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系列报告(九):提升消费率:亚洲经济体的得与失

股票资讯 阅读:10 2025-11-18 15:14:17 评论: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迎来迈向中等发达水平的关键一跃,提升居民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战略目标的提出恰逢其时。然而纵观全球发展经验,欧美模式具有不同的储蓄文化、家庭观念和社会保障体系,相较之下,与我们文化同源、发展路径相似的亚洲经济体,更值得深入探究。故此,与其远眺欧美寻找“灵丹妙药”,不如近观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实践经验。

      聚焦于亚洲各经济体的发展轨迹,揭示了一个深刻现象:经济发展水平未必与消费发展速度相适配。正是基于这一“同源异流”的发现,我们可将亚洲经济体按照人均GDP 与消费率水平归纳为四种典型范式:

      乐消费型(对应人均GDP 偏高、消费率偏高的地区,如中国香港、日本):

      消费市场高度发达,消费结构优化,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不过同是“乐消费型”经济体,中国香港与日本的“解题思路”大相径庭——中国香港更靠“消费能力”,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中国香港绝佳的低税环境、政府对居民收入的保障、居民自身卓越的资产积累能力。

      而日本更靠“消费意愿”,通过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去为居民创造更多消费场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服务业的发展展现出了“与时偕行”的智慧,比如面对银发浪潮,日本在养老服务领域精耕细作。

      慎消费型(对应人均GDP 偏高、但消费率偏低的地区,如新加坡、韩国):

      在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下,居民更倾向于财富积累,消费表现理性克制。比如新加坡作为高度开放经济体,其对内部消费率的依赖度有所下降。剖析新加坡消费生态,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有钱却不花”。

      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进口成本、高房价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新加坡生活成本指数位居亚洲地区首位;另一方面,在新加坡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之下,中央公积金制度对员工强制纳入公积金账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受到压缩;同时其养老体系不够完善。

      敢消费型(对应人均GDP 偏低、而消费率偏高的地区,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居民消费倾向强烈,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主力。虽然这部分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并不高,政府对内需的刺激力度也偏小,但居民消费活力依旧、更追求“稳稳的幸福”。同时,这部分地区的生活成本指数普遍处于样本地区的末端,相对均衡的收入分配机制也让消费动能得以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释放。

      稳消费型(对应人均GDP 偏低、消费率同样偏低的地区,如中国大陆):现阶段发展水平与消费率还存在提升空间(传统经济增长引擎并非在于消费),未来或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发消费潜力、迈向消费升级的新阶段。

      关于“十五五”时期提升中国消费率的路径,不仅可以学习“乐消费型”的日本,探索更多“与时俱进”的服务消费发展体系;也可以学习“敢消费型”的泰国、印尼、越南等国,加速建立能够普惠大众的收入分配机制,让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转化为民间的消费动力。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口径差异风险;国情与经济结构差异风险;样本与框架的局限性风险;外部环境变动风险。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川/钟渝梅 日期:2025-11-1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