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国内经济稳增长 海外风险再上升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6 19:55:45
评论:0
本周关注:国内方面,10 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出炉,供需两端数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收缩,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新质生产力仍为结构性亮点。不过全年增长目标实现无忧,随着特别国债落地、专项债提前下达、政策性金融工具形成实物量,政策托底效应有望逐步增强。海外方面,美国结束史上最长政府停摆危机,但关键经济数据仍或缺失。特朗普签署新关税协议,将部分美农产品排除在附加关税之外。同时根据新华社报道,特朗普表示已对委内瑞拉问题“作出决定”,但不能公布具体细节。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错误言论引发风波,玉渊谭天发文“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 。
国内宏观-需求端:(1)消费:居民出行热度平稳,乘用车零售同比大幅下滑。截至11 月15 日,11 月地铁客运量增速较去年11 月均值同比4.0%、较10 月均值环比4.5%,国内执行航班数平均值为1.23 万架次,同比增长1.2%,国际执行航班数平均1814.6 架次,同比增长13.9%。据乘联会,11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41.5 万辆,同比下降18.8%,环比增长5.8%。
(2)外需:高频数据显示运价有所上行,货物吞吐量涨幅缩窄。截至11 月14 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均值为2046.1,环比2.6%,同比增长33.9%;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均值为1076.1,较10 月均值增长7.6%,同比下降24.6%。11 月第一周港口货物吞吐量26852.7 万吨,同比增4.2%,集装箱吞吐量680.9 万箱, 同比增长6.5%。
国内宏观-生产端:生产高峰已过,开始季节性下行。截止11 月16 日,高炉开工率录得 82.79%,环比-0.36pct,焦炉开工率录得71.08%,环比下降0.74pct,线材开工率录得46.50%,环比降1.16pct。地产基建仍然偏弱,水泥发运率录得37.15%,环比下降0.27pct;螺纹钢开工率录得41.4%,环比下降2pct;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降1.8pct 至29.7%。消费制造业保持稳定,汽车半钢胎开工率保持73%左右,中枢水平从6 月的接近80%持续下降,本周录得73.68%,目前汽车反内卷达到阶段性顶点,开工率在73%左右保持稳定。化工方面,ABS 开工率上升0.2pct 至71.8%;PTA 产量环比下降3.41 万吨至145.07 万吨,开工率环比下降1.15pct 至76.18%。生产动能开始出现季节性向下,不过结合10 月经济数据,仍然不能忽视内生动能以及外需趋弱对生产的压制。
物价表现:(1)CPI:猪肉价格持续下滑,蔬菜价格逐渐企稳。截止11 月15 日,猪肉平均批发价周环比下跌0.19%,生猪期货价格上涨2.54%。本周生猪出栏压力有所好转,进入冬季需求端的回温猪价有一定支撑作用。
但总体生猪存栏量仍然处于相对较高水平,预计猪价仍有一定压力。果蔬方面,28 种重点监测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上升0.14%, 6 种重点监测水果平均批发价下跌0.54%,苹果期货结算价格上升1.81%。本周蔬菜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主要得益于换季蔬菜供应衔接的改善, 随着冬季大棚蔬菜陆续进入市场,菜价将趋于平稳。鸡蛋价格周环比下跌上涨2.53%,本周鸡蛋价格有所反弹,但鸡蛋库存量仍然较大, 并随时准备出库,预计短期内价格将维持弱势震荡态势。
(2)PPI:原油价格走高,黑色系商品表现分化。截止11 月15 日,WTI原油上涨0.57%,布伦特原油上涨1.19%。本周的油价走势较为震荡,美国政府结束停摆和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黑海港口、炼油厂及燃料存储设施引发的供应担忧是主要利多因素。黑色系商品方面,焦煤、焦炭、铁矿石、螺纹钢价格环比分别下跌3.86%、上涨1.29%、上涨0.53%、下跌1.62%。近期区域内个别停减产煤矿陆续复产,原煤供应量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紧张局面。有色等工业产品方面,本周铜、铝价格环比上涨2.00%、1.28%,美国政府结束停摆使得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同时全球铜矿供应紧张、现货加工费持续负值,叠加新能源需求高速增长, 为铜价提供强支撑。此外水泥价格环比下跌0.23%, 玻璃价格环比下跌4.05%。
国内宏观-财政:特殊再融资债年初新增额度已全部发行完毕。本周发行一般国债3093.2 亿元,发行进度89.5%;发行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1393.99亿,发行进度94.3%,专项债发行进行尾声再度加速; 特殊再融资债发行537.69 亿元,发行进度100%,年初新增额度已全部发行完毕。国务院总理李强11 月14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两重”建设有关工作,部署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牢牢把握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强化部门协同,注重软硬结合,推动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稳步提升。14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 月经济数据,1-10 月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1.7%。对此统计局发言人表示,对于投资增速的变化需要客观全面的认识,不能仅看当前,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投资空间依然巨大。从产业发展看,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需要不断增加投资。从区域发展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持续加大投入。从民生保障看,教育、医疗、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补短板”投资仍需发力。
