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专题:新需求、新方案-从加工方式演进路径看消费电子钛合金投资机会
主要观点
钛合金由于具有多重优势而有望在消费电子部分领域中逐步替代不锈钢和铝合金。目前,电子产品金属结构件一般以不锈钢和铝合金为主,而钛合金相比不锈钢和铝合金等材质,能够更好地兼具坚固和轻薄的特点,从而降低手机的厚度和重量,并提高强度,因此,我们认为钛合金向消费电子持续渗透有望成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目前iPhone15Pro/Pro Max、小米14Pro钛金属特别版、Galaxy S24Ultra、小米14Ultra钛金属特别版已经采用钛合金手机中框,也有少数折叠屏铰链采用了钛合金构件。我们认为,限制钛合金渗透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机械加工难度较大从而导致钛合金成本较高,而目前在新工艺技术驱动下,未来钛合金应用成本有望逐步降低至3C消费电子领域可接受范围。
3C消费电子钛合金结构件加工主要采用CNC加工、3D打印和MIM等工艺。1)CNC技术在钛合金加工领域应用广泛且技术成熟,但存在切削加工困难、刀具磨损严重、材料浪费大等问题,从而限制了钛合金成本的降低。2)相较于传统的CNC加工,3D打印在降低材料成本、实现复杂零件结构、快速制作原型等方面存在技术优势。荣耀Magic V2的钛合金折叠屏铰链就采用3D打印钛合金。3)MIM技术优势在于可成型相对复杂的零件、可简化加工程序、可以成型微观组织均匀&密度高&性能好的产品、易于实现大批量和规模化生产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工艺加工钛合金的局限性。小米14Ultra钛金属版中框即采用钛合金MIM加工技术。
投资建议
维持电子行业“增持”评级。我们认为,伴随着新工艺(3D打印、MIM)逐步成熟,3D打印/MIM钛合金有望逐步渗透消费电子行业。建议关注行业相关公司金太阳、精研科技、东睦股份、铂力特等。
风险提示
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钛合金粉末降本速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上海证券 马永正,杨蕴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