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系列研究之三:明年应适度淡化经济增速预期目标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6 10:05:22
评论:0
明年是应继续强调短期增长目标的实现,还是适度淡化经济增速目标,进而为经济结构优化和动能接续转换提供更多空间,成为政策层面的一个关键问题。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影响,我们建议适度淡化明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有助于化解当前经济领域诸多问题和矛盾,更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近年来GDP 增速与部分关键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已明显走弱。就业方面,总量因素与结构调整共同导致“保就业”对于“保增速”的依赖度有所下降,季度GDP 增速与城镇调查失业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已由2020 年之前的-0.68 调整至2020 年以来的-0.39。财政收入方面,融资机制与收入结构共同导致“保运转”对于“保增速”的要求有所降低,GDP 增速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之间的相关系数已由2020 年之前的0.76 降至2020 年以来的0.61。股票指数方面,今年以来尤其是7-8 月份,股票市场表现与宏观经济走势呈现明显背离,偏弱经济表现直接拖累市场的作用相对有限,同期乐观的“经济叙事”、中美博弈形势变化以及科技主题发力等因素可能产生更大影响。
过度追求GDP 增速不利于解决通缩问题。最近两年多来,通缩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和棘手的问题之一。在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下,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环节占据核心位置,其中最有效的调控手段一般是投资和工业。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拉投资”是短期调度经济最核心的手段,但近年来投资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持续弱化,加之政府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拉投资”这一传统核心调控手段的使用变得愈发困难。为保证短期既定经济增速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更多依靠另一重要调控手段,即对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调度,从而推升短期经济数据。然而,工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速,意味着工业生产持续维持快速扩张态势,当下环境下并不利于“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同时对于通缩问题,尤其是PPI 涨幅持续为负的不利局面并不友好。
结构问题重于总量问题,长期问题重于短期问题。过去几年,基于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我国必须要维持一个不能太低的经济增速水平,以保证“底线思维”下的经济运行和债务接续,否则极易诱发系统性风险,对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形成严重干扰。当前阶段,国际和国内形势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维持较高经济增速目标的必要性有所下降,现阶段“强”比“大”更重要,“稳”比“快”更重要。从“十五五”整体规划来看,产业发展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几年的工作重心应放在产业领先和安全建设方面,而非刻意追求短期经济增速的高低。事实上,最新出版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中,已将未来十年我国GDP 年均增速底线目标调整至4.17%,较之前表述有所降低。
建议适度淡化明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并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适度淡化短期经济增速目标,把工作重心放在产业发展层面。二是集中精力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减少对于经济的扭曲效应。三是适应基建、房地产等传统投资占比下降的新常态,引导更多资源“投资于人”。四是促消费与促生育政策统筹考虑,多措并举改善需求结构。五是给予地方政府充足耐心及政策支持,鼓励探索有益经验做法。
风险提示:中美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政策传导与落实不畅 机构: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强/何明洋 日期:2025-11-15
近年来GDP 增速与部分关键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已明显走弱。就业方面,总量因素与结构调整共同导致“保就业”对于“保增速”的依赖度有所下降,季度GDP 增速与城镇调查失业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已由2020 年之前的-0.68 调整至2020 年以来的-0.39。财政收入方面,融资机制与收入结构共同导致“保运转”对于“保增速”的要求有所降低,GDP 增速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之间的相关系数已由2020 年之前的0.76 降至2020 年以来的0.61。股票指数方面,今年以来尤其是7-8 月份,股票市场表现与宏观经济走势呈现明显背离,偏弱经济表现直接拖累市场的作用相对有限,同期乐观的“经济叙事”、中美博弈形势变化以及科技主题发力等因素可能产生更大影响。
过度追求GDP 增速不利于解决通缩问题。最近两年多来,通缩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和棘手的问题之一。在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下,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环节占据核心位置,其中最有效的调控手段一般是投资和工业。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拉投资”是短期调度经济最核心的手段,但近年来投资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持续弱化,加之政府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拉投资”这一传统核心调控手段的使用变得愈发困难。为保证短期既定经济增速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更多依靠另一重要调控手段,即对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调度,从而推升短期经济数据。然而,工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速,意味着工业生产持续维持快速扩张态势,当下环境下并不利于“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同时对于通缩问题,尤其是PPI 涨幅持续为负的不利局面并不友好。
结构问题重于总量问题,长期问题重于短期问题。过去几年,基于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我国必须要维持一个不能太低的经济增速水平,以保证“底线思维”下的经济运行和债务接续,否则极易诱发系统性风险,对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形成严重干扰。当前阶段,国际和国内形势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维持较高经济增速目标的必要性有所下降,现阶段“强”比“大”更重要,“稳”比“快”更重要。从“十五五”整体规划来看,产业发展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几年的工作重心应放在产业领先和安全建设方面,而非刻意追求短期经济增速的高低。事实上,最新出版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中,已将未来十年我国GDP 年均增速底线目标调整至4.17%,较之前表述有所降低。
建议适度淡化明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并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适度淡化短期经济增速目标,把工作重心放在产业发展层面。二是集中精力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减少对于经济的扭曲效应。三是适应基建、房地产等传统投资占比下降的新常态,引导更多资源“投资于人”。四是促消费与促生育政策统筹考虑,多措并举改善需求结构。五是给予地方政府充足耐心及政策支持,鼓励探索有益经验做法。
风险提示:中美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政策传导与落实不畅 机构: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强/何明洋 日期:2025-11-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