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宏观:反内卷对经济有何影响?有何政策启示?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24 09:02:33
评论:0
“内卷式”竞争已成为制约经济运行效率的突出瓶颈。自2024 年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以来,政策持续落地推进已逾一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更被纳入“十五五”规划建议。在此背景下,一系列现实问题亟待厘清:反内卷政策在不同行业中如何推进?成效有何不同?反内卷对经济产生了何种影响?未来政策应如何发力?本文在前期研究《“内卷式”竞争的成因及治理路径》和《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有何不同?》的基础上,继续回答上述问题。
一、本轮反内卷政策在不同行业中如何推进?
本轮反内卷的行业范围已从过去的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向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平台经济等新兴领域扩散。传统产业总体上延续了2015 年供给侧改革以供给约束促进供需平衡的治理思路;新兴产业的治理体系正在不断探索与完善,呈现出多举措并举、综合施治的特点。
(一)传统产业总体上延续了约束供给的治理思路传统产业总体上延续了2015 年供给侧改革以供给约束促进供需平衡的治理思路,重在通过控制总量与优化结构来促进供需动态平衡。
其一,按需调控总产量,促进供需动态平衡。一是按需制定年度产量目标,严控供给总量。如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根据上年度煤炭供需情况将2025 年煤炭产量目标定为48 亿吨。二是整治实际产量超过政府备案产能的超额生产行为,压降实际产量。国家能源局已启动煤矿生产核查,对年产量超过公告产能或月产量超公告产能10%的违规煤矿责令停产整改。三是错峰生产,通过在需求淡季和采暖期统一安排停产或限产,压减供给总量。
其二,优化产能结构,加快行业提质升级。一是实施产能置换(若新增产能,必须淘汰更多落后产能),减少产能总量的同时优化产能结构。全国炼铁、炼钢产能置换比例(落后产能:新增产能)原则上不低于1.5:1。二是提高环保标准,加速落后产能淘汰。如钢铁行业要求到2025 年底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30%。三是实施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给予优质企业更多政策倾斜,促进优胜劣汰。
(二)新兴产业倾向于多举措并举综合推进反内卷不同于传统产业以制定产量目标等行政手段约束供给,新兴产业更倾向于市场化、综合性举措:通过提高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产能,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优胜劣汰,拓展下游需求带动产能去化,多举措并举综合推进反内卷。
其一,提高技术标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如光伏行业将单晶硅片、电池片效率指标提高1—2 个百分点,避免扩充低端产能;锂电池行业制定动力 电池热失控后2 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等高标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其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优胜劣汰。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为市场提供法治依据。如《价格法》修正案首次将“相互串通操纵价格”、“低于成本价倾销”等认定为不正当价格行为。二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竞争秩序。如六部门启动为期3 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重点打击虚假测评、销量数据造假、黑公关等恶性竞争行为。三是促进行业自律,配合维护行业秩序。如光伏行业协会定期发布成本指导价,引导企业理性定价;推动33 家光伏企业签署自愿控产公约,维护生产秩序。
其三,拓展需求,促进产能去化。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专项产能消纳方案,通过电网升级、电力市场建设、发展绿色氢醇等措施拓展需求,消纳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相关产能。
二、反内卷成效初显:新兴产业表现优于传统产业反内卷通过清理落后产能和刺激需求,缓解供需失衡,从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政策成效可从产能利用率改善、价格水平回升等方面进行观测。
随着反内卷政策的逐步推进,宏观经济层面的主要指标虽自2025 年7 月以来边际改善,但仍低于反内卷政策实施前(2024 年7 月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水平。行业层面的政策成效出现显著分化:新兴产业的反内卷成效总体优于传统行业。核心原因在于,新兴产业需求的快速增长更有助于带动产能去化,缓解供需失衡。
(一)新兴产业反内卷成效总体优于传统产业
综合分析反内卷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和PPI 同比变化情况,电气机械(涵盖光伏、锂电池)、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和黑色金属行业反内卷成效较为显著,煤炭采选、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反内卷成效有待提高。
其一,新兴产业产能利用率均有回升,传统产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下降。
