二,与银行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更为全面、合理,观察金融总量要更多看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指标。第三,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贷款增速将略低于社融和货币供应量增速。直接融资发展、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总量、金融调控产生了深层次影响。
专栏2《基础货币与货币的关系》:回答为什么?原因之二是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方面,在我国直接融资占比的提升,以及土地财政转向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银行货币创造渠道更加多元化,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也更加丰富。另一方面,金融深化将对货币创造带来扰动。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的丰富,资产价格变化往往会引起银行存款、贷款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这使得通过改变基础货币的数量来调控广义货币总量变得更加困难。
专栏4《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回答如何做?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以价格调控为主,关键在于、畅通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而如果希望畅通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就必须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这其中有五个关键的利率比价关系:1、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关系,这意味着未来DR007与7天逆回购之间的利差会逐步缩小,7天逆回购将成为DR007的波动中枢;2、商业银行资产端利率和负债端利率的关系,从924以来央行调降政策利率的同时,重视引导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同步调降,实际上就是保持银行合理净息差,推动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保持更为合理的比价;3、不同类型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这意味着央行未来将更重视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保持合理利差;4、不同期限利率的关系。即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之间的期限溢价应维持在合理水平。保持正常的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仍是央行的重要操作目标;5、不同风险利率的关系。即风险溢价需保持在合理水平,企业融资利率不应低于国债收益率。
货币政策展望:2026年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宽松的基调,但宽松的路径发生改变。我们预计2026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物价也将呈现温和回 升的态势。同时,人民币汇率将呈现稳健升值。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将是充分就业和金融稳定。货币宽松的路径将围绕三条主线展开:稳预期、防风险、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第一,货币政策一揽子发力旨在稳预期,一方面提高忧患意识,如果中美博弈再遇波折,货币政策将有望先行发力提振预期。另一方面强化底线思维,如果结构性失业压力加大,将推动货币政策宽松落地。第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在2026年做出重要演进,货币政策双支柱框架意在防风险。主要包括来自房地产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的风险,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业自身的健康性。第三,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保持流动性充裕。2026年地方政府化债、中央政府杠杆率将稳步提升的背景下,将更加强调宏观政策一致性,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充裕以配合政府债券发行。货币财政协同发力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及物价合理回升。展望2026年,全年有望调降政策利率10-20BP,并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推动存贷款利率的同步下调。以及配合50BP的降准以节约银行成本。同时,央行已重启国债买入,我们预计国债买入将成为央行2026年实施货币宽松的最重要路径,央行资产负债表也将在2026年呈现稳健扩张。
风险提示
1.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
2.央行货币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3.政府债券发行超预期的风险
4.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的风险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迪/詹璐 日期:2025-11-1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