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市场并不弱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8 11:18:17 评论:0
  11 月17 日,权益市场缩量回调。万得全A 下跌0.15%,全天成交额1.93 万亿元,较上周五(11 月14 日)缩量501 亿元。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下跌0.71%和0.96%。南向资金净流入84.48 亿港元,其中阿里巴巴净流入20.71 亿港元,小米集团和美团分别净流入2.80 亿港元和2.48 亿港元。

      尽管缩量调整,但市场并不弱。地缘局势升级的预期在周末发酵,但并未对市场造成明显影响,A 股跌幅明显小于港股。原因来看,这一现象或与外资参与A 股程度不深相关(详见《寻找主线》),但更重要的是资金对当前价位的认可。从量价来看,市场在11 月13 日反弹后回落,但量能并未明显趋弱,基本处于2 万亿元附近。这意味着当行情被兑现力量扰动时,资金的承接意愿仍然不低。从结构来看,创成长指数和科创100 指数分别上涨0.57%和0.42%,而中证红利则下跌0.49%,与市场偏弱时红利占优的格局明显不同。

      11 月以来的震荡行情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暗流涌动。在这段震荡中,市场呈“快涨慢跌”的状态。11 月5-6日和11 月13 日的大幅反弹,正是资金“跃跃欲试”的体现。同时,11 月以来成交额围绕2 万亿元波动,日均换手率为1.89%,高于10 月底的1.79%,指向在这段震荡期内,筹码交换速度加快,具备承接意愿的资金逐渐拥有更多的筹码,行情动能或将随之酝酿。

      结构风险缓释,资金出现回流算力的倾向。今日成交集中度指标(前5%成交额占全市成交额比例)为39.16%,仍处于40%以下,指向成交过于集中的结构风险明显改善。在此情况下,资金回流算力主线的阻碍明显减轻。落脚到今日板块行情,锂矿延续强势表现,而边际变化在于算力板块的逆势反弹,AI 算力指数上涨2.46%。结合AI 算力指数基本触及震荡下沿的情况来看,资金博弈其反弹的动力有所增强。

      港股方面,南向资金连续大幅流入阿里巴巴,博弈港股科技品种反弹。11 月13-17 日,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阿里巴巴,累计净流入幅度为57.02 亿港元。而在10 月以来,南向资金对阿里巴巴的态度以流出为主,例如11月11 日和12 日分别大幅净流出20.24 亿港元和34.34 亿港元。从今年来看,南向资金对阿里巴巴由流出转为流入,通常是资金推动科技反弹的先行信号。这一现象曾发生于7 月初和8 月末,分别对应恒生科技7 月中旬和9月的上涨。值得注意的是,外卖大战的影响&美联储12 月降息决议仍是港股行情的压力项,若科技品种反弹,更可能是震荡区间的阶段性上涨,而非类似9 月的快速走强。

      债市方面,又是窄幅震荡的一天,10 年国债活跃券较上周五小幅下行0.25bp 至1.80%,日内最大波动仅为0.3bp,30 年国债活跃券下行0.85bp 至2.14%,短端受制于资金面收敛,下行幅度有限,3 年及以内国债下行幅度在0-0.5bp 之间。

      税期首日,资金面边际收敛。今日8000 亿6M 买断式逆回购落地,叠加早盘央行开展2830 亿元逆回购,合计实现净投放9631 亿元。不过在税期和近2000 亿政府债缴款的扰动下,资金面整体偏紧。非银隔夜利率一度升至1.60%-1.65%的相对高位,直至午后才逐步回落至1.45%水平。加权资金价格同样攀升,R001 上行13bp 至1.56%, R007 也上行4bp 至1.53%,隔夜和7 天资金利率再度倒挂。

