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政治局会议学习:低估增量政策的四大误区
事件:中共中央政治局4 月25 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低估增量政策落地的决心和力度,存在几大误区。
误区1:考虑到美方态度软化的可能性,短期不需要出台有力的增量政策——我们认为:对美“奉陪到底”,谈判要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指向中美谈判难有明确的时间表,我们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会议指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明确这是现在的宏观主线。总体而言,中美谈判的前提是:(1)美国需要遵守世贸规则。会议指出“积极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霸凌行径”。商务部4 月11 日指出美方关税措施“严重违反世贸规则”,中方“坚定捍卫多边贸易体制”;(2)美方需要取消关税。4 月24 日商务部表示“如果美方真想解决问题,就应该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4 月25 日外交部指出“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指向中美谈判难有明确的时间表,因此会议指出“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误区2:一季度经济很好,增量政策不着急,可以等数据下滑之后再出台对冲政策——我们认为:外部压力下政策逻辑可能发生变化,政策发力节奏有望靠前,只有“以我为主”扩大内需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会议肯定“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因此市场认为增量政策将延缓出台。我们认为Q1 经济高增并不影响后续政策的出台节奏,因为:(1)Q1GDP 实际同比5.4%包含了抢出口抢转口等因素,4 月对等关税超预期落地后出口面临下行压力,根据4 月前24 日高频数据,预计4 月出口同比回落至-2%左右。会议也指出“向好基础还需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2)Q2 是美国库存与中国经济韧性的比拼,只有“以我为主”扩大内需,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会议指出“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突出加紧、早、及时,是一种主动作为的态度。我们认为,有别于过去几年“应对式”政策节奏,2025 年在外部冲击下,政策决策、出台可能更为灵活,二季度是中美各自“压力测试”的关键期,是政策落地的合适窗口期。
误区3:会议没明确提“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5%的GDP 目标是否还要完成存在变数——我们认为:5%的经济目标还是要守市场关注到本次会议没明确提及“完成目标”,5%的GDP 目标是否还要完成存在变数。我们认为5%的经济目标还是要守:首先,3 月刚开完两会明确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历史上4 月政治局会议由于距离3 月两会时间较近,较少强调完成目标,一般会放到7 月年中的政治局会议上重申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其次,4.18 国常会已明确“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我们认为与疫情期间的不可抗力不同,今年5%的目标还是要完成,需要增量政策的支持。报告《政策可能超预期》中,我们测算54%-145%的关税对我国GDP 的扰动约1-2 个百分点,对应1.5-3 万亿左右,可作为后续财政发力规模的参考。
误区4:“底线思维”的意思是保底线,即便政策出台,力度也不会大——我们认为:2025 年的关键词是“超常规”,“底线思维”指向政策宜“满”不宜“亏”,政策的力度、手段都可能有别于以往首先,会议指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市场解读是保底线,而不是提经济,政策力度不会大。但我们认为“底线思维”指的是政策形成足够的安全垫,以保证底线绝不会被突破,政策宜“满”不宜“亏”。其次,会议指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当下关税战冲击加剧符合“超常规政策”的触发条件,更多增量政策“蓄势待发”,主线是扩大内需,可能的方向为:(1)货币:适时降准降息,结构性政策工具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央行重启买债等;(2)出口:会议指出“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预计将精准帮扶出口企业,“对受关税影响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进行外贸救济,例如出口转内销、开拓非美市场等;测算54%-145%的关税拖累对美出口1-2 万亿元,可作为转内销和以旧换新加码规模的参考;(3)消费:会议指出“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指向可能出台一揽子扩消费政策,例如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容至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发放文旅等服务消费券,加大生育补贴力度,发放中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等;(4)地产:会议指出“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预计有望加大收储和城改旧改棚改力度,一线放开限购,进一步下调利率等; (5)股市:会议指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指向将继续发挥中国版“平准基金”的作用坚决稳住资本市场。(6)财政:会议指出加快专项债、超长债发行使用,指向财政支出节奏有望加快,增加对实体部门的支持。不排除必要时新增财政。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地缘政治反复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