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深度:智能驾驶专题之三-Robotaxi元年已至,端到端有望加速商业闭环
支撑评级的要点
政策出台,L3/L4自动驾驶量产迎来国家层面推动。2024年,《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基本信息》发布(简称“《试点》”)。此次《试点》确定蔚来、长安等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组成的9个联合体,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货车三大类。此次试点落地标志着自动驾驶将走通生产、销售和上路的全流程,使L3/L4的量产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和允许。
政府、车企、自动驾驶公司绑定,产业迎来有力推动。在《试点》发布以前,自动驾驶商业落地进展较为缓慢,主要是由于政府、车企、自动驾驶公司推动意愿不一。L2系统要求驾驶员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和对环境的监督,而L3及以上自动驾驶事故的责任则逐渐向主机厂倾斜,因此车企出于规避风险的考量,常采用L2.5、L2.9等表述。对于自动驾驶公司而言,Robotaxi运营利润丰厚,因此自动驾驶公司推动意愿较强。而在《试点》发布后,政府、车企、以及自动驾驶公司三方联合形成参与主体。
Robotaxi盈利在即。《试点》发布前,由于车企与自动驾驶公司推动意愿不一,导致Robotaxi往往是乘用车后期改装,而非直接在车企总装流水线前装量产,因此Robotaxi成本高昂。根据广汽资本联合滴滴、麦肯锡做过的调查,配备安全员的改装无人出租车整体成本高达107万元,远高于安全员+前装车的81万元和无安全员+前装车的43万元。而根据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的发言,百度Apollo第六代无人车单车采购价降低到了20.46万元,萝卜快跑预计2025年全面盈利,整车成本的下降有望推动Robotaxi尽快实现商业闭环。
端到端有望加速Robotaxi商业闭环。现阶段Robotaxi仍处于点对点运营模式,而Robotaxi实现商业闭环需要更大规模的车辆部署。国内主流自动驾驶方案重传感器和高精地图,限制了其扩展性。而端到端通过海量数据学习人在面对各种路况时候的行为和决策,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并以此来决策,减少对高精度地图和激光雷达的依赖,并且无需根据每个假设场景人工写出相应规则,具备更高技术上限,有望成为Robotaxi大规模部署的关键。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具备端到端技术以及Robotaxi运营的公司,如商汤科技、经纬恒润等。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Robotaxi落地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中银证券 杨思睿,刘桐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