2025 年三季度,汽车制造、电气机械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较2024 年二季度回升0.3 和0.2 个百分点;煤炭采选、化工、有色金属行业则显著下降。
其二,新兴产业PPI 同比回升幅度高于多数传统行业。2025 年10 月,电气机械行业PPI 同比较2024 年7 月回升1.3 个百分点;煤炭采选、化工、有色金属行业PPI 同比降幅较大。
其三,新兴产业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回升幅度相对靠前。2025 年9 月,电器机械行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较2024 年7 月回升19.4 个百分点。化工、煤炭采选、有色金属等行业利润增速显著下降。
其四,资本市场表现方面,新兴产业板块涨幅显著高于传统产业板块,盈利预期或是主要驱动因素。2024 年7 月30 日至2025 年11 月20 日,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板块涨幅分别为108.0%、88.5%和52.7%,显著高于沪深300 指数(34.7%)。传统行业板块除有色金属涨幅(84.3%)较高外,其余板块涨幅显著低于新兴产业,所有传统行业平均涨幅为40.8%,与沪深300指数接近。
其五,大宗商品价格方面,光伏、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原料价格已显著上涨,传统行业大宗商品价格依然低迷。2025 年11 月20 日,多晶硅料、多晶硅片价格较2024 年7 月30 日分别上涨37.0%和15.7%;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 格也已较2025 年年中低点反弹超过40%;传统行业工业品价格仍普遍低于反内卷政策实施前水平。
(二)新兴产业反内卷成效更优的原因在于需求的支撑传统产业的政策举措客观上对供给的约束效果更好,但需求的相对疲弱制约了传统行业整体反内卷成效。2025 年10 月,有色金属、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较2024 年7 月下降25.2、17.8 和11.5 个百分点,降幅普遍高于新兴产业,新增产能较少。相比之下,新兴产业强劲的市场需求有效带动了产能去化和供需结构改善,使得新兴产业反内卷成效更为显著。
其一,新兴产业需求高速增长,有助于带动产能去化,促进供需再平衡。
2025 年1—9 月,我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设备容量240.3GW,同比增长49.4%。
2015 年1—10 月,我国动力电池销量、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2.4%和32.8%。其二,传统行业下游需求低迷,仅靠供给收缩难以扭转供需失衡格局。煤炭、水泥等行业需求与房地产深度绑定,化工、有色金属等周期行业也与总需求高度相关。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仅靠供给收缩难以彻底扭转供需格局,导致反内卷成效受限。其三,黑色金属行业反内卷成效较好,同样得益于下游需求支撑。2025 年1—10 月,我国汽车销量和家用电器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2.4%和20.1%,带动钢材1—10 月实现产量12.2 亿吨,同比增长4.7%。
三、政策建议:反内卷离不开扩需求政策的配合反内卷的实质在于化解阶段性供需失衡。新兴产业的实践表明,供给约束固然重要,但唯有同步提振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供需矛盾,引导市场竞争回归良性轨道。当前,供给侧的调控已较为充分,而需求侧的提振仍有优化空间。下一阶段,政策重心应更多转向需求提振,通过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低效产能有序去化,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为经济持续回升提供坚实支撑。
宏观政策:一是适度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拉动传统行业需求。二是充分利用美联储降息窗口进一步降准降息,激发制造业投资与居民消费潜力。三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尽快实现“止跌回稳”,修复地产上游行业需求。四是大力提振消费,通过提振终端需求逐步带动上游行业实现供需平衡。
传统行业:一是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长期合作机制,稳定供需关系。
二是挖掘县域市场潜在需求。三是推广钢结构、功能性建材等在公共领域的应用,拓展存量市场。四是引导传统行业向高端化转型,切入高价值市场。
五是用好政府采购和补贴政策,释放需求潜力。六是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产业合作,拓展沿线国家市场。
新兴产业:一是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破解补能难题。二是通过取消新能源汽车限购、扩大公共采购等方式,扩大存量需求。三是升级技术标准,加快更新换代,为新产品腾出需求空间。四是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消纳政策体系,拓展新能源行业长期需求。五是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创造增量需求。六是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积极开拓欧美市场。
风险提示:反内卷政策超预期、产业实施落地超预期。 机构: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志恒/黄羽 日期:2025-11-23
一、本轮反内卷政策在不同行业中如何推进?
