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行业快评报告:电池安全标准升级,固态电池产业化有望加速

股票资讯 阅读:11 2025-04-16 18:57:30 评论:0

  事件: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投资要点:

  新国标安全要求升级,热扩散、底部撞击以及快充循环后安全为重要新增或修订项目。新国标2021年开始标准预研,2023年立项,2024年完成标准起草、审查和报批稿编制,2025年3月正式发布。与当前国标相比,新国标主要在热扩散、底部撞击、快充循环后安全三大方面进行了新增或重要修订,在过放电、加热、挤压测试等方面进行了一般性修改。

  (1)热扩散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新国标重点修订了热扩散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在测试方法上,增加了内部加热测试,在技术要求上,从现国标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标准提高到“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标准;

  (2)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要求底部撞击后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且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3)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考查动力电池在长期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电池在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新车型2026年实施,已获批车型2027年实施。在实施时间节点上,对于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而对于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新国标将于2027年7月1日实施。

  固态电池安全性能高,产业化有望加速。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工作温度范围更宽,耐热性更好,且固态电解质具有耐高温、不可燃、绝缘性好的特性,安全性能大大提升,具备关键优势。在应用中,传统锂电池过热容易短路失控,固态电池则不易产生短路问题,能够满足新国标的“不起火、不爆炸”的标准。此次新国标的安全标准升级,将进一步提升固态电池需求的迫切性,加速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另外,当前固态电池已从实验室研发阶段逐步过渡到工厂试点阶段,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发布也日益频繁。根据各大车企及电池厂商公布的计划,预计从2026年开始,固态电池市场将正式迈入量产阶段。从时间节点来看,固态电池预计量产时间与新国标实施时间相近,新国标的实施有望提升新车型对固态电池的搭载率,促进新技术的落地。

  工信部首次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产业标准建设核心。2025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首次将全固态电池作为重点领域,提出要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固态电池是锂电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期国家陆续发布多项相关政策,支持固态电池产业发展。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固态电池产业化转折点有望加速到来。

  投资建议:电池安全新国标对电池安全标准进行了关键性升级,有望提升固态电池需求,加速其产业化进程。当前固态电池正在进入从研发到量产的关键性阶段,随着各项政策催化以及企业加速布局,产业化转折点即将到来,有望带动锂电材料体系的升级。建议关注:(1)电池及电解质:氧化物体系固态电池发展速度快,技术较为成熟,硫化物体系固态电池发展上限高,具备较大发展空间。建议关注在氧化物路线及硫化物路线布局完善,研发进展领先的电池、电解质厂商,以及具备固态电解质关键原材料(例如氧化锆、硫化锂等)生产能力的上游企业;(2)正负极材料:随着固态电解质的应用,锂电池有望兼容高比容量正负极材料,正负极材料路线预计实现转化和升级,建议关注高镍正极及硅基负极环节布局领先的正负极材料个股。

  风险因素:政策落实不及预期,新兴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


万联证券 蔡梓林,冯永棋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