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经济数据点评:经济的三个温度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6 19:55:45 评论:0
  核心观点:对于10 月经济数据,我们重点讨论经济的三个温度1、人民日报国庆期间文章《科学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指出,“分化有显现,转型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是一个齐头并进的过程,不是‘齐步走’,而是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不同区域、行业、群体会出现分化,宏观数据同部分微观主体感受会有‘温差’。”

      2、体感好于经济: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观察信息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体量占GDP 之比截至三季度已上行至9.3%左右。10月,信息业生产指数增速为13%,今年以来连续8 个月增速回升,10 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为8.2%,好于前值的7.8%,连续两个月增速回升。10 月,装备制造业增速为8.0%。,汽车、电子合计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2.1%。

      3、体感接近经济:必选消费与服务消费。必选消费10 月增速为4.2%,好于前值3.4%。1-10 月,累计增速为4.4%,好于去年全年的4.0%。服务消费。1-10 月,服务业零售额累计增速为5.3%,好于前值5.2%。

      4、体感弱于经济:生产性投资、建筑链、补贴类消费。对于生产性投资,累计增速来看,1-10 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为2.7%,前值为4.0%。制造业投资内部来看,中游投资下降较快,1-10 月,中游累计增速为1.43%,低于制造业整体增速。对于建筑链,基建、地产投资均继续回落。对于补贴类消费,6个补贴相关商品合计增速10 月转负。

      5、对于政策而言,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当下体感好于经济的偏科技创新领域,仍会给予大力支持。体感接近经济的消费环节,考虑到十五五建议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体感弱于经济的环节,或灵活性较大。若物价继续低迷,生产性投资或继续受约束。若经济增长偏离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政策可灵活加码“补贴类消费”与“建筑链”。

      一、体感好于经济: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对于经济,10 月数据来看,表现偏强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

      1)生产性服务业:以信息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大行业代表。其体量占GDP之比在9.3%左右。10 月,信息业生产指数增速为13%,今年以来连续8 个月增速回升。10 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为8.2%,好于前值的7.8%。值得一提的,生产性服务业中,信息业的投资增速较高,1-9 月,信息业整体投资增速为11.5%, 好于去年的6.3%,信息业的分项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1-9 月投资增速为20.6%,好于去年的14.7%。1-10 月,依然保持20%的增长。

      2)装备制造业:10 月,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为8%。

      二、体感接近经济:必选消费、服务消费

      1)必选消费。将社零中补贴相关的六类耐用品(汽车、家电、家具、装潢料、通讯汽车、办公用品)以及受价格影响较大的两类商品(石油制品与金银珠宝)予以剔除,作为必选消费增速的观察。10 月,增速为4.2%,好于前值3.4%。

      1-10 月,累计增速为4.4%,好于去年全年的4.0%。

      2)服务消费。1-10 月,服务业零售额累计增速为5.3%,好于前值5.2%。

      三、体感弱于经济:建筑链、生产性投资、补贴类消费1)生产性投资:以制造业投资尤其是中游投资代表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的回落,我们认为是中期物价供需走向均衡的必要条件。10 月,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当月同比降至-6.7%,前值为-1.9%。累计增速来看,1-10 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为2.7%,前值为4.0%。制造业投资内部来看,中游投资下降较快,1-10 月,中游(数据公布原因,暂不含仪器仪表)累计增速为1.43%,低于制造业整体增速,或与反内卷有关。此前2024 年、2023 年、2022 年、2021 年连续四年中游投资增速均好于制造业整体。

      2)补贴类消费:6 类耐用品(汽车、家电、家具、装潢材料、通讯汽车、办公用品)整体来看,受基数走高,以及补贴政策有所调整因素影响,10 月整体增速降至-2.6%,前值为3.9%。其中,汽车、家电10 月增速分别为-6.6%、-14.6%。

      3)建筑链:10 月基建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均进一步回落。从实物量来看,建筑链相关的粗钢、水泥、焦炭等商品产量增速出现回落。基建内部来看,中央主导的投资好于地方主导的投资。典型地方主导投资行业如道路运输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1-10 月累计增速均为负。

      风险提示:补贴政策调整,物价低迷,房价下跌。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陆银波 日期:2025-11-1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