本轮反内卷的行业范围已从过去的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向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平台经济等新兴领域扩散。传统产业总体上延续了2015 年供给侧改革以供给约束促进供需平衡的治理思路;新兴产业的治理体系正在不断探索与完善,呈现出多举措并举、综合施治的特点。
(一)传统产业总体上延续了约束供给的治理思路传统产业总体上延续了2015 年供给侧改革以供给约束促进供需平衡的治理思路,重在通过控制总量与优化结构来促进供需动态平衡。
其一,按需调控总产量,促进供需动态平衡。一是按需制定年度产量目标,严控供给总量。如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根据上年度煤炭供需情况将2025 年煤炭产量目标定为48 亿吨。二是整治实际产量超过政府备案产能的超额生产行为,压降实际产量。国家能源局已启动煤矿生产核查,对年产量超过公告产能或月产量超公告产能10%的违规煤矿责令停产整改。三是错峰生产,通过在需求淡季和采暖期统一安排停产或限产,压减供给总量。
其二,优化产能结构,加快行业提质升级。一是实施产能置换(若新增产能,必须淘汰更多落后产能),减少产能总量的同时优化产能结构。全国炼铁、炼钢产能置换比例(落后产能:新增产能)原则上不低于1.5:1。二是提高环保标准,加速落后产能淘汰。如钢铁行业要求到2025 年底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30%。三是实施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给予优质企业更多政策倾斜,促进优胜劣汰。
(二)新兴产业倾向于多举措并举综合推进反内卷不同于传统产业以制定产量目标等行政手段约束供给,新兴产业更倾向于市场化、综合性举措:通过提高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产能,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优胜劣汰,拓展下游需求带动产能去化,多举措并举综合推进反内卷。
其一,提高技术标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如光伏行业将单晶硅片、电池片效率指标提高1—2 个百分点,避免扩充低端产能;锂电池行业制定动力 电池热失控后2 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等高标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其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优胜劣汰。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为市场提供法治依据。如《价格法》修正案首次将“相互串通操纵价格”、“低于成本价倾销”等认定为不正当价格行为。二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竞争秩序。如六部门启动为期3 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重点打击虚假测评、销量数据造假、黑公关等恶性竞争行为。三是促进行业自律,配合维护行业秩序。如光伏行业协会定期发布成本指导价,引导企业理性定价;推动33 家光伏企业签署自愿控产公约,维护生产秩序。
其三,拓展需求,促进产能去化。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专项产能消纳方案,通过电网升级、电力市场建设、发展绿色氢醇等措施拓展需求,消纳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相关产能。
二、反内卷成效初显:新兴产业表现优于传统产业反内卷通过清理落后产能和刺激需求,缓解供需失衡,从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政策成效可从产能利用率改善、价格水平回升等方面进行观测。
随着反内卷政策的逐步推进,宏观经济层面的主要指标虽自2025 年7 月以来边际改善,但仍低于反内卷政策实施前(2024 年7 月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水平。行业层面的政策成效出现显著分化:新兴产业的反内卷成效总体优于传统行业。核心原因在于,新兴产业需求的快速增长更有助于带动产能去化,缓解供需失衡。
(一)新兴产业反内卷成效总体优于传统产业
综合分析反内卷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和PPI 同比变化情况,电气机械(涵盖光伏、锂电池)、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和黑色金属行业反内卷成效较为显著,煤炭采选、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反内卷成效有待提高。
其一,新兴产业产能利用率均有回升,传统产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下降。
2025 年三季度,汽车制造、电气机械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较2024 年二季度回升0.3 和0.2 个百分点;煤炭采选、化工、有色金属行业则显著下降。
其二,新兴产业PPI 同比回升幅度高于多数传统行业。2025 年10 月,电气机械行业PPI 同比较2024 年7 月回升1.3 个百分点;煤炭采选、化工、有色金属行业PPI 同比降幅较大。
