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深度研究系列报告(一):如何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增长目标?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3 17:07:42
评论:0
为深入研读和把握“十五五”规划的政策取向与执行路径,我们推出“十五五”系列深度研究,围绕若干关键议题逐一拆解其目标体系、口径来源与实现机制。本系列首篇聚焦“中等发达国家”,“十五五”规划明确坚持“到2035 年人均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远景目标,是中长期增长与结构优化的重要参考锚。
衡量标准上,《辅导百问》就“实现中等发达国家”增长目标提出了两个并行的达标口径:其一,“人均GDP 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 万美元以上)”属于美元现价口径;其二,“2035 年人均GDP 比2020 年翻一番(2020 年不变价)”,属于不变价口径。
目标实现上,《辅导百问》提到“考虑总人口预计到2035 年将年均减少0.20%左右,“十五五”和“十六五”时期GDP 需要年均增长4.17%”,引出第二个疑问,即对于4.17%增速测算究竟是名义GDP 年均增速还是实际GDP 年均增速?我们按不同口径下的假设,计算得出2026-2035 年名义GDP 年均增速和实际分别为3.5%和4.1%,因4.1%与4.17%更为接近,所以我们认为《辅导百问》所指的GDP 年均增速是指实际GDP年均增速。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2035 年我国人均GDP 达到2 万美元以上,小于发达国家的门槛值2.9 万美元,因此“中等发达国家”并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该数值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是努力向发达国家门槛的靠近。同时需强调,中国是超大规模人口经济体,同样的人均水平对应的总量体量与结构挑战远高于小国,把“中等发达国家”理解为以国际门槛为参照的阶段性达标更为合理,也符合我国国情。
问1:全球范围内国家分级的通行标准有哪些?
“中等发达国家”是在我国语境下的概念,目前国际尚未明确界定该口径,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联合国(UN)等国际组织发布了发达经济体或高收入国家(地区),可作为确认“中等发达国家”的依据,其中: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口径下有41 个发达经济体(人均GDP 门槛值约2.34 万美元/中国约为1.33 万美元);
2)世界银行(WB)口径下有87 个高收入经济体(高收入门槛值为1.39 万美元/中国约为1.37 万美元);
3)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 DESA)口径下有37 个发达经济体(未公布门槛值);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人类发展指数(HDI)口径下有74 个极高收入经济体(极高收入经济体HDI 值为(0.80–1.0)/中国为0.797)。
问2:我国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怎么来的?
“到2035 年人均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源于党的现代化“三步走”与“两个一百年”顶层设计,最早于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此后一以贯之,并将其视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比原先“三步走”战略设想提前了15 年。
问3:《辅导百问》提出GDP 年均增速4.17%是名义值还是实际值?
目前国际上对中等发达国家没有明确定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百问(后文简称《辅导百问》)首次明确,“应当按2020 年提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的标准,将人均GDP 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 万美元以上)、实现2035 年人均GDP 比2020 年翻一番(2020 年不变价)作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衡量标准”。
首先,从《辅导百问》表述上看,“实现中等发达国家”增长目标提出了两个并行的达标口径:其一,“人均GDP 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 万美元以上)”属于美元现价口径,检验的是名义路径,受GDP 实际增长、价格(平减指数)与汇率共同决定;其二,“2035 年人均GDP 比2020 年翻一番(2020 年不变价)”,属于不变价口径,检验的是实际增长。
其次,《辅导百问》提到“考虑总人口预计到2035 年将年均减少0.20%左右,“十五五”和“十六五”时期GDP 需要年均增长4.17%”,引出第二个疑问,即对于4.17%增速测算究竟是名义GDP 年均增速还是实际GDP 年均增速?我们计算得出2026-2035 年名义GDP 年均增速和实际分别为3.5%和4.1%,因4.1%与4.17%更为接近,所以我们认为《辅导百问》所指的GDP 年均增速是指实际GDP 年均增速。
问4:中等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中的中等水平吗?
