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月报:国内宏观经济阶段性改善 美国关税仍有不确定性
主要结论
国内宏观经济阶段性改善。物价水平方面,1 月CPI 同比上涨0.5%、PPI同比下降2.3%,春节错月效应短期利好,物价水平结构性改善。货币供给和社融方面,1 月社融增量为7.06 万亿元,为有数据以来的单月最大增幅;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5.2 万亿元,尤其是非金融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新增3.46万亿元,仅次于2023 年1 月的3.5 万亿元。实体企业长期融资较好。景气度方面,1 月制造业景气度相对不佳,官方制造业PMI 为49.1%,财新制造业PMI 录得50.1%,抢出口及春节较早有部分影响。企业利润和库存方面,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相对下滑,企业补库趋势相对回落。至2024 年末,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跌幅相对收窄,企业库存回落趋势相对停滞,短期相对改善。
美国特朗普政府经贸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1)关税政策。2 月1 日,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关税。美方加征幅度小于此前计划,但是美方关税政策或为渐进式操作,后期仍有不确定性。(2)斡旋俄乌冲突。2月12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讨论乌克兰局势等问题。
2 月18 日,美国和俄罗斯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谈,美俄就解决两国间“棘手问题”和结束俄乌冲突等达成四点共识。俄乌之间如果能实现和平,俄美关系同样能够缓解。
美联储“鹰派”宽松。(1)物价水平方面,美国1 月CPI 同比3.0%、核心CPI 同比3.3%,显示出通胀有再度上行的可能。(2)劳动力市场方面,美国1 月非农就业新增14.3 万人、失业率4.0%,劳动力市场喜忧参半,相对好转。(3)美联储方面,1 月30 日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并将货币政策目标,转向更为关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同时,计划停止“缩表”。(4)后期展望。中性预计,美联储再度降息的时点或在三季度。当然,可能的贸易摩擦或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或增大美联储后期降息的幅度。同时,国际原油价格相对低位,也可部分抵消再通胀的空间。因此,综合来看,美联储为短期“鹰派”、中长期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维持数量型宽松,降息降准暂未落地。(1)1 月人行运用买断式逆回购、MLF 合计投放基础货币9050 亿元,远超去年12 月规模,货币政策保持总体宽松。(2)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但是该加征幅度小于此前计划。降息降准暂未落地,为后期应对关税加征留足空间。(3)近期,在DeepSeek、宇树科技、《哪吒2》的带动下,AI、人形机器人、动漫影视等多个行业景气度大增,中国资产受关注。(4)短期来看,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在岸美元兑人民币一季度或在7.20 上下波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