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展望之三:“促转型”下的产业格局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5 22:16:55 评论: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动能迭代的关键期,新旧动能切换是突破增长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新旧动能转换行至何处?

      从产业增加值、金融资源和劳动力就业三个视角透视我国新旧动能转换:

      产业增加值视角看,窄口径下,预计2027 年新兴产业规模将对旧有产业实现赶超;宽口径下,预计2031 年新旧产业增加值交汇,“十五五”末新兴产业有望跃升为增长新引擎。

      金融资源视角看,产业转型伴随金融重构,上一轮1998-2002 年动能切换期间,乡镇企业贷款大幅缩减,四大行账面不良率超25%;本轮转型中,政策提前介入且直接融资体系对创新的支持趋于完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未大幅飙升,金融风险防控卓有成效。

      劳动力就业视角看,新兴产业直接吸纳就业能力有限,新兴产业对就业市场的实质拉动有赖于新场景和新业态大规模普及。未来服务业就业占比将结构性上升,有望逐步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当然这一过程可能相对更加漫长。

      产业结构转型走向何方?

      不妨从出口比较优势和产业生命周期观察我国未来产业转型方向。

      从出口比较优势看,通过2020-2024 年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低水平+高上升”领域潜力较大,如光学器具,正凭借核心零部件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成为全球价值链中难以替代的环节;又如芯片制造,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破除“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体现国家战略意志,二者均具备明确的成长动能。

      从产业生命周期看,我国产业体系将进入“旧秩序出清+新动能蓄势”的关键期。基于二级行业的生命周期测度,我们发现最具代表性的新动能领域已逐步浮现,软件开发、半导体、游戏与航海装备等领域正成为未来产业支柱的种子选手。

      两者结合,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开发、游戏、航海装备等产业,正处于创新周期由“技术突破”向“商业兑现”过渡的关键阶段,“促转型”将通过重塑产业结构与利润分配机制释放增长动能。

      展望后市,“促转型”有望实现“新旧动能”再平衡对老动能而言,经过“反内卷”整合出清与“促转型”效率再造,经营质量和盈利韧性逐步改善,市场定价也将回升。

      对新动能而言,创新周期正处于由“技术突破”迈向“商业兑现”的关键阶段。“促转型”通过重塑产业结构与利润分配机制,帮助基本面追赶定价。随着产业盈利逐步兑现,新动能的估值也将由“叙事驱动”走向“收益驱动”。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动荡,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田地/李智能/邵兴宇/董德志 日期:2025-11-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