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系列专题之六:反内卷 破局的“妙招”有哪些?
股票资讯
阅读:7
2025-07-29 22:39:31
评论:0
一问:“内卷”背后的行业失衡?制造业内卷激烈,服务业供需不足。
就业视角:近年制造业就业“超趋势”增长,但服务业就业不足。2023 年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且其营收占GDP 比重已超潜在水平5.8%情况下,就业人数占比较潜在水平上行6.2%,反映制造业就业超过实际需求,内卷突出。而服务业在增加值占比修复的情况下,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却有较大缺口(-0.4 亿),就业人数占比较潜在水平回落至-3.8%,显示出服务业就业恢复弱于需求。
投资视角:制造业投资高于需求,而服务业投资明显低于需求。2022 年后,制造业投资保持高位而营收走低,显示制造业投资陷入内卷。产能利用率是衡量制造业供需能否平衡的重要中介指标,也是在2022 年后出现产能利用率下行、但制造业投资冲高的现象,反映投资强于当下需求。而服务业投资并不能匹配当下需求,其与增加值相匹配的潜在投资缺口或约有1.5 万亿。
需求视角:商品消费较潜在水平的缺口约6400 亿元,而服务消费的缺口高达3 万亿元。2024 年,人均商品消费较潜在水平缺口仅458 元(2.9pct),人均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也仅450 元(6.2pct);以全国14 亿人口记,全国商品消费、可选商品消费的潜在缺口约6412、6299 亿元。相比之下,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较潜在水平的缺口为2093 元,全国服务消费潜在缺口高达近3 万亿元。
二问:破局“内卷”的长期方向?从发展制造业供需,到发展服务业供需。
参考全球经验,经济发展阶段与中观社会趋势均指向,居民需求会从商品向服务领域切换。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 在1-3 万美元、城镇化率达70%、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时,服务消费占比每年提升约0.6%,墨西哥、阿根廷等处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也类似;中观层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单身占比提升)、出生率下行会强化文体娱、旅游、美容等享受型服务需求,当下我国恰恰处于上述阶段。
服务需求提升后,供给结构会向适配需求的方向转型。美国服务需求提升阶段,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占GDP 比重变化与增加值占比变化一致。日韩也是在服务需求提升阶段,供给呈现类似特征。日本在20 世纪60-90 年代期间,服务业营收占全行业比重上行7.3pct,固定资产占比上行19.5pct;韩国亦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抬升时,教育等服务业资产规模上行幅度可观。
引导制造业就业转向服务业,更适配长期供需转型方向,或才能从根本上反内卷。过去十年劳动密集型就业占比下滑4.7pct,而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提高4pct,成为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失业的主要载体。但服务业就业明显不足,特别是居民服务、文体娱、教育等生活性服务领域;同时生活性服务业工资增速更高,核心服务CPI 持续高于核心商品CPI,均反映服务业供给偏紧状态。
三问:当下政策有何积极引导?政策加码服务消费、投资、出口,新“三驾马车”已有积极改善。
服务消费:当前政策已在鼓励增加居民消费时间,会引导服务需求释放。2025 年我国法定休假天数延长2 天,10 余省市明确鼓励实行2.5 天休假,28 省市延长婚假、最长如山西可享受30 天,均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费时间。《促进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五一”节前杭州等地方已实行。此背景下,五一假期社零增速(6.3%)出现近两年以来的首次上升(长假口径)。
服务业投资:政策倾斜叠加民间投资监管放松,基建投资从投资于企业转向“投资于人”。受监管政策约束,2021 年来生活性服务业投资不及盈利。但今年两会首提要支持加大服务业投资,财政、货币政策也均有加码。监管对民营经济约束明显放松,1-6 月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在4%以上。
生活性服务业投资迎来大幅改善,5 月增速(15.3%)接近2017 年来最高水平。
服务出口:扩大服务业开放政策已在加速,2024 年入境游拉动GDP 同比0.1%,未来仍有10 多倍增长空间。受益于免签扩容,2025 年一季度,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 年同期138%。入境游复苏会体现在服务业出口,2024 年旅行出口拉动GDP 增速约0.1%。但目前我国入境游的规模仍低,对比海外或有10 多倍提升空间。参考日本2013 年后对外开放经验,放宽签证会明显释放入境游需求。
