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金融数据点评:需求端自发修复仍待观察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8 11:18:15 评论:0
  投资要点:

      社融存量增速回落至8.5%。10 月新增社融8150 亿元,同比少增5970亿元,社融存量增速较9 月再回落0.2 个百分点至8.5%。结构上看,社融回落主要源于政府债供给减弱与人民币贷款明显走低,而企业债与委托贷款形成一定对冲,票据融资与未贴现承兑则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整体而言,财政扩张节奏偏缓、实体融资需求乏力,使得信用修复在10月呈现“量缩+结构偏弱”的特征。

      企业部门新增贷款整体偏弱。当月企业短期贷款减少1900 亿元,同比与去年同期持平。一方面,受季末冲量透支次月需求的影响,短期贷款季节性回落;另一方面,票据-短贷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再度出现,票据贴现利率回落后,部分企业选择票据方式满足流动性需求。当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300 亿元,同比少增1400 亿元。一方面,BCI 企业利润前瞻指数连续第8 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指向实际利率偏高背景下,投资回报不确定性仍未得到明显改善,企业对扩产、技改、长周期项目保持审慎态度;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工具虽在10 月开始补充项目前期资本金,但其对中长期贷款的带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暂未对当月中长贷形成有效拉动。

      居民部门短期与中长期贷款双双走弱。当月居民部门短贷减少2866 亿元,同比少增3356 亿元;短期贷款修复乏力,一是与耐用消费品需求受国补力度减弱有关,10 月汽车日均销量同比下降近7%,家电消费同比减少14.6%;二是也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去年“9·24”政策落地后,居民短期贷款阶段性放量,今年集中到期,使同比呈现明显回落;三是双十一对消费的脉冲作用边际减弱。直播常态化平滑了消费需求,降低了促销的刺激作用。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700 亿元,同比少增1800 亿元。10 月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6.6%,一线城市回落近四成,显示房价预期偏弱导致居民“等一等”情绪强化。

      M1、M2 同步回落。①当月M1 增速回落至6.2%,环比下降1.0 个百分点。一是去年同期“9·24”后资本市场回暖与融资改善阶段性推升M1基数,使今年同比压力上升;二是10 月政府债供给减少导致财政净支出放缓,企业端资金回流下降;三是企业经营活动偏弱、活期派生不足。②当月M2 增速回落至8.2%。一是政府债发行节奏偏慢,使财政存款偏高、未形成对实体的有效投放;二是信贷派生动能不足,银行负债端扩张受限;三是跨季后资金回流理财和资管产品,虽推升非银存款,但对冲有限,使M2 边际回落;三是跨季后部分资金回流至理财、公募等资管产  品,虽推升非银存款,但对冲有限。

      需求端自发修复仍待观察。10 月金融数据仍呈“政府债供给偏弱+信贷需求不足”的格局,信用派生链条尚未企稳。向前看,信用能否出现趋势性改善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财政支出的兑现节奏。四季度政府债发行收缩将继续压制社融增速,信用扩张更多依靠预算内支出和既有项目的实物工作量推进。随着财政支出加快,有望对冲需求偏弱带来的拖累;二是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传导效果。10 月政策性工具主要体现在补充项目资本金,尚未带动中长期贷款。参考过去经验,其对信贷的拉动往往具有滞后性,后续项目进入开工阶段后,配套融资的改善空间更大,影响或集中体现在年末至明年一季度。展望明年,在“十五五”规划项目落地、政策性工具带动配套融资、地方化债压力边际缓和等因素支持下,信用斜率或存在阶段性改善空间,但能否形成趋势性修复仍取决于企业盈利、房地产销售及居民预期的改善程度。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美国关税政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机构:联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沈夏宜/魏争 日期:2025-11-1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