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经济数据点评:内需增速放缓 看好增长质量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5 18:20:41 评论:0
  最新10 月数据的特征和9 月、8 月都非常一致,即新兴产业高景气但地产疲软、消费在剔除政策因素后动力有待加强、生产端有波动但总体保持较高韧性,这些特点都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体现,反复演绎也意味着这种转换所带来的结构性影响还远没有结束。展望后续,我们认为应看淡GDP 的数量,看多增长的质量,数据背后是投资格局优化、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升级、制造业保持强韧性、政策托底决心仍在,投资者的风险评价正在下行,对当前的宏观环境也应更积极看待。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保持负增长,从上月-0.5%降低到-1.7%,这一表现略低于预期,原因在于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尚未体现出来,但我们认为,不论是新增工具,还是基数因素逐步淡出,投资企稳回升或不遥远。当前投资增速为历史最低水平(剔除2020 年),背后推动因素有三,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的负增继续扩大,最新累计同比已经低于-14%;二是前一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对“扩建”的拉动幅度太大导致难以消化。今年投资的核心矛盾在于“扩建”较去年年末降速接近40 个百分点(截至今年9 月,10 月尚未公布),同时新建、改建都好于去年,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超长期特别国债对资金侧的“扰动”(2024、2025 年,“两重”的占比都比“两新”更高,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体现于“扩建”,2024 年这一资金从无到有新增7000 亿元,而今年增量为1000 亿元,因此扩建的高增今年无法延续);三是为应对年底增长压力,新上马的5000 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经迅速完成全部投放,预计拉动项目总投资约7 万亿元,导致市场对年末投资回暖有一定预期,但可能由于资金-实物工作量的时滞,在最新投资增长中还没有体现。以上这些因素均表明,尽管发展模式转型为投资增长带来压力,但政策始终着力托底,虽然这种托底存在时滞,同时可能还会带来基数波动,但托底决心已被反复印证,这有利于风险评价下行。

      三驾内需马车中,消费预计是全年完成5%目标的压舱石(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较去年年底降低4.9 个百分点,出口累计同比降低0.52 个百分点,仅有社零累计同比较去年年底高0.8 个百分点),且在分行业的消费数据中,由于“双十一”促销的进一步前置(各平台普遍拉长“双十一”战线,如快手在10 月7 日就已开启“双11”预售),饮料、烟酒、服装鞋帽、化妆品当月同比分别改善7.9、2.5、1.6、1 个百分点,不过家电因为政策节奏的原因大幅转负(-14.6%,前值3.3%),同样转负的还有汽车(-6.6%,前值1.6%)。消费数据容易受到政策、节假日等因素的干扰,说明“完全”内生的需求相对疲弱,但与此同时这也表明居民消费意愿仍在,只是需要更多优惠措施或消费场景。展望后续,市场对“以旧换新”明年将如何演绎存在分歧,但我们认为政策对消费的支持一定存在,且形式可能更为多元,推动内需培育和消费率提升。

      受到“抢出口”退坡的影响,最新生产端也有放缓,系预期之内,整体四季度增速弱于三季度也是大概率事件。最新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降低到 -2.1% ,明显低于前值 3.8 %,对应整体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从6.5%降低到4.9%。不过10 月数据显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当月同比从前值0.6%提升到5.4%,累计同比也相应改善,考虑到这一行业带有更强的内需与政府投资属性,数据的变化可能部分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信号。

      本次公布的数据是四季度的第一份增长数据,四季度弱于三季度的结论已基本确认,但我们再次强调,当前数据既源于政策节奏,也是新旧动能转换,这些变化或许不利于增长指标,但能促进投资者对中国产业环境与国际竞争力的信心不断提升。同时,在前期判断的基础上,一些逆周期政策的效果已经略有显现(如10 月PMI 一些细分指标、本月能源供应业增加值等),政策托底的决心被反复验证,有利于市场风险评价继续下行。

      风险提示: “反内卷”下部分行业格局快速变化导致就业压力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至奕/孙金霞/孙国翔/戴思崴 日期:2025-11-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