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信贷回落 资金活期化延续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5 00:37:43
评论:0
2025 年10 月存量社融增速为8.5%,较前值小幅收窄0.2%;M2 同比增速为8.2%,前值为8.4%;M1 同比增速为6.2%,前值为7.2%;M2-M1 剪刀差小幅回升至2%,前值为1.2%;新增社融8,150 亿元,前值为3.53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5,970 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200 亿元,前值为1.29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800 亿元。10 月金融数据整体回落,社融与信贷均明显弱于季节性表现,货币增速小幅下行但资金活期化趋势延续,显示在财政前置发力、房地产信贷偏弱及经济需求修复仍不均衡的背景下,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定但动能有所减弱。
社融增速下滑,政府债券融资拉动减弱:10 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5%,较9 月回落0.2 个百分点。当月新增社融仅8,150 亿元,同比少增5,970 亿元。分项来看,10 月社融口径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减少201 亿元,同比少增3,166 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新增4,893 亿元,同比少增5,602 亿元。社融低增的主要原因正是当月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发行双双走弱。10 月既是信贷投放的传统淡季,又逢政府债券发行低潮期,银行贷款和政府债融资同比相应的减少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今年财政融资进度提前,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在前三季度已集中发行,导致10 月政府债券筹资规模远低于上年同期。随着基数效应显现,政府债券对社融增速的拉动作用开始减弱——10 月政府债券余额同比增速已降至19.2%(9 月为20.2%)。剔除政府债券后,当月社融增速仅约5.9%,较上月小幅下降,反映出内生融资需求依然偏弱。
企业直接融资有所加强:10 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达到2,469 亿元,同比多增1,482亿元;股票融资新增696 亿元,同比多增412 亿元,已连续8 个月同比多增。低利率环境叠加政策支持(如科创债、民企债等),推动企业发债规模保持增长,而股权融资回暖显示资本市场对实体的支持力度上升。
表外融资分化: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合计减少1,085 亿元,同比少减358 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增加1,653 亿元,同比多增1,872亿元,成为拉动社融的一个正向因素。我们认为,委托贷款的增加或主要受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的带动。相反,未贴现承兑汇票当月减少2,894 亿元,同比多减1,498 亿元。
信贷增速放缓,居民贷款低迷,企业票据支撑:10 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仅2,200 亿元,同比少增2,800 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进一步降至约6.5%,较上月回落0.1 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住户贷款延续低迷。当月居民部门贷款减少3,604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866 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700 亿元。房地产市场疲弱或使居民信贷需求受限:10 月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6.6%,房贷投放相应萎缩,或许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企业信贷相对平稳。企(事)业单位贷款当月增加3,500 亿元,但结构上短期贷款减少1,900 亿元、中长期贷款仅增加300 亿元。这意味着企业贷款增量主要依靠票据融资冲量来实现。10 月企业部门票据融资净增5,006 亿元,同比多增3,312 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在《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与银行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等总量指标更为全面、合理,观察金融总量要更多看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同时,贷款增速略低一些也是合理的,反映我国金融供给 侧结构的变化”。目前社融、货币增速仍高于名义GDP 增速,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总体上还是充足稳健的。
存款分化显现,M2-M1 剪刀差仍处低位。
M2 和M1 增速双双回落:10 月M2 余额达335.13 万亿元,同比增长8.2%,较9月下降0.2 个百分点;M1 余额112 万亿元,同比增长6.2%,较9 月回落1.0 个百分点。受此影响,M2-M1“剪刀差”由上月的1.2%小幅扩大至2.0%,但仍处于近几年较低水平(去年同期该差值为9.8%)。“剪刀差”维持低位,说明M1 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依然相对较高,大量资金仍停留在活期存款体系中,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和居民即期支付意愿仍较为活跃。
从存款结构看,10 月各类存款增减表现出明显分化,存款“搬家”现象再现:10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加约6,100 亿元,同比仅多增100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34 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09 万亿元;相对应地,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长1.85 万亿元,财政存款上升0.72 万亿元,形成有效对冲,存款“搬家”现象再现。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足预期;通胀回升力度不合预期;美联储降息节奏低于预期。 机构: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强/卢柯源 日期:2025-11-14
社融增速下滑,政府债券融资拉动减弱:10 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5%,较9 月回落0.2 个百分点。当月新增社融仅8,150 亿元,同比少增5,970 亿元。分项来看,10 月社融口径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减少201 亿元,同比少增3,166 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新增4,893 亿元,同比少增5,602 亿元。社融低增的主要原因正是当月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发行双双走弱。10 月既是信贷投放的传统淡季,又逢政府债券发行低潮期,银行贷款和政府债融资同比相应的减少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今年财政融资进度提前,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在前三季度已集中发行,导致10 月政府债券筹资规模远低于上年同期。随着基数效应显现,政府债券对社融增速的拉动作用开始减弱——10 月政府债券余额同比增速已降至19.2%(9 月为20.2%)。剔除政府债券后,当月社融增速仅约5.9%,较上月小幅下降,反映出内生融资需求依然偏弱。
企业直接融资有所加强:10 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达到2,469 亿元,同比多增1,482亿元;股票融资新增696 亿元,同比多增412 亿元,已连续8 个月同比多增。低利率环境叠加政策支持(如科创债、民企债等),推动企业发债规模保持增长,而股权融资回暖显示资本市场对实体的支持力度上升。
表外融资分化: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合计减少1,085 亿元,同比少减358 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增加1,653 亿元,同比多增1,872亿元,成为拉动社融的一个正向因素。我们认为,委托贷款的增加或主要受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的带动。相反,未贴现承兑汇票当月减少2,894 亿元,同比多减1,498 亿元。
信贷增速放缓,居民贷款低迷,企业票据支撑:10 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仅2,200 亿元,同比少增2,800 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进一步降至约6.5%,较上月回落0.1 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住户贷款延续低迷。当月居民部门贷款减少3,604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866 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700 亿元。房地产市场疲弱或使居民信贷需求受限:10 月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6.6%,房贷投放相应萎缩,或许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企业信贷相对平稳。企(事)业单位贷款当月增加3,500 亿元,但结构上短期贷款减少1,900 亿元、中长期贷款仅增加300 亿元。这意味着企业贷款增量主要依靠票据融资冲量来实现。10 月企业部门票据融资净增5,006 亿元,同比多增3,312 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在《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与银行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等总量指标更为全面、合理,观察金融总量要更多看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同时,贷款增速略低一些也是合理的,反映我国金融供给 侧结构的变化”。目前社融、货币增速仍高于名义GDP 增速,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总体上还是充足稳健的。
存款分化显现,M2-M1 剪刀差仍处低位。
M2 和M1 增速双双回落:10 月M2 余额达335.13 万亿元,同比增长8.2%,较9月下降0.2 个百分点;M1 余额112 万亿元,同比增长6.2%,较9 月回落1.0 个百分点。受此影响,M2-M1“剪刀差”由上月的1.2%小幅扩大至2.0%,但仍处于近几年较低水平(去年同期该差值为9.8%)。“剪刀差”维持低位,说明M1 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依然相对较高,大量资金仍停留在活期存款体系中,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和居民即期支付意愿仍较为活跃。
从存款结构看,10 月各类存款增减表现出明显分化,存款“搬家”现象再现:10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加约6,100 亿元,同比仅多增100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34 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09 万亿元;相对应地,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长1.85 万亿元,财政存款上升0.72 万亿元,形成有效对冲,存款“搬家”现象再现。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足预期;通胀回升力度不合预期;美联储降息节奏低于预期。 机构: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强/卢柯源 日期:2025-11-1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