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国经济展望:在变化中破局开新

股票资讯 阅读:12 2025-11-20 18:25:43 评论:0
  2025 年,过载的全球系统经历了一次“热启动”。随着高利率压力缓解、供需错配修复、政策与产业联动重新结合,全球经济虽然未重返旧有常态,但在复原与重构的交织中,新的增长架构与路径正在形成。展望2026 年,前一阶段积累的力量将集中显形,熵增与熵减的拉力此消彼长,全球经济被推至秩序与无序的临界地带,各国增长模式的差异被迅速放大。就在这一关键节点,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路径——以制度确定性对冲外部波动,以结构升级释放中长期潜能,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竞争,以内需体系建设激活超大规模市场的深层动能。在这一全局判断之上,中国正在形成一个五年乃至更长周期的破局开新。以变立势,通过结构优化、产业进化与体系重塑,构筑跨越周期的竞争力。以需聚力,在更强的消费循环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持续动能。以稳立基,通过政策的确定性夯实经济运行的战略底盘。三股内生力量的耦合,使中国在“十五五”开局之年有望保持5%左右的增长,在外部环境更具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保持稳健。同时,这种由内部驱动的结构性升级正在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更加自主、更加均衡、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曲线,并为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创新更强、产业更优、需求更旺、风险更稳的现代经济体系基础。

      以变立势,在结构主动调整中形成穿越周期的竞争优势“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做优增量、盘活存量”,这不仅是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未来增长方式转型的核心要求。在这一政策框架下,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呈现三大趋势性演化,构成未来五年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关键支撑力量。

      第一,结构升级正从局部改善迈向系统优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之间的分工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协同度明显提升,产业体系开始从链式扩张向生态化演进转变。传统制造业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夯实底板,新兴产业通过规模化渗透增强动能,未来产业通过战略性布局占据技术高地,三者共同形成体系化跃升,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进入更高水平的动态均衡。第二,产业竞争力的重心正从成本优势加速切换到创新优势。随着新质生产力持续积累,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应用扩散之间的联动效率显著提高,形成一个由创新驱动的高效正循环。创新要素在经济体系内的扩散速度加快,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变量。这意味着产业增长质量正在从依赖投入扩张转向依赖效率提升,真正迈入高质量竞争的新阶段。第三,产业结构演变与需求结构升级之间的双向循环明显加强。供给质量的提升正在反向塑造需求扩容,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内生动力。从高技术制造到现代服务业,从新能源设备到数字消费场景,供需之间正在形成更紧密的结构性耦合,为构建强大国内市场提供持续动能。这种供给更优与需求更强的新供给、新需求的良性互动,为“十五五”时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内需和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奠定关键基础。

      基于上述三大趋势,结构升级的力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在全球混沌中构建秩序的关键支点。展望2026 年,中国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保持高于整体投资的增速,不仅带动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也将强化创新扩散、改善经济循环,成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与扩大内需的核心抓手。随着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创新要素将在产业体系内扩散得更快、覆盖得更广,使中国经济在“十五五”开局阶段形成科技自立自强的增长曲线,以结构优势和发展韧性赢得未来五年的战略主动。 机构:工银国际证券研究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实/徐婕/尹学钰 日期:2025-11-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