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专题(三):从发射到终端,我国低轨运力和卫星应用梳理
卫星组网即将开启,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内需新增量。据财联社,“千帆星座”首批组网卫星发射仪式将于8月5日在太原举行,将以首批1箭18星拉开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大幕。目前,我国已向国际电联申请了GW星座、千帆星座、鸿鹄星座等低轨卫星星座,申请卫星数量总数近4万颗,组网发射即将开启。低轨卫星不仅在民用通信发挥重要作用,在紧急时期也将承担军用特殊任务,如Starlink为美国军方提供了“星盾”的卫星通信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在国家间太空资源博弈的背景下,低轨卫星产业的国产化率有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海量的低轨卫星和商业火箭制造需求将成为我国内需的新增量。
手机直连卫星带来海量连接需求,终端组件存在升级需求。传统的高轨卫星需要借助专用的卫星电话进行通话,而低轨卫星降低了星地间的链路损耗,手机直连卫星成为商业可行的选项。手机直连卫星的技术路径将由“双模终端”和“存量直连”逐步向NTN协议发展,终端接入技术也将在陆地、海洋、航空等环节落地应用。在技术演进过程中,天线系统、基带和射频、电源管理与热管理等关键组件存在较大的升级需求,4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有望带来增量投资机会。
相关标的:震有科技、盛路通信、三维通信、信科移动等。
风险提示:低轨卫星星座发射不及预期、商业火箭试飞不及预期、终端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等风险。
西南证券 叶泽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