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周报:增长换引擎 财富换赛道

股票资讯 阅读:6 2025-11-23 15:19:35 评论:0
  考虑2035 远景目标的合意水平为人均GDP 达到2.9 万美元,这要求“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运行逻辑从单一追求实际GDP 增速,转向“生产力提升+温和通胀+汇率升值”的增长新范式,各类资产的定价逻辑与相对吸引力也将被系统性改变。在这一新格局下,权益市场正站上舞台中央,迎来系统性重估。其优势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支撑:盈利基础、估值环境和相对收益。

      从盈利基础看,新增长范式更加关注通胀水平和名义GDP 的增长,这实际上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率的重视。过去,在单一强调生产法GDP 的模式下,经济增长与企业利润、居民收入之间出现脱节,甚至出现“增长不增收”的困境。如今,通过“反内卷”和提升名义GDP 的政策权重,经济增长将更直接地转化为企业营收与利润的提升。生产力进步带来真实价值创造,而温和通胀环境则有助于企业维护合理定价、改善利润率,这些都将为上市公司盈利提供扎实支撑。

      在估值层面,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将成为重要推动力。建设“强大的货币”需要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储备和交易中的比重,而这离不开一个有深度、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当新动能带来估值提升、企业盈利趋于稳定,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自然会吸引全球资本重新配置中国资产,为A 股带来额外的流动性支持和估值提振。

      从资产相对吸引力来看,动能迭代与温和通胀的环境下,各类资产的收益特征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债券虽然仍是组合中重要的“稳定器”,但在通缩预期逆转的背景下,其过去几年提供的丰厚资本利得空间正在收窄,未来可能进一步反吐;房地产则在收入预期、涨价预期和人口趋势的三重压力下,逐步回归居住属性,配置占比趋于下降。相比之下,股票当前估值仍具备较大空间,其盈利弹性与增长潜力,使其在资产收益的“竞赛”中展现出明显优势。

      这种相对吸引力的逆转,正悄然引导着庞大的家庭储蓄与机构资金,逐渐从过去的“楼市偏好”“债市偏好”,转向更具增长潜力的“股市偏好”。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动荡,存在不确定性。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智能/田地/董德志 日期:2025-11-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