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思路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的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相关工作于2021年9月24日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科学》。
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生产淀粉不再依赖光合作用。生物制二造是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的关键领域
随着基因检测成本“超摩尔定律”般下降,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发展,可以低成本优化或重塑生物生产过程,合成生物等先进生物制造技术产业化应用成为可能。
未来,生物制造技术将进一步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深度交叉融合,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制高点。
以葡萄糖为例,传统生产方式只能通过扩产能来提升产量,未来生物制造方式可以主要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来提升产量,有效突破扩大生产规模瓶颈,大幅降低成本,对现有生产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生物制二造是制造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
生物制造是以前沿生物科学为基础,以先进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利用生物体机能改造现有制造过程,或利用生物质资源进行能源、材料与产品生产的新型制造方式。
1998年,“21世纪制造业挑战展望委员会”主席勃林格(J.Bollinger)首次提出“生物制造”的概念。
2005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其《生物技术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报告中提出至2030年,生物制造产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将在生物经济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2012年,美国《国家生物经济蓝图》将以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物制造技术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加以支持。
2014年,欧盟《工业生物技术工业路线图》提出生物制造技术的主要研究与发展方向,并提出在2030年将生物基产品或可再生原料替代份额增加到25%的发展目标。
2019年,日本《生物战略2019》强调“力争通过发挥日本的生物制造优势并融合IT技术,为开拓和扩大市场、解决社会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做贡献”。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