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学习心得:关注央行的两个指引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2 17:29:58 评论:0
  2025 年11 月11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学习心得如下。

      核心观点

      1、对于M2 同比而言,央行在专栏一《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提示后续贷款增速略低一些也是合理的。结合我们理解来看,由于当下贷款以生产性信贷为主,贷款增速回落有助于供需均衡的改善。不过贷款增速的回落会影响广义货币(M2)的增长规模。在不考虑财政加速发债的背景下,8 月末M2 同比的8.8%或是未来半年的最高点。M2 同比回落的情境下,后续企业跟非银流动性的改善则需要观察居民存款搬家的持续性。

      2、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我们仍然维持短期降准降息概率不高的判断。结合央行在专栏二《基础货币与货币的关系》的表述,当下金融层面的困境并非最后贷款人的缺位,而是最后借款人的缺位。借款人缺位的背景下,即使基础货币投放很多,也只是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货币创造也不一定改善。特别是考虑到短期金融市场投资回报高于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央行降准降息释放出的资金或有较大概率“脱实向虚”。后续等财政扮演最后借款人发力带动实体投资回报抬升,央行或才有配合实体投资回报顺势降准降息的可能。

      对于总量货币的指引:贷款增速略低一些也是合理的1、央行的表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社会融资渠道更为多元,各个渠道之间相互替代、此消彼长,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同时,贷款增速略低一些也是合理的,反映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的变化。”2、我们的理解:结合我们前期报告《“生产性”信贷的魔咒》,过去几年信贷更多的投向了供给侧而非需求侧,在这种背景下,贷款增速回落有助于供需均衡的改善。

      3、后续的影响:

      ①贷款增速的回落会影响广义货币(M2)的增长规模。今年的前三个季度,M2 同比从2024 年12 月的7.3%抬升至2025 年9 月的8.4%。结合央行对贷款增速的表述和我们前期报告《从M1、M2 到资产配置——四季度M1 同比的拆解预测》,我们预计四季度M2 同比预计从9 月末的8.4%回落至8.0%。在不考虑财政加速发债的背景下,8 月末M2 同比的8.8%或是未来半年的最高点。

      ②M2 同比的变化会影响我们对企业和非银流动性的后续判断。M2 主要包含企业存款,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企业的流动性决定了工业品价格和工业企业库存的趋势,非银机构的流动性映射了权益市场的成交金额。M2 同比增长期间,企业、非银、和居民的存款可以同步增长;如果未来半年M2 同比回落,那么企业跟非银流动性的改善则需要观察居民存款搬家的持续性。

      针对货币政策的指引: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如何理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参照潘行长5 月7 日在“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会议上对适度宽松的定义:“一是流动性充裕…二是政策实施需要相机抉择…三是货币政策的取向,是一种对于状态的描述,最近几年人民银行连续多次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的状态是支持性的,总量也比较宽松”。

      2、如何理解当下的货币政策?我们仍然维持短期降准降息概率不高的判断。

      ①与央行扮演的最后贷款人相比,当下主要缺乏最后借款人。结合央行在专栏二《基础货币与货币的关系》的表述,借款人缺位的背景下,即使基础货币投放很多,也只是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货币创造也不一定改善。

      ②短期金融市场投资回报高于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央行降准降息释放出的资金或有较大概率“脱实向虚”。后续等财政扮演最后借款人发力带动实体投资回报抬升,央行或才有配合实体投资回报顺势降准降息的可能。

      风险提示:

      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国内货币政策超预期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文若愚 日期:2025-11-1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