      现券走势上,随着四季度第一批基本面数据悉数落地,市场再度进入信息真空期,交投趋于清淡。尽管周末地缘扰动有所升温,早盘债市情绪依然维持相对稳定。直至股市开盘后走低,债市才逐渐转为偏强震荡,不过幅度有限,10 年国债反复试探下方支撑,却始终未能有效突破1.80%的关键点位,而后便转为横盘。30 年国债也仅在开盘2 小时内下行0.8bp,之后一直围绕2.14%小幅波动。

      债市定价陷入纠结状态的背后,或是当前央行给出的“宽货币”信号依旧偏谨慎。尽管从近期的基本面数据来看,除了通胀有所修复以外,其余数据表现普遍低于预期,指向四季度需要货币财政适度加力予以支撑。不过,从近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规律来看,降准、降息等政策往往滞后于风险显现,即央行对货币的态度或已从“先发制人”转向“后发制人”,也意味着即便当前基本面已经出现弱化迹象,央行可能依然需要更长的观察期进行确认。在此背景下,接下来的PMI 数据可作为重要观测窗口,如果数据再不及预期,可博弈货币宽松加码的可能性。

      落脚至策略上,短期内债市收益率预计延续震荡,可重点把握“利差”带来的超额收益。建议优先博弈品种利差与新老券利差,待两类机会充分释放后,届时可转向布局期限利差。

      国内商品市场显著分化,碳酸锂强势涨停,而贵金属和工业金属普遍回调。“反内卷”品种中,碳酸锂大涨9%,封于涨停板,黑色系表现偏强,铁矿石、焦炭、螺纹钢和焦煤均录得上涨,涨幅介于0.75%-1.81%,而多晶硅和烧碱表现较弱,跌幅分别达到2.90%和2.18%。与此同时,贵金属板块领跌,沪金、沪银分别大幅收跌3.09%和4.08%;工业金属同步走弱,沪铜、沪铝分别下跌0.91%和1.14%。

      资金呈现剧烈轮动,大幅撤离贵金属,而涌入碳酸锂。据文华财经,商品指数整体录得约7 亿元净流入,但品种分化较为显著。新能源板块单日净流入达32 亿元,其中碳酸锂净流入高达37 亿元,不仅贡献板块全部增量资金,更跃居全商品资金流入首位。然而,贵金属板块遭遇系统性抛压,沪金、沪银分别净流出50 亿元、45 亿元,位居全市场资金流出前两位。

      今日贵金属大幅回调,或为市场对12 月降息预期快速修正的集中兑现。一方面,随着美国政府结束“关门”,避险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美联储内部官员(如洛根、施密德)近期明确反对12 月降息,强调需警惕通胀风险,导致市场对12 月降息25bp 的概率已从此前的70%下降至约40%。在贵金属价格处于高位、多头交易拥挤的背景下,宏观预期的转向放大了利空因素,触发多头集中平仓。往后看,因美国政府停摆延迟发布的多项关键数据陆续发布,如周四的非农就业报告,或再度扰动降息预期。

      产业龙头乐观预期拉动市场情绪,碳酸锂涨停。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于上周末行业峰会预判,2026 年碳酸锂供需趋于平衡,若需求增速超过30%乃至达到40%(如高增情景兑现),短期供给刚性将导致价格突破15–20 万元/吨区间。该表态叠加基本面持续改善,动力电池与储能需求稳健扩张、周度库存连续去化,强化多头逻辑。短期看,供需紧平衡与情绪高增共筑价格支撑,走势偏强。但需警惕两点扰动,一是短期涨幅已部分透支预期,技术面存在回调压力;二是海外资源可阶段性补充国内缺口,构成上行弹性边际约束。

      此外,基本面支撑黑色系补涨。焦炭第四轮提涨已于上周六全面落地,确认了产业链中游的议价能力。需求端,钢厂盈利能力虽仍处低位(上周盈利率38.96%),但日均铁水产量回升2.66 万吨至236.88 万吨,对原料的刚需形成了有力支撑。供给端,国内炼焦煤精煤库存同比降幅扩大至49.43%,供应偏紧的格局未改。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肖金川 日期:2025-11-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