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专题报告:K型经济下 美国消费韧性前景存疑
股票资讯
阅读:9
2025-11-20 18:25:43
评论:0
在2025 年关税政策、通胀回升等经济逆风因素的持续冲击下,Q2 美国实际GDP环比年率仍录得3.8%的高增,Q3GDP 预期高达4%。与此同时,衰退风险如影随形,围绕美国经济状况的分歧不断加大。我们在前期报告(《科技驱动下的“无就业增长”经济初探》)中,曾初步讨论了科技驱动视角下当前美国经济出现的异常现象——GDP 增速与就业脱钩的“无就业增长”状态。在此前的分析当中,我们的重点放在科技(AI)的宏观经济影响上,本篇报告,我们将重点放在“非AI 经济”表现,分析其发展前景,尤其是其中占据美国经济约70%的就业-收入-消费链条。
美国就业与消费脱钩之谜。当前美国就业市场加速下行趋势明确,接近衰退特征,同时个人消费支出对于Q2 实际GDP 的拉动达到1.7%,美国消费支出的温和扩张难以被当前持续恶化的就业市场和消费信心数据所解释。原因首先是居民实际收入尚未大幅回落,名义收入韧性主要来自工资收入的稳定增长和个人经常转账收入的增速上升,再通胀压力不大,美国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同比增速维持在4.6%上下,因此从实际购买力角度,仍带来平均约为2%的温和实质工资增幅。另一大原因是资产上涨的财富效应托底。美股大幅上涨直接推动了美国家庭资产规模2 季度上升至历史新高。资产规模上升的财富效应能够有效平滑收入增速波动对于居民消费的压力,强化居民对于未来财富增值的乐观预期和消费信心。
消费韧性是结构性的,来自高收入家庭,源于AI 经济。我们发现美国居民消费总量韧性的同时,内部的结构性差异却越发显著,财富效应绝大部分被富人享受,但就业压力却首先作用在低收入人群,导致了富人集中贡献美国消费韧性的现状。
财富效应: 科技股驱动的权益资产上涨更有利于高收入人群资产扩张。美国高收入人群资产集中在股票等权益资产,而低收入人群集中在房地产等实物资产。
就业角度:就业市场恶化对低收入人群就业影响更大。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明显走弱,结构来看,小企业的就业增速放缓程度最为显著。
结果是高收入群体撑起了消费韧性,高收入家庭的支出增幅明显更高。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美国经济与传统周期规律略有背离,出现就业与消费K 型分化的关键原因在于本轮科技周期的快速发展,从收入和财富效应等角度支撑了占比较高的高收入家庭消费扩张,因此前瞻来看,科技周期带来的结构性利好能否延续,是目前美国居民消费能否维持韧性的重要变量:1)财富效应:美股科技行情对消费韧性至关重要,从投资到现金流收入的循环是AI 科技叙事能够长期走强的必要条件;2)收入通道:大企业就业韧性受挫或加重负担,目前指标提示大企业盈利与科技景气或在边际回落;3)宏大叙事:生产率趋势扩张能够支撑消费长期韧性。根据历史经验,如果科技跃迁能够使得劳动生产效率出现实质扩张,那么经济可能达到新的结构均衡,就业增速持续跑输实际消费增速,反之AI 叙事将快速消退,叠加上述收入和财富效应的回转,导致居民消费和就业同步恶化。
剔除科技周期的额外影响外,美国消费周期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跟随传统宏观环境所波动。1)通胀当前对于实际收入的逆风不大;2)美国就业市场预计加速走弱;3)财政政策有限拉动消费上升。面对支持率压力,特朗普执政思路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照顾中低收入群体,潜在政策红包将利好居民消费;4)连续降息有望支撑经济景气回升。居民部门的就业、消费周期,通常在降息启动约20-24 个月后才会触底、反弹,那么2026 二季度可能成为观察美国就业市场的景气反弹的节点。
风险提示
AI 叙事崩塌的风险。经济基本面走向的不确定性。降息落地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假设条件发生变化影响测算结果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仲尧/吴泽青/孙金霞/戴思崴 日期:2025-11-20
美国就业与消费脱钩之谜。当前美国就业市场加速下行趋势明确,接近衰退特征,同时个人消费支出对于Q2 实际GDP 的拉动达到1.7%,美国消费支出的温和扩张难以被当前持续恶化的就业市场和消费信心数据所解释。原因首先是居民实际收入尚未大幅回落,名义收入韧性主要来自工资收入的稳定增长和个人经常转账收入的增速上升,再通胀压力不大,美国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同比增速维持在4.6%上下,因此从实际购买力角度,仍带来平均约为2%的温和实质工资增幅。另一大原因是资产上涨的财富效应托底。美股大幅上涨直接推动了美国家庭资产规模2 季度上升至历史新高。资产规模上升的财富效应能够有效平滑收入增速波动对于居民消费的压力,强化居民对于未来财富增值的乐观预期和消费信心。
消费韧性是结构性的,来自高收入家庭,源于AI 经济。我们发现美国居民消费总量韧性的同时,内部的结构性差异却越发显著,财富效应绝大部分被富人享受,但就业压力却首先作用在低收入人群,导致了富人集中贡献美国消费韧性的现状。
财富效应: 科技股驱动的权益资产上涨更有利于高收入人群资产扩张。美国高收入人群资产集中在股票等权益资产,而低收入人群集中在房地产等实物资产。
就业角度:就业市场恶化对低收入人群就业影响更大。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明显走弱,结构来看,小企业的就业增速放缓程度最为显著。
结果是高收入群体撑起了消费韧性,高收入家庭的支出增幅明显更高。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美国经济与传统周期规律略有背离,出现就业与消费K 型分化的关键原因在于本轮科技周期的快速发展,从收入和财富效应等角度支撑了占比较高的高收入家庭消费扩张,因此前瞻来看,科技周期带来的结构性利好能否延续,是目前美国居民消费能否维持韧性的重要变量:1)财富效应:美股科技行情对消费韧性至关重要,从投资到现金流收入的循环是AI 科技叙事能够长期走强的必要条件;2)收入通道:大企业就业韧性受挫或加重负担,目前指标提示大企业盈利与科技景气或在边际回落;3)宏大叙事:生产率趋势扩张能够支撑消费长期韧性。根据历史经验,如果科技跃迁能够使得劳动生产效率出现实质扩张,那么经济可能达到新的结构均衡,就业增速持续跑输实际消费增速,反之AI 叙事将快速消退,叠加上述收入和财富效应的回转,导致居民消费和就业同步恶化。
剔除科技周期的额外影响外,美国消费周期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跟随传统宏观环境所波动。1)通胀当前对于实际收入的逆风不大;2)美国就业市场预计加速走弱;3)财政政策有限拉动消费上升。面对支持率压力,特朗普执政思路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照顾中低收入群体,潜在政策红包将利好居民消费;4)连续降息有望支撑经济景气回升。居民部门的就业、消费周期,通常在降息启动约20-24 个月后才会触底、反弹,那么2026 二季度可能成为观察美国就业市场的景气反弹的节点。
风险提示
AI 叙事崩塌的风险。经济基本面走向的不确定性。降息落地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假设条件发生变化影响测算结果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仲尧/吴泽青/孙金霞/戴思崴 日期:2025-11-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