风险提示: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屠强/耿佩璇 日期:2025-07-29
就业视角:近年制造业就业“超趋势”增长,但服务业就业不足。2023 年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且其营收占GDP 比重已超潜在水平5.8%情况下,就业人数占比较潜在水平上行6.2%,反映制造业就业超过实际需求,内卷突出。而服务业在增加值占比修复的情况下,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却有较大缺口(-0.4 亿),就业人数占比较潜在水平回落至-3.8%,显示出服务业就业恢复弱于需求。
投资视角:制造业投资高于需求,而服务业投资明显低于需求。2022 年后,制造业投资保持高位而营收走低,显示制造业投资陷入内卷。产能利用率是衡量制造业供需能否平衡的重要中介指标,也是在2022 年后出现产能利用率下行、但制造业投资冲高的现象,反映投资强于当下需求。而服务业投资并不能匹配当下需求,其与增加值相匹配的潜在投资缺口或约有1.5 万亿。
需求视角:商品消费较潜在水平的缺口约6400 亿元,而服务消费的缺口高达3 万亿元。2024 年,人均商品消费较潜在水平缺口仅458 元(2.9pct),人均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也仅450 元(6.2pct);以全国14 亿人口记,全国商品消费、可选商品消费的潜在缺口约6412、6299 亿元。相比之下,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较潜在水平的缺口为2093 元,全国服务消费潜在缺口高达近3 万亿元。
二问:破局“内卷”的长期方向?从发展制造业供需,到发展服务业供需。
参考全球经验,经济发展阶段与中观社会趋势均指向,居民需求会从商品向服务领域切换。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 在1-3 万美元、城镇化率达70%、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时,服务消费占比每年提升约0.6%,墨西哥、阿根廷等处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也类似;中观层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单身占比提升)、出生率下行会强化文体娱、旅游、美容等享受型服务需求,当下我国恰恰处于上述阶段。
服务需求提升后,供给结构会向适配需求的方向转型。美国服务需求提升阶段,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占GDP 比重变化与增加值占比变化一致。日韩也是在服务需求提升阶段,供给呈现类似特征。日本在20 世纪60-90 年代期间,服务业营收占全行业比重上行7.3pct,固定资产占比上行19.5pct;韩国亦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抬升时,教育等服务业资产规模上行幅度可观。
引导制造业就业转向服务业,更适配长期供需转型方向,或才能从根本上反内卷。过去十年劳动密集型就业占比下滑4.7pct,而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提高4pct,成为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失业的主要载体。但服务业就业明显不足,特别是居民服务、文体娱、教育等生活性服务领域;同时生活性服务业工资增速更高,核心服务CPI 持续高于核心商品CPI,均反映服务业供给偏紧状态。
三问:当下政策有何积极引导?政策加码服务消费、投资、出口,新“三驾马车”已有积极改善。
服务消费:当前政策已在鼓励增加居民消费时间,会引导服务需求释放。2025 年我国法定休假天数延长2 天,10 余省市明确鼓励实行2.5 天休假,28 省市延长婚假、最长如山西可享受30 天,均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费时间。《促进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五一”节前杭州等地方已实行。此背景下,五一假期社零增速(6.3%)出现近两年以来的首次上升(长假口径)。
服务业投资:政策倾斜叠加民间投资监管放松,基建投资从投资于企业转向“投资于人”。受监管政策约束,2021 年来生活性服务业投资不及盈利。但今年两会首提要支持加大服务业投资,财政、货币政策也均有加码。监管对民营经济约束明显放松,1-6 月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在4%以上。
生活性服务业投资迎来大幅改善,5 月增速(15.3%)接近2017 年来最高水平。
服务出口:扩大服务业开放政策已在加速,2024 年入境游拉动GDP 同比0.1%,未来仍有10 多倍增长空间。受益于免签扩容,2025 年一季度,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 年同期138%。入境游复苏会体现在服务业出口,2024 年旅行出口拉动GDP 增速约0.1%。但目前我国入境游的规模仍低,对比海外或有10 多倍提升空间。参考日本2013 年后对外开放经验,放宽签证会明显释放入境游需求。
风险提示: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屠强/耿佩璇 日期:2025-07-2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