《辅导百问》指出“2024 年IMF 认定的发达国家(地区)有41 个,部分新进入国家人均GDP 超过2.5 万美元”,“预计到2035 年发达国家的门槛值将达到2.9万美元左右”。
基于前文的分析,2035 年我国人均GDP 达到2 万美元以上,小于发达国家的门槛值2.9 万美元,因此“中等发达国家”并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该数值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是努力向发达国家门槛的靠近。同时需强调,中国是超大规模人口经济体,同样的人均水平对应的总量体量与结构挑战远高于小国,把“中等发达国家”理解为以国际门槛为参照的阶段性达标更为合理,也符合我国国情。
风险提示
国内基本面下行风险超预期;海外对我国经贸摩擦超预期,外需承压使得内需政策超预期发力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超/费瑾 日期:2025-11-13
衡量标准上,《辅导百问》就“实现中等发达国家”增长目标提出了两个并行的达标口径:其一,“人均GDP 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 万美元以上)”属于美元现价口径;其二,“2035 年人均GDP 比2020 年翻一番(2020 年不变价)”,属于不变价口径。
目标实现上,《辅导百问》提到“考虑总人口预计到2035 年将年均减少0.20%左右,“十五五”和“十六五”时期GDP 需要年均增长4.17%”,引出第二个疑问,即对于4.17%增速测算究竟是名义GDP 年均增速还是实际GDP 年均增速?我们按不同口径下的假设,计算得出2026-2035 年名义GDP 年均增速和实际分别为3.5%和4.1%,因4.1%与4.17%更为接近,所以我们认为《辅导百问》所指的GDP 年均增速是指实际GDP年均增速。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2035 年我国人均GDP 达到2 万美元以上,小于发达国家的门槛值2.9 万美元,因此“中等发达国家”并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该数值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是努力向发达国家门槛的靠近。同时需强调,中国是超大规模人口经济体,同样的人均水平对应的总量体量与结构挑战远高于小国,把“中等发达国家”理解为以国际门槛为参照的阶段性达标更为合理,也符合我国国情。
问1:全球范围内国家分级的通行标准有哪些?
“中等发达国家”是在我国语境下的概念,目前国际尚未明确界定该口径,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联合国(UN)等国际组织发布了发达经济体或高收入国家(地区),可作为确认“中等发达国家”的依据,其中: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口径下有41 个发达经济体(人均GDP 门槛值约2.34 万美元/中国约为1.33 万美元);
2)世界银行(WB)口径下有87 个高收入经济体(高收入门槛值为1.39 万美元/中国约为1.37 万美元);
3)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 DESA)口径下有37 个发达经济体(未公布门槛值);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人类发展指数(HDI)口径下有74 个极高收入经济体(极高收入经济体HDI 值为(0.80–1.0)/中国为0.797)。
问2:我国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怎么来的?
“到2035 年人均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源于党的现代化“三步走”与“两个一百年”顶层设计,最早于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此后一以贯之,并将其视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比原先“三步走”战略设想提前了15 年。
问3:《辅导百问》提出GDP 年均增速4.17%是名义值还是实际值?
目前国际上对中等发达国家没有明确定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百问(后文简称《辅导百问》)首次明确,“应当按2020 年提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的标准,将人均GDP 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 万美元以上)、实现2035 年人均GDP 比2020 年翻一番(2020 年不变价)作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衡量标准”。
首先,从《辅导百问》表述上看,“实现中等发达国家”增长目标提出了两个并行的达标口径:其一,“人均GDP 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 万美元以上)”属于美元现价口径,检验的是名义路径,受GDP 实际增长、价格(平减指数)与汇率共同决定;其二,“2035 年人均GDP 比2020 年翻一番(2020 年不变价)”,属于不变价口径,检验的是实际增长。
其次,《辅导百问》提到“考虑总人口预计到2035 年将年均减少0.20%左右,“十五五”和“十六五”时期GDP 需要年均增长4.17%”,引出第二个疑问,即对于4.17%增速测算究竟是名义GDP 年均增速还是实际GDP 年均增速?我们计算得出2026-2035 年名义GDP 年均增速和实际分别为3.5%和4.1%,因4.1%与4.17%更为接近,所以我们认为《辅导百问》所指的GDP 年均增速是指实际GDP 年均增速。
问4:中等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中的中等水平吗?
《辅导百问》指出“2024 年IMF 认定的发达国家(地区)有41 个,部分新进入国家人均GDP 超过2.5 万美元”,“预计到2035 年发达国家的门槛值将达到2.9万美元左右”。
基于前文的分析,2035 年我国人均GDP 达到2 万美元以上,小于发达国家的门槛值2.9 万美元,因此“中等发达国家”并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该数值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是努力向发达国家门槛的靠近。同时需强调,中国是超大规模人口经济体,同样的人均水平对应的总量体量与结构挑战远高于小国,把“中等发达国家”理解为以国际门槛为参照的阶段性达标更为合理,也符合我国国情。
风险提示
国内基本面下行风险超预期;海外对我国经贸摩擦超预期,外需承压使得内需政策超预期发力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超/费瑾 日期:2025-11-1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