货币和流动性:国债收益率曲线略有走平。本周央行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 年11 月17 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 个月期8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本月到期量到期量3000 亿元,实现净投放5000 亿元,释放央行维护流动性充裕的政策意图。本周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合计净投放6262 亿元。多数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其中 SHIBOR007 收于1.4680%(+5BP),DR007 收于1. 4673%(+5BP),GC007 收于1.4900%(+3BP)。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量下行至7.4 万亿元(前值7.97 万亿元)。国债收益率曲线显著上移。30 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2.1481%(-1BP),10 年期收于1.8140%(+0BP),1 年期收于1.4104%(+1BP)。1 年期国有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收于1.65%(+2BP),环比上行。
海外宏观:美国财政与政策回归运转,停摆落幕为市场恢复提供基础。美国政府在持续 43 天 的史上最长停摆后恢复运转,临时拨款法案正式签署,使联邦部门得以重新开机。特朗普表示停摆损失可能高达 1.5 万亿美元,但具体影响仍需数周评估。随着政府恢复运行,劳工部与商务部陆续公布关键数据的时间表,包括三季度GDP 修正值(11 月26 日)、9 月非农(11月20 日)、9 月实际薪资(11 月21 日)等,但10 月CPI 依然存在无法发布的风险,意味着美联储12 月议息前的决策基础仍不完整。
美国关税体系加速重塑,多边经贸关系进入重新定价期。特朗普签署新的行政令,调整“对等关税”适用范围,将部分美农产品排除在附加关税之外,并要求修订关税表与退税安排。与此同时,美国与多国经贸关系同步被重新 定锚,美国与瑞士“基本”达成协议,将 39% 的关税降至15%,换取瑞士 2000 亿美元 投资承诺;韩美签署 3500 亿美元 投资备忘录,并将韩国输美多类商品税率统一至 15%。欧盟方面,财长会议决定废除“150 欧元以下免税”规则,未来所有进入欧盟的货物均需缴税,跨境电商成本将全面抬升。
数据真空逐步修复,但美联储仍面临“信息不完全”状态。随着停摆结束,美国官方数据将陆续补发,经济盲区开始缩小,但由于 10 月 CPI 仍存在跳票风险, 美联储在 12 月议息前对通胀路径的判断仍存在不确定性。近期纽约联储与美联储多位官员强调政策应更加谨慎,并提示若市场流动性趋紧,不排除重启购债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消费者信心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迪/詹璐/吕雷/赵红蕾/铁伟奥/薄一程/吴佳文 日期:2025-11-16
国内宏观-需求端:(1)消费:居民出行热度平稳,乘用车零售同比大幅下滑。截至11 月15 日,11 月地铁客运量增速较去年11 月均值同比4.0%、较10 月均值环比4.5%,国内执行航班数平均值为1.23 万架次,同比增长1.2%,国际执行航班数平均1814.6 架次,同比增长13.9%。据乘联会,11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41.5 万辆,同比下降18.8%,环比增长5.8%。
(2)外需:高频数据显示运价有所上行,货物吞吐量涨幅缩窄。截至11 月14 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均值为2046.1,环比2.6%,同比增长33.9%;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均值为1076.1,较10 月均值增长7.6%,同比下降24.6%。11 月第一周港口货物吞吐量26852.7 万吨,同比增4.2%,集装箱吞吐量680.9 万箱, 同比增长6.5%。
国内宏观-生产端:生产高峰已过,开始季节性下行。截止11 月16 日,高炉开工率录得 82.79%,环比-0.36pct,焦炉开工率录得71.08%,环比下降0.74pct,线材开工率录得46.50%,环比降1.16pct。地产基建仍然偏弱,水泥发运率录得37.15%,环比下降0.27pct;螺纹钢开工率录得41.4%,环比下降2pct;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降1.8pct 至29.7%。消费制造业保持稳定,汽车半钢胎开工率保持73%左右,中枢水平从6 月的接近80%持续下降,本周录得73.68%,目前汽车反内卷达到阶段性顶点,开工率在73%左右保持稳定。化工方面,ABS 开工率上升0.2pct 至71.8%;PTA 产量环比下降3.41 万吨至145.07 万吨,开工率环比下降1.15pct 至76.18%。生产动能开始出现季节性向下,不过结合10 月经济数据,仍然不能忽视内生动能以及外需趋弱对生产的压制。
物价表现:(1)CPI:猪肉价格持续下滑,蔬菜价格逐渐企稳。截止11 月15 日,猪肉平均批发价周环比下跌0.19%,生猪期货价格上涨2.54%。本周生猪出栏压力有所好转,进入冬季需求端的回温猪价有一定支撑作用。
但总体生猪存栏量仍然处于相对较高水平,预计猪价仍有一定压力。果蔬方面,28 种重点监测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上升0.14%, 6 种重点监测水果平均批发价下跌0.54%,苹果期货结算价格上升1.81%。本周蔬菜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主要得益于换季蔬菜供应衔接的改善, 随着冬季大棚蔬菜陆续进入市场,菜价将趋于平稳。鸡蛋价格周环比下跌上涨2.53%,本周鸡蛋价格有所反弹,但鸡蛋库存量仍然较大, 并随时准备出库,预计短期内价格将维持弱势震荡态势。
