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财政政策展望:投资于人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1-23 19:15:43
评论:0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明确诉求。预计“十五五”时期的定量增长目标会围绕在“5%左右”,宏观调控政策思路也将转变为更加侧重于内需,尤其是民生和消费。
作为“十五五”开局之年,2026 年既要实现经济增长的“开门红”,也要持续优化政策的力度和结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将设定在5%左右,政策的重心将进一步向内需特别是民生领域倾斜。
一是财政加力“投资于人”,以推动重点群体增收减负为抓手,提振居民消费能力。“一老一小”是政策重点支持对象。
基准情形下,2026 年将继续按照现行标准发放育儿补贴,对应财政支出为1000-1200 亿元,同时逐步扩大免费学前教育年限,对应的财政资金体量或超过500 亿元。预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增幅在50 元及以上,对应的财政资金增量将超过1000 亿元。此外,预计2026 年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有望全面铺开,估计对应每年额外的财政支出在500-800 亿元。考虑到民生领域增量政策对应的财政扩张,基准情形下,预计2026 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将设定在4.2%,赤字规模6.18 万亿元,较2025 年增加5200 亿元。
二是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发放服务消费补贴,调整优化“以旧换新”补贴结构。预计2026 年将发放服务消费补贴,资金来源为特别国债,文旅、体育、文化消费有望获得中央层面的重点支持。“以旧换新”政策力度在2026 年可能出现退坡,支出结构也有望迎来调整。预计对家电和汽车等商品的补贴力度将出现收敛,同时加大对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桌面级3D 打印设备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支持力度。
三是扩大有效投资,以城市更新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为抓手,保持投资合理增长。预计2026 年将围绕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等方面扩大有效投资,中央财政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城市更新,预计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同时,继续发行8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建设,规模和2025 年持平。此外,2026 年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将提高专项债用于化债清欠的额度,避免造成对项目建设资金的挤出,这意味着投资端的压力将有所减轻。
四是继续发放设备更新补贴,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预计2026 年将继续发行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规模为2000 亿元,和2025 年持平。整体看,2026 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有望增加至1.5-1.7 万亿元,较2025 年增加2000-4000 亿元。同时,预计发行5000 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与2025年持平。
五是继续实施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力偿还企业欠款,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隐性债务置换方面,2026 年将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为2 万亿元。从发行节奏看,预计地方政府将在2026 年一、二季度集中发行,靠前缓解化债压力。清偿企业欠款方面,2026 年有望增加专项债用于化债清欠的额度,加速修复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预计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将达到5 万亿元。其中,用于化债清欠的特殊新增专项债额度预计为1.6 万亿元,用于收储存量土地和存量商品房的额度为5000 亿元,与2025 年持平;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额度预计为2.9 万亿元,较2025 年增加1000 亿元。
整体看,2026 年广义财政赤字率有望实现小幅抬升。基准情形下,预计广义财政赤字率达到9.0%-9.1%,较2025 年小幅抬升0.2-0.3 个百分点。乐观情形下,2026 年广义财政赤字率将分别达到9.6%-9.7%,较2025 年增加0.8-0.9个百分点。
从财政发力的节奏看,2026 年一季度面临出口和地产的双重压力,财政发力节奏前置的必要性较高。随着下半年出口压力渐消叠加地产企稳,经济增长内生动能改善,财政扩张力度可能边际收敛。
风险提示
财政扩张力度不及预期,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力度低于预期,地产企稳节奏慢于预期。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宋雪涛/张馨月 日期:2025-11-23
作为“十五五”开局之年,2026 年既要实现经济增长的“开门红”,也要持续优化政策的力度和结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将设定在5%左右,政策的重心将进一步向内需特别是民生领域倾斜。
一是财政加力“投资于人”,以推动重点群体增收减负为抓手,提振居民消费能力。“一老一小”是政策重点支持对象。
基准情形下,2026 年将继续按照现行标准发放育儿补贴,对应财政支出为1000-1200 亿元,同时逐步扩大免费学前教育年限,对应的财政资金体量或超过500 亿元。预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增幅在50 元及以上,对应的财政资金增量将超过1000 亿元。此外,预计2026 年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有望全面铺开,估计对应每年额外的财政支出在500-800 亿元。考虑到民生领域增量政策对应的财政扩张,基准情形下,预计2026 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将设定在4.2%,赤字规模6.18 万亿元,较2025 年增加5200 亿元。
二是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发放服务消费补贴,调整优化“以旧换新”补贴结构。预计2026 年将发放服务消费补贴,资金来源为特别国债,文旅、体育、文化消费有望获得中央层面的重点支持。“以旧换新”政策力度在2026 年可能出现退坡,支出结构也有望迎来调整。预计对家电和汽车等商品的补贴力度将出现收敛,同时加大对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桌面级3D 打印设备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支持力度。
三是扩大有效投资,以城市更新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为抓手,保持投资合理增长。预计2026 年将围绕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等方面扩大有效投资,中央财政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城市更新,预计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同时,继续发行8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建设,规模和2025 年持平。此外,2026 年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将提高专项债用于化债清欠的额度,避免造成对项目建设资金的挤出,这意味着投资端的压力将有所减轻。
四是继续发放设备更新补贴,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预计2026 年将继续发行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规模为2000 亿元,和2025 年持平。整体看,2026 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有望增加至1.5-1.7 万亿元,较2025 年增加2000-4000 亿元。同时,预计发行5000 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与2025年持平。
五是继续实施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力偿还企业欠款,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隐性债务置换方面,2026 年将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为2 万亿元。从发行节奏看,预计地方政府将在2026 年一、二季度集中发行,靠前缓解化债压力。清偿企业欠款方面,2026 年有望增加专项债用于化债清欠的额度,加速修复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预计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将达到5 万亿元。其中,用于化债清欠的特殊新增专项债额度预计为1.6 万亿元,用于收储存量土地和存量商品房的额度为5000 亿元,与2025 年持平;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额度预计为2.9 万亿元,较2025 年增加1000 亿元。
整体看,2026 年广义财政赤字率有望实现小幅抬升。基准情形下,预计广义财政赤字率达到9.0%-9.1%,较2025 年小幅抬升0.2-0.3 个百分点。乐观情形下,2026 年广义财政赤字率将分别达到9.6%-9.7%,较2025 年增加0.8-0.9个百分点。
从财政发力的节奏看,2026 年一季度面临出口和地产的双重压力,财政发力节奏前置的必要性较高。随着下半年出口压力渐消叠加地产企稳,经济增长内生动能改善,财政扩张力度可能边际收敛。
风险提示
财政扩张力度不及预期,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力度低于预期,地产企稳节奏慢于预期。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宋雪涛/张馨月 日期:2025-11-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