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租资产系列报告之六:浅谈产权类REITs投资逻辑
投资要点
“资产荒”背景下,原始权益人剥离优质资产动因何在?“资产荒”下市场优质资产供给稀缺,我们认为原始权益人愿意剥离其优质资产发行公募REITs一是出于出表融资、降低负债,原始权益人降低负债率后可重新获取其他增量资金支持,盘活资产;二是当前非一线城市核心资产缺少其他盘活路径,难以通过私募市场转让,如若原始权益人已发行公募REITs,即存在定价锚,或更有助于其持有型物业私募交易。
剩余年限、资本化率、折现率等为资产评估核心指标:公募REITs以“收益法”中“现金流折现法”作为主要估值方法,核心参数包含预测期内的运营净收入NOI、CAPEX、折现率、收益年限等。投资者关注REITs收益主要是底层资产增值收益及派息收益,通常用CAP RATE衡量底层资产资质,分派率衡量二级市场投资价值,但仍需通过底层资产多维基本面情况充分论证风险报酬率、NOI增长率、折现率等合理性;此外预留现金调节、杠杆利息支出等亦会对分派率产生影响,对比海外,国内REITs仍较少使用杠杆撬动分派收益率。收益年限方面,若项目收益水平进入成熟稳定期,CAP RATE会随年限缩短明显提高,进而影响项目估值,如嘉实物美消费REIT资本化率明显相对较高;资本化率方面,我们通常对比参考大宗交易,如领展2021年、2024年收购七宝万科广场50%权益,尽管资产账面估值增幅约7.3%,但交易定价对应Cap Rate由4.8%上升至6.5-7%,除卖方处于流动性压力急于出售优质资产外,亦反映当下投资人对于零售大宗交易要求回报率有所提高;折现率以无风险利率与风险报酬率累加法计算,无风险报酬率参照时点十年到期国债收益率,风险报酬率更多为主观赋值,主要包含投资不动产风险补偿、缺乏流动性风险补偿,叠加评估底层资产实体状况、供需情况及经营状况等。
投资建议:在当前鼓励存量资产盘活、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背景下REITs市场利好不断。一级市场发行方面,年内消费基础设施REIT完成首发上市,1014号文推动REITs常态化发行,不再对投资收益率统一要求,对发行资产范围进行扩充与完善(新增市场化租赁住房、养老设施等,酒店写字楼若与消费基础设施物理上不可分割、产权上归属于同一原始权益人的,也可纳入项目底层资产),放宽回收资金使用限制等,有望激发市场活力,做大市场规模;二级交易层面,公募REITs拟纳入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推动FOF参与投资基础设施REITs、会计记账方式上原始权益人及投资者可将REITs确认为权益属性产品等,亦从交易层面引入资金活水。我们认为拥有优质存量持有型资产、运营能力成熟的地产商有望受益,建议关注华润置地、万科A等,同时建议关注运营与分派率均较为稳定的REITs配置机会。
风险提示:1)国内经济增速回落,产业收入、消费增速大幅下行;2)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净利润下滑;3)利率波动影响。
平安证券 杨侃,王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