其三,新兴产业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回升幅度相对靠前。2025 年9 月,电器机械行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较2024 年7 月回升19.4 个百分点。化工、煤炭采选、有色金属等行业利润增速显著下降。
其四,资本市场表现方面,新兴产业板块涨幅显著高于传统产业板块,盈利预期或是主要驱动因素。2024 年7 月30 日至2025 年11 月20 日,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板块涨幅分别为108.0%、88.5%和52.7%,显著高于沪深300 指数(34.7%)。传统行业板块除有色金属涨幅(84.3%)较高外,其余板块涨幅显著低于新兴产业,所有传统行业平均涨幅为40.8%,与沪深300指数接近。
其五,大宗商品价格方面,光伏、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原料价格已显著上涨,传统行业大宗商品价格依然低迷。2025 年11 月20 日,多晶硅料、多晶硅片价格较2024 年7 月30 日分别上涨37.0%和15.7%;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 格也已较2025 年年中低点反弹超过40%;传统行业工业品价格仍普遍低于反内卷政策实施前水平。
(二)新兴产业反内卷成效更优的原因在于需求的支撑传统产业的政策举措客观上对供给的约束效果更好,但需求的相对疲弱制约了传统行业整体反内卷成效。2025 年10 月,有色金属、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较2024 年7 月下降25.2、17.8 和11.5 个百分点,降幅普遍高于新兴产业,新增产能较少。相比之下,新兴产业强劲的市场需求有效带动了产能去化和供需结构改善,使得新兴产业反内卷成效更为显著。
其一,新兴产业需求高速增长,有助于带动产能去化,促进供需再平衡。
2025 年1—9 月,我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设备容量240.3GW,同比增长49.4%。
2015 年1—10 月,我国动力电池销量、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2.4%和32.8%。其二,传统行业下游需求低迷,仅靠供给收缩难以扭转供需失衡格局。煤炭、水泥等行业需求与房地产深度绑定,化工、有色金属等周期行业也与总需求高度相关。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仅靠供给收缩难以彻底扭转供需格局,导致反内卷成效受限。其三,黑色金属行业反内卷成效较好,同样得益于下游需求支撑。2025 年1—10 月,我国汽车销量和家用电器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2.4%和20.1%,带动钢材1—10 月实现产量12.2 亿吨,同比增长4.7%。
三、政策建议:反内卷离不开扩需求政策的配合反内卷的实质在于化解阶段性供需失衡。新兴产业的实践表明,供给约束固然重要,但唯有同步提振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供需矛盾,引导市场竞争回归良性轨道。当前,供给侧的调控已较为充分,而需求侧的提振仍有优化空间。下一阶段,政策重心应更多转向需求提振,通过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低效产能有序去化,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为经济持续回升提供坚实支撑。
宏观政策:一是适度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拉动传统行业需求。二是充分利用美联储降息窗口进一步降准降息,激发制造业投资与居民消费潜力。三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尽快实现“止跌回稳”,修复地产上游行业需求。四是大力提振消费,通过提振终端需求逐步带动上游行业实现供需平衡。
传统行业:一是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长期合作机制,稳定供需关系。
二是挖掘县域市场潜在需求。三是推广钢结构、功能性建材等在公共领域的应用,拓展存量市场。四是引导传统行业向高端化转型,切入高价值市场。
五是用好政府采购和补贴政策,释放需求潜力。六是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产业合作,拓展沿线国家市场。
新兴产业:一是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破解补能难题。二是通过取消新能源汽车限购、扩大公共采购等方式,扩大存量需求。三是升级技术标准,加快更新换代,为新产品腾出需求空间。四是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消纳政策体系,拓展新能源行业长期需求。五是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创造增量需求。六是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积极开拓欧美市场。
风险提示:反内卷政策超预期、产业实施落地超预期。 机构: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志恒/黄羽 日期:2025-11-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