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行业研究周报:基建投资改善明显,关注化债弹性标的
资金落地支撑基建提速,铁路、能源、水利保持高景气
化债规模空间值得期待,关注化债弹性标的
国新办举行的财政部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而2023达到2.2万亿元的化债额度,据此推算本轮置换债的规模将超2.2万亿元。对比2015年地方债务置换考虑,如果按照目前隐债余额的四分之三进行置换,则对应置换债规模需要约7.5万亿-15万亿。从上市公司报表角度,大力度化债举措下政府类应收账款有望加速收回、改善资产及现金流质量,坏账计提有望冲回、增厚当期利润等。我们统计了A股主要建筑公司2023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长期应收款)/净资产,从比例来看,民企(园林工程、设计咨询类)、地方建设龙头、部分央企等占比明显较高。若增加地方政府举债空间,可供形成政府投资和实物工作量的资金同比显著增加,加速基建实物量的落地,改善建筑企业报表质量。从化债资金支付顺序上,我们认为央企及地方国企或先于民营企业,化债资金通过央企国企(利润上缴及分红)有望大比例回流财政。
行情回顾
根据总市值加权平均统计,本周(1014-1018)建筑指数上涨4.30%,沪深300板块上涨0.83%,子板块悉数上涨,其中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和房建板块涨幅居前,分别录得11.85%、6.52%、6.48%的正收益。本周涨幅居前的标的有:成都路桥(+61.51%)、重庆建工(+61.33%)、百甲科技(+59.27%)、苏交科(+46.49%)、城地香江(+46.28%)。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4年广义/狭义基建增速分别为7.88%/5.27%,结构性和区域性特征明显,真实需求主导的水利投资、铁路和航空等重大交通领域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的确定性相对较高,经济发达区域基建仍保持高增长,重视三条主线投资机会,1)主线一:供需格局优化,央国企蓝筹高质量发展;2)主线二:围绕新质生产力方向,布局细分高景气赛道;3)主线三:聚焦海外高景气区域,重点关注高质量出海国际工程板块。
风险提示:基建&地产投资超预期下行;央企、国企改革提效进度不及预期;城中村改造落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