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工业企业盈利数据点评:关注工业企业利润修复的持续性

股票资讯 阅读:25 2025-03-27 17:45:55 评论:0

  事件:

      2025 年3 月27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 年1-2 月工业企业盈利数据。2025 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0.3%,上年1-12 月累计同比增速为-3.3%;2025年1-2 月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同比增速为+2.8%,上年1-12 月累计同比增速为+2.1%。

      核心观点:

      当前随着“两新”政策持续显效,工业企业利润边际改善,库存营收增速同步回升,呈现主动补库迹象,但仍需要稳增长政策持续呵护。一是,受营业成本偏高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率较低,约束工业企业利润恢复弹性;二是,价格方面,PPI 同比修复速度偏慢,等待后续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进一步调节供需关系;三是,未来出口前景仍面临不确定性,加之“两新”政策的持续推出可能透支部分消费力,需关注后续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扩内需效果。

      一、驱动:利润率回落,约束工业企业利润修复2025 年1-2 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降幅收窄。2025 年1-2 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0.3%,累计同比增速高于去年1-12 月的-3.3%。从趋势来看,去年9 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增速跌至-27.1%的低点,10 月以来逐步修复,至12 月实现+11%的单月同比增速,今年1-2 月增速虽边际回落,但整体上仍处在修复轨道内。

      为观察2025 年1-2 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驱动因素,我们将工业企业利润进一步拆分为价、量、利润率三部分,并观察这三个因素的边际变化,可从中提取出企业利润单月变化的核心驱动力。

      价:PPI 同比跌幅延续收窄。2025 年2 月PPI 同比增速为-2.2%,延续四季度以来回升趋势。今年2 月,受节后企业复工复产、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同环比降幅有所收窄,新兴制造行业价格降幅亦有所趋缓,显示供需关系持续改善,去年二季度以来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连续回升也指向这一线索。从方向来看,未来伴随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PPI 同比降幅有望继续收窄。3 月6 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分行业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矛盾的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让供给侧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日国家发改委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列入今年经济工作任务。

      量:工业生产维持较快增长。1-2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5.9%,增速较上年四季度、上年全年分别加快0.2 个、0.1 个百分点。一是,“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相关行业和产品较快增长。1-2 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较上年全年加快2.9 个百分点;二是,受“抢出口”效应影响,工业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1—2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年全年加快1.1 个百分点;三是,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加快。1—2 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较上年全年加快0.2 个百分点。

      利润率:利润率回落,同比读数转负。2025 年1-2 月,工业企业利润率为4.53%,低于去年12 月的5.34%,同比亦有所下滑。利润率滑落主要与营业成本偏高有关,2025 年1-2 月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11 元,高于去年同期的84.97元。

      结构: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明显改善2025 年1-2 月,制造业利润累计同比回正,电燃水供应业利润维持较快累计同比增长,而采矿业利润累计同比跌幅扩大。从大类行业来看,2025 年1-2 月,采矿业、制造业、电燃水供应业利润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5.2%、增长4.8%、增长13.5%;去年1-12 月累计同比分别为下降10.0%、下降3.9%、增长14.5%。

      从大类行业利润率来看,2025 年1-2 月制造业累计利润率较去年1-12 月回落。

      2025 年1-2 月,制造业累计利润率为3.72%,较上年1-12 月下降0.91 个百分点;电燃水供应业累计利润率为6.18%,较上年1-12 月下降0.06 个百分点;采矿业累计利润率为17.48%,较上年1-12 月下降1.59 个百分点。

      从大类行业利润占比来看,2025 年1-2 月制造业利润占比较去年同期回升。相较于去年同期,2025 年1-2 月,采矿业利润占比由20.6%下降至15.5%,电燃水供应业利润占比由12.3%上升至14.3%,制造业利润占比由67.1%上升至70.2%。

      为了观测制造业内部上中下游的盈利分化情况,根据产业链所处的位置,我们将制造业工业企业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上游产业以上游采掘业提供的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又称为原材料加工业;中游产业以上游产业提供的半成品作为原料,深加工后供应消费市场,又称为装备制造业;下游产业为靠近终端消费的消费品制造业1。

      上游原材料制造业:当月利润同比大幅转正

      2025 年1-2 月,原材料制造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升至+12.2%,高于去年12 月单月同比增速-4.3%。一方面,9 月下旬以来随着一揽子政策推出,市场预期改善、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以及供给侧改革推进,带动原材料价格走出低位;另一方面,在新能源产业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带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1-2月有色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0.5%。

      中游装备制造业:当月利润同比增速小幅提升

      2025 年1-2 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5.6%,较去年12 月提升1.4 个百分点。年初以来,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装备制造业产量和效益逐步改善。1-2 月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5.3 个百分点。其中,1-2 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0%、5.9%;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7%;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5.5%、19.9%、19.2%。

      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当月利润同比增速小幅提升2025 年1-2 月,消费品制造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1.7%,略高于去年12 月单月增速+1.2%。在春节假期和各类促消费政策的拉动下,年初消费表现平稳,增速相对去年年底略有上行。后续来看,消费的复苏值得期待。3 月16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居民增收减负、扩大高质量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部署了8 方面30 项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强化教育医疗养老支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随着生育补贴等一系列政策落地,预计今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望显著增强。

      从上中下游行业利润占比来看,相较于去年同期,2025 年1-2 月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占比上行1.3 个百分点至11.9%;装备制造业利润占比上升1.3 个百分点至28.8%;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占比上升0.4 个百分点至29.5%。

      从市场主体来看,2025 年1-2 月国有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回正,私营企业利润增速转负。2025 年1-2 月,国有企业利润累计同比转正至+2.1%,去年1-12 月为-4.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累计同比转负至-9.0%,去年1-12 月为+0.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累计同比下滑2.0%,增速较去年1-12 月上行1.6 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累计同比转正至+4.9%,去年1-12 月为-1.7%。

      截至2025 年2 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4%,同比上升0.2 个百分点。

      分企业类型来看,2025 年2 月末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0%,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2%,同比上升0.3 个百分点。

      三、库存:工业企业呈现主动补库迹象,库存与营收增速同步上行工业企业呈现主动补库迹象。2025 年1-2 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累计同比增长4.2%,高于1-12 月累计增速+3.3%;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同比增长2.8%,较上年1-12 月上行0.7 个百分点。

      2024 年8 月至11 月,库存增速与营收增速连续下行,工业企业降价促销,呈现主动去库迹象。随着四季度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落地,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改善,带动工业企业重新补库,但考虑到未来出口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加之“两新”政策的持续推出可能透支部分消费力,库存周期能否持续上行仍待进一步观察。

      四、展望:工业企业盈利恢复仍需政策加码

      当前随着“两新”政策持续显效,工业企业利润边际改善,但仍需要稳增长政策持续呵护。一是,受营业成本偏高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率较低,约束企业利润恢复弹性;二是,价格方面,PPI 同比修复速度偏慢,需等待后续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进一步调节供需关系;三是,未来出口前景仍面临不确定性,加之“两新”政策的持续推出可能透支部分消费力,需关注后续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扩内需效果。

      五、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高瑞东/刘星辰 日期:2025-03-2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