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财政政策展望:财政将如何发力
股票资讯
阅读:12
2025-11-20 16:27:29
评论:0
本报告导读:
“十五五”开局之年财政政策将在积极与可持续的要求下,协同推进稳增长、惠民生与防风险。我们预计2026 年狭义财政赤字率仍需突破4%,新增地方专项债或在4.6 万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发行 1.5万亿附近。
投资要点:
2025年中国 财政的核心特征在于支出结构“重民生”的转向。这一结构变迁,是今年消费韧性和三季度以来基建投资下滑等现象背后的财政逻辑。具体变化上:
收入端,两本账收入弱修复,紧约束现象仍在。
支出端,总量上,广义财政支出温和扩张。结构上,一是,狭义财政向民生保障倾斜,加之广义财政受化债与清欠账款制约,共同构成基建投资自7 月以来有所下滑的主因,合计拖累至少2 个百分点。二是,中央财政加力趋势显现,但财力和事权匹配仍需优化。
立足“十五五”规划开局,财政政策需在“积极”与“可持续”要求下,协同推进稳增长、惠民生与防风险。预计2026 年将围绕以下三大关键任务展开部署:①推动民生保障与消费激励的协同发力。
②应对外需阶段性放缓的增长接续问题。③解决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约束。
针对惠民生和促消费,2026 年以旧换新、生育补贴等政策有望延续并加码,服务消费是主要方向,考虑到社零对服务消费统计不完全,预计社零增速在4.5%左右。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性提升需要依赖优化分配、完善社保和消费供给侧改革来实现。
针对基建投资和化债,需要厘清三个问题:
其一,化债的资金规模与路径如何?2026 年或仍需3 万亿左右的专项债用于化债和清欠账款等。中长期看,或延续中央加杠杆主导建设、地方加速化债的思路,以优化政府债务主体与期限结构。
其二,债务置换后的付息压力是否上升而挤压支出?化债后显性利息支出压力有脉冲式上升,但整体增速中枢下降,主因2024 年以来利率快速下行。2026 年付息压力或相对可控,低利率环境对债务显性化带来的付息压力形成一定对冲。
其三,在财政支出结构转向和化债背景下,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表现如何?受化债约束与追求有效投资的影响,2026 年基建增速预计为3.5%左右。资金来源方面,存量(2025 年政策性金融工具、地方债结转限额)与增量(超长期特别国债、引入民间投资与盘活资产资源等)共同支撑。
根据综合测算,我们预计2026 年我国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在4.6%左右,狭义财政赤字率仍需突破4%,新增地方专项债或在4.6 万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发行1.5 万亿附近。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消费倾向和能力修复缓慢;地方债务压力上升与财政空间受限;本文测算和预测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机构: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梁中华/邵睿思 日期:2025-11-20
“十五五”开局之年财政政策将在积极与可持续的要求下,协同推进稳增长、惠民生与防风险。我们预计2026 年狭义财政赤字率仍需突破4%,新增地方专项债或在4.6 万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发行 1.5万亿附近。
投资要点:
2025年中国 财政的核心特征在于支出结构“重民生”的转向。这一结构变迁,是今年消费韧性和三季度以来基建投资下滑等现象背后的财政逻辑。具体变化上:
收入端,两本账收入弱修复,紧约束现象仍在。
支出端,总量上,广义财政支出温和扩张。结构上,一是,狭义财政向民生保障倾斜,加之广义财政受化债与清欠账款制约,共同构成基建投资自7 月以来有所下滑的主因,合计拖累至少2 个百分点。二是,中央财政加力趋势显现,但财力和事权匹配仍需优化。
立足“十五五”规划开局,财政政策需在“积极”与“可持续”要求下,协同推进稳增长、惠民生与防风险。预计2026 年将围绕以下三大关键任务展开部署:①推动民生保障与消费激励的协同发力。
②应对外需阶段性放缓的增长接续问题。③解决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约束。
针对惠民生和促消费,2026 年以旧换新、生育补贴等政策有望延续并加码,服务消费是主要方向,考虑到社零对服务消费统计不完全,预计社零增速在4.5%左右。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性提升需要依赖优化分配、完善社保和消费供给侧改革来实现。
针对基建投资和化债,需要厘清三个问题:
其一,化债的资金规模与路径如何?2026 年或仍需3 万亿左右的专项债用于化债和清欠账款等。中长期看,或延续中央加杠杆主导建设、地方加速化债的思路,以优化政府债务主体与期限结构。
其二,债务置换后的付息压力是否上升而挤压支出?化债后显性利息支出压力有脉冲式上升,但整体增速中枢下降,主因2024 年以来利率快速下行。2026 年付息压力或相对可控,低利率环境对债务显性化带来的付息压力形成一定对冲。
其三,在财政支出结构转向和化债背景下,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表现如何?受化债约束与追求有效投资的影响,2026 年基建增速预计为3.5%左右。资金来源方面,存量(2025 年政策性金融工具、地方债结转限额)与增量(超长期特别国债、引入民间投资与盘活资产资源等)共同支撑。
根据综合测算,我们预计2026 年我国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在4.6%左右,狭义财政赤字率仍需突破4%,新增地方专项债或在4.6 万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发行1.5 万亿附近。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消费倾向和能力修复缓慢;地方债务压力上升与财政空间受限;本文测算和预测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机构: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梁中华/邵睿思 日期:2025-11-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