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脱碳融资:技术、政策和金融工具
对钢铁行业而言,2020至2030是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关键十年。中国现有的煤基高炉产能中,78%(约每年7.308亿吨)需在2030年前进行再投资。为实现低碳转型,钢铁行业需要大规模投资来开发和推广低碳钢铁生产技术。1鉴于钢铁资产的寿命较长,这一轮投资周期需避免“碳锁定”效应,即资金流动需与《巴黎协定》气候目标保持一致。
零碳炼钢已具备技术可行性,但成本高昂。若要在2050年实现脱碳,中国钢铁行业预计需要至少1.6万亿元(约合2,200亿美元)的固定资产投资。2可持续债务市场可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本报告在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加速钢铁行业脱碳的技术路径,并阐述了转型金融如何支持钢铁行业脱碳:
转型金融标准指引衔接:当然已有省级转型金融指引发布,各标准间需进一步衔接,以支持更多资金流向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中。
鼓励各类实体参与转型金融市场:转型金融指引和政策需适用于各类实体,推动低碳生产的应用,同时为企业提供激励,应特别关注深度脱碳技术(如低碳氢能)和中小企业转型融资支持。
碳定价机制推动转型:国内外的碳定价机制(如碳交易市场和碳关税)将增加钢企的排放成本和运营压力,促使其加快转型行动。
促进绿色钢铁需求:绿色公共采购政策可以刺激绿色钢铁需求,推动钢企从高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向低碳生产方式转变。
CBI Fabio Passaro,巢敏讷,徐小云,谢文泓,Magali Van Coppenolle,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