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深度研究系列报告(三):如何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股票资讯
阅读:8
2025-11-21 18:03:08
评论:0
核心观点
十九大以来,“制造业比重”问题得到中央层面的高度重视。2020 年《“十四五”规划》、2024 年三中全会、2025 年5 月总书记河南考察时关于此问题均有重点部署。
2025 年10 月“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趋势。从欧美、日韩和南美的国际经验看,制造业比重趋势存在“倒U 型”规律,20%是关键门槛,低于该水平易陷入趋势性下降且难以回升,直接削弱经济韧性,同时制造业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动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且制造业“丢易捡难”,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2024 工业发展报告指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最佳目标为24.5%,考虑我国“制造立国”战略,制造业比重可能参考联合国目标设定,而不仅仅达到20%“门槛”。
当前我国“制造业比重”处于关键区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从2006年最高点32%降至2024 年的25%,未来保持合理比重则需从资金投入机制设计和投资结构调整共同发力,重点发展方向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数字化融合等。
我们提示,制造业增加值与投资呈周期联动,投资占比已从2020 年的26%快速回升至2025 年10 月的33%,企业盈利和市场信心是“投资-生产-再投资”循环的关键,有效政策支持与有效需求增长是核心支撑。
制造业比重存在“倒U 型”演变规律,但并非越低越好1)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制造业比重的“倒U 型”规律。IMF 在《去工业化——其成因与影响》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下行主因制造业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服务业,大规模自动化降低制造业用工强度,因而需要通过服务业部门比重增大来吸收就业。
2)国际经验来看制造业比重并非越低越好: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的载体,其发展质量直接决定发展中国家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进程。
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际竞争不仅聚焦经济领域核心能力比拼,制造业的体系完整性与产能韧性,也是筑牢国家发展安全基础的关键支撑之一。
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会形成包含上下游配套、技术研发体系与熟练技工队伍的完整产业生态,其外迁将导致生态系统性瓦解,核心能力流失难以逆转,凸显“丢易捡难”的产业特性。
如何理解“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通常制造业比重指的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例,2006 年中国制造业比重达到峰值32%,随后开始震荡下行,制造业比重在每5 年间分别下滑0.4、1.2、3.7、1.3 个百分点,2024 年底制造业比重降低至25%。同时,工业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投资是双向因果、周期联动的关系,我们认为,制造业投资比重亦需重视,制造业投资占比在2012 年达到峰值35%震荡下行至2020 年的26%,然后迅速回升至2025 年10 月的33%。
2)“保持合理比重”需推进投入机制设计和投资结构调整。我们认为,生产(增加值)和投资能够形成顺畅循环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微观企业的盈利和市场信心,而盈利改善和信心提振有赖于有力政策支持和有效需求增长。有力政策有赖于引导金融体系、财政体系、直接融资工具投入制造业企业,有效需求指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3)制造业结构调整进程中需兼顾就业和稳增长:就业方面,在制造业发展逐步拥抱新质生产力进程中,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或形成“创造性破坏”导致整体用工强度下降,因此在制造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兼顾就业值得重视,政策保障支持,国企吸纳就业和教育体系调整等方面均需发力。稳增长方面,2025 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运行状态近二十年较为罕见,展望明年,制造业投资预计仍将在我国制造业出口性价比红利特征下维持较高增速,叠加十五五针对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表述以及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布局,明年投资增速不宜低估。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内基本面下行风险超预期;海外对我国经贸摩擦超预期。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超/林成炜/王瑞明/汤子玉 日期:2025-11-21
十九大以来,“制造业比重”问题得到中央层面的高度重视。2020 年《“十四五”规划》、2024 年三中全会、2025 年5 月总书记河南考察时关于此问题均有重点部署。
2025 年10 月“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趋势。从欧美、日韩和南美的国际经验看,制造业比重趋势存在“倒U 型”规律,20%是关键门槛,低于该水平易陷入趋势性下降且难以回升,直接削弱经济韧性,同时制造业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动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且制造业“丢易捡难”,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2024 工业发展报告指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最佳目标为24.5%,考虑我国“制造立国”战略,制造业比重可能参考联合国目标设定,而不仅仅达到20%“门槛”。
当前我国“制造业比重”处于关键区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从2006年最高点32%降至2024 年的25%,未来保持合理比重则需从资金投入机制设计和投资结构调整共同发力,重点发展方向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数字化融合等。
我们提示,制造业增加值与投资呈周期联动,投资占比已从2020 年的26%快速回升至2025 年10 月的33%,企业盈利和市场信心是“投资-生产-再投资”循环的关键,有效政策支持与有效需求增长是核心支撑。
制造业比重存在“倒U 型”演变规律,但并非越低越好1)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制造业比重的“倒U 型”规律。IMF 在《去工业化——其成因与影响》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下行主因制造业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服务业,大规模自动化降低制造业用工强度,因而需要通过服务业部门比重增大来吸收就业。
2)国际经验来看制造业比重并非越低越好: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的载体,其发展质量直接决定发展中国家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进程。
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际竞争不仅聚焦经济领域核心能力比拼,制造业的体系完整性与产能韧性,也是筑牢国家发展安全基础的关键支撑之一。
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会形成包含上下游配套、技术研发体系与熟练技工队伍的完整产业生态,其外迁将导致生态系统性瓦解,核心能力流失难以逆转,凸显“丢易捡难”的产业特性。
如何理解“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通常制造业比重指的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例,2006 年中国制造业比重达到峰值32%,随后开始震荡下行,制造业比重在每5 年间分别下滑0.4、1.2、3.7、1.3 个百分点,2024 年底制造业比重降低至25%。同时,工业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投资是双向因果、周期联动的关系,我们认为,制造业投资比重亦需重视,制造业投资占比在2012 年达到峰值35%震荡下行至2020 年的26%,然后迅速回升至2025 年10 月的33%。
2)“保持合理比重”需推进投入机制设计和投资结构调整。我们认为,生产(增加值)和投资能够形成顺畅循环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微观企业的盈利和市场信心,而盈利改善和信心提振有赖于有力政策支持和有效需求增长。有力政策有赖于引导金融体系、财政体系、直接融资工具投入制造业企业,有效需求指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3)制造业结构调整进程中需兼顾就业和稳增长:就业方面,在制造业发展逐步拥抱新质生产力进程中,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或形成“创造性破坏”导致整体用工强度下降,因此在制造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兼顾就业值得重视,政策保障支持,国企吸纳就业和教育体系调整等方面均需发力。稳增长方面,2025 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运行状态近二十年较为罕见,展望明年,制造业投资预计仍将在我国制造业出口性价比红利特征下维持较高增速,叠加十五五针对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表述以及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布局,明年投资增速不宜低估。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内基本面下行风险超预期;海外对我国经贸摩擦超预期。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超/林成炜/王瑞明/汤子玉 日期:2025-11-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