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经济数据点评:经济复苏基础仍需夯实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7 15:37:00 评论:0
  10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较上月回落1.6pct。1-10 月6.1%的累计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小幅提升,反映工业经济长期运行的基本面未发生改变。10 月工业增加值环比仅增长0.17%,主要或是受工作日减少的影响,10 月工作日仅有18 天,较前月减少5 天。从行业来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0%,较整体工业增速高出3.1 个百分点,压“舱石”作用持续凸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整体工业2.3 个百分点,反映科技创新对工业生产的驱动作用。部分传统行业转型力犹存。有色金属冶炼及 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同比增速均回落。行业内部增长动力主要依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细分领域,传统低效产能退出与高效产能培育的衔接仍需时间,转型成本与周期对部分企业形成约束。同时企业盈利与需求传导仍有改善空间。1-9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虽保持同比正增长,但增速低于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显示部分企业量增却难提价,仍面临成本 力与议价能力不足的问题。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处于荣枯线以下,反映企业对短期市场走势的预期仍偏谨慎。

      2025 年10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较9 月回落0.1pct。

      分经营单位所在地看,乡村增速持续高于城镇,一方面,乡村消费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在农村电商普及、乡村振兴政策推进下,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逐步释放。按消费类型划分,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餐饮收入增长3.8%,国庆中秋双节使得家庭聚餐、婚宴、旅游餐饮等线下场景的需求集中释放,推动了餐饮消费的增长。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必需消费保持刚性增长,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等必需消费展现强韧性。这类消费受外部环境波动影响较小,成为消费市场的压 舱石”。中高端消费与新型消费成为增长亮点。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7.6%,反映居民对保值增值类商品和品质消费的需求提升。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均增长,反映居民在健康、文化等精神消费领域的支出增加,消费结构向多元化、高品质方向演进。数字消费对整体消费的拉动作用稳固。1-10 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达25.2%,线上渠道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载体,消费场景的持续扩容,线上消费的品类覆盖不断完善。汽车、石油及制品等大宗消  费成为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10 月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6.6%,一方面是去年同期换新政策提振带来的高基数和各地以旧换新补贴密集收紧透支前期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9 月近70 款新车扎堆上市,年末新能源购置税免征政策即将到期,部分消费者还在等待车企后续优惠政策,多重因素共同加剧了10 月的消费观望氛围,抑制了零售额增长。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主要受国际油价波动和出行需求结构调整影响。此外,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当月下降,受高基数以及压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减弱的影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当月下降8.3%,与房地产市场复苏节奏放缓相关,产业链下游消费传导仍待通畅。

      2025 年1-10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同比下降1.7%,延续负增长态势。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控股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增速差距进一步拉大,反映不同市场主体投资意愿分化,民间资本对市场前景的谨慎态度尚未明显改善。制造业投资1-10 月累计同比增长2.7%,内部结构转型进程加快。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13.0%,反映了企业技术改造与设备升级的需求持续释放。基建方面,1-10 月累计同比下降0.1%,压两重”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扩大,成为拖累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因素。1-10 月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降幅达9.6%,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6.8%,需求端的低迷抑制了投资意愿。供给端持续收缩,房企对市场预期偏谨慎,也是行业主动收缩供给以平衡供需的体现。此外,房企投资资金到位能力下降,资金链紧张仍是制约投资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当前经济运行在结构优化中展现出一定韧性,但仍处于弱平衡状态,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结构分化等深层次矛盾尚未完全化解,巩固复苏态势仍需政策精准发力、协同增效。未来应持续聚焦稳预期、扩内需、促转型,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巩固产业韧性,以精准举措提振大宗消费与居民消费信心,着力破除民间投资壁垒、优化房企资金支持与转型环境,多维度打通经济循环堵点,让复苏动能更加强劲、基础更加牢固,推动经济稳步迈向压十五五”发展新阶段。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 机构:麦高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刘娟秀 日期:2025-11-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