(2)PPI:原油价格走高,黑色系商品表现分化。截止11 月15 日,WTI原油上涨0.57%,布伦特原油上涨1.19%。本周的油价走势较为震荡,美国政府结束停摆和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黑海港口、炼油厂及燃料存储设施引发的供应担忧是主要利多因素。黑色系商品方面,焦煤、焦炭、铁矿石、螺纹钢价格环比分别下跌3.86%、上涨1.29%、上涨0.53%、下跌1.62%。近期区域内个别停减产煤矿陆续复产,原煤供应量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紧张局面。有色等工业产品方面,本周铜、铝价格环比上涨2.00%、1.28%,美国政府结束停摆使得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同时全球铜矿供应紧张、现货加工费持续负值,叠加新能源需求高速增长, 为铜价提供强支撑。此外水泥价格环比下跌0.23%, 玻璃价格环比下跌4.05%。
国内宏观-财政:特殊再融资债年初新增额度已全部发行完毕。本周发行一般国债3093.2 亿元,发行进度89.5%;发行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1393.99亿,发行进度94.3%,专项债发行进行尾声再度加速; 特殊再融资债发行537.69 亿元,发行进度100%,年初新增额度已全部发行完毕。国务院总理李强11 月14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两重”建设有关工作,部署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牢牢把握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强化部门协同,注重软硬结合,推动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稳步提升。14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 月经济数据,1-10 月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1.7%。对此统计局发言人表示,对于投资增速的变化需要客观全面的认识,不能仅看当前,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投资空间依然巨大。从产业发展看,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需要不断增加投资。从区域发展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持续加大投入。从民生保障看,教育、医疗、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补短板”投资仍需发力。
货币和流动性:国债收益率曲线略有走平。本周央行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 年11 月17 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 个月期8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本月到期量到期量3000 亿元,实现净投放5000 亿元,释放央行维护流动性充裕的政策意图。本周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合计净投放6262 亿元。多数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其中 SHIBOR007 收于1.4680%(+5BP),DR007 收于1. 4673%(+5BP),GC007 收于1.4900%(+3BP)。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量下行至7.4 万亿元(前值7.97 万亿元)。国债收益率曲线显著上移。30 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2.1481%(-1BP),10 年期收于1.8140%(+0BP),1 年期收于1.4104%(+1BP)。1 年期国有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收于1.65%(+2BP),环比上行。
海外宏观:美国财政与政策回归运转,停摆落幕为市场恢复提供基础。美国政府在持续 43 天 的史上最长停摆后恢复运转,临时拨款法案正式签署,使联邦部门得以重新开机。特朗普表示停摆损失可能高达 1.5 万亿美元,但具体影响仍需数周评估。随着政府恢复运行,劳工部与商务部陆续公布关键数据的时间表,包括三季度GDP 修正值(11 月26 日)、9 月非农(11月20 日)、9 月实际薪资(11 月21 日)等,但10 月CPI 依然存在无法发布的风险,意味着美联储12 月议息前的决策基础仍不完整。
美国关税体系加速重塑,多边经贸关系进入重新定价期。特朗普签署新的行政令,调整“对等关税”适用范围,将部分美农产品排除在附加关税之外,并要求修订关税表与退税安排。与此同时,美国与多国经贸关系同步被重新 定锚,美国与瑞士“基本”达成协议,将 39% 的关税降至15%,换取瑞士 2000 亿美元 投资承诺;韩美签署 3500 亿美元 投资备忘录,并将韩国输美多类商品税率统一至 15%。欧盟方面,财长会议决定废除“150 欧元以下免税”规则,未来所有进入欧盟的货物均需缴税,跨境电商成本将全面抬升。
数据真空逐步修复,但美联储仍面临“信息不完全”状态。随着停摆结束,美国官方数据将陆续补发,经济盲区开始缩小,但由于 10 月 CPI 仍存在跳票风险, 美联储在 12 月议息前对通胀路径的判断仍存在不确定性。近期纽约联储与美联储多位官员强调政策应更加谨慎,并提示若市场流动性趋紧,不排除重启购债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消费者信心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迪/詹璐/吕雷/赵红蕾/铁伟奥/薄一程/吴佳文 日期:2025-11-1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