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以旧换新”新政策下的投资策略:以旧换新加码,科技与量增共振
报告要点:
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商用车与领先乘用车受益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加快更新为低排放货车。报废并更新购置符合条件的货车,平均每辆车补贴8万元;无报废只更新购置符合条件的货车平均每辆车补贴3.5万元;只提前报废老旧营运类柴油货车,平均每辆车补贴3万元。在客车方面,推动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更新车龄8年及以上的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平均每辆车补贴6万元。同时在4月份商务部等七部委发布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将乘用车以旧换新补贴金额提升一倍左右。在资金安排上,通过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来落实包括汽车、农机、电子、电器、电动自行车等以旧换新的相关政策,同时资金分配上整体按照9:1比例央地共担,较4月以旧换新实施细则的6:4分担,中央财政承担更多,体现政策推进的决心与力度。在车型方面,由于公交车以对公采购为主,执行渠道快捷、直接,且驱动动机更强,预计年内率先受益。同时货车层面,根据我们测算,截止目前国内尚在营运的国三及以下柴油重卡和轻卡分别为36万和65万台左右。仍有较强的替换基数,建议关注重卡和轻卡龙头企业。乘用车层面,鉴于整体消费趋势向新能源集中,领先自主品牌车企仍将受益。
新能车迈进后期大众阶段,关注品牌优势企业触底反弹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6月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48%,逼近50%渗透率水平。新能源乘用车基本进入技术采用曲线的“后期大众”消费阶段。后期大众阶段消费者群体进入喜爱“打包式”“傻瓜式”一揽子产品服务阶段,品牌是“一揽子”优质产品服务的最凝练体现。而我国的电动智能车品牌构建实际上在“技术采用曲线”的“早期采用者”阶段,消费者喜爱差异化产品的时期,即已开始构建。在后续“早期采用者”向“早期大众”阶段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因为未能较好的把握消费者特征变化,跨越转型“鸿沟”时出现一定程度的落后现象。随着消费市场转型再度出现,仍旧保有较好品牌认可度的企业优势再度体现,同时叠加这些企业推进产品换代和新品上市,实行更有竞争力的定价机制,以及引入更有竞争力的智驾技术,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建议关注相关整车厂和产业链企业。
出海背后体现竞争优势,对比历史经验仍应长期看好
智能化与自动驾驶赋能,关注科技进步的带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逼近50%水平。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由成长前期的快速增长“凹曲线”向二阶导为负增长速度减速的“凸曲线”转型。产业层面一方面老曲线进入出海、并购、品牌化和技术、成本优势构建竞争壁垒的阶段,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曲线落地。新曲线的重点业务方向包括自动驾驶、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方向。新能源从诞生之初就面临仅靠动力转换消费者端边际价值不足的问题,智能化赋能一直是老曲线构建技术品牌优势的关键力量。而对于新曲线探索而言,逐步改变汽车使用模式的高级别自动驾驶逐步进入落地期。建议关注智能化与自动驾驶发展的催化作用。关注科技与量增的共振。
投资建议:
关注“以旧换新”新政策下边际变化较大的商用车板块,客车、重卡、轻卡企业均有受益空间。关注新消费者结构下,强品牌企业及其产业链的触底反弹机遇和估值重塑。关注新政策推动量增与出海及新技术等长期力量的共振。关注海外本土化布局优势较强以及技术领先性较强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以及受自动驾驶落地持续催化的商、乘用车企业。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超预期风险,技术进步不及预期等。
国元证券 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