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外部冲击影响加大 充分备足预案
事件:
4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4 月25 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主要观点:
经济形势:会议指出“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同时指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一季度实际GDP 同比增5.4%,超出市场预期。从产业看,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增速继续上行,第三产业有所回落。从需求看,一季度出口略超预期,消费平稳。从消费细分项价格看,直接受益于以旧换新补贴的消费受到明显提振,刺激消费的政策仍需时间扩散到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消费。考虑到海外地缘政治特别是全球产业链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提升,我国出口或在二季度开始有所承压,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虽与去年的GDP 持平,但仍需积极的宏观政策支持。
外部环境:会议指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明确是国际经贸斗争而非贸易冲突、摩擦,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应对方面,对外,“要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霸凌行径”。4 月8 日,中央举行了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将致力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扩大交往交流。
随后习近平主席对东南亚进行出访。同时,与欧洲的经贸关系也正在加强合作。
对内,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充分备足预案,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文件通稿中体现出对未来经济面临的挑战有充分的准备,指出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宏观政策:强调加紧实施,用好用足。整体延续去年9 月以来的政策基调,即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节奏上,强调加紧实施,用好用足。财政方面,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货币政策方面,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以上均延续前期口径。二三季度仍可对降准降息有所期待,预计降息幅度为50bp。
此外,货币政策或有专门扶持科技、消费和外贸企业的政策出台。会议通稿中,在货币政策的部分提到要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以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科技、消费和外贸是在当前国内国际环境中,经济建设的主要抓手(科技和消费)和稳定对象(外贸)。后续可以关注相关有针对性的融资政策出台力度。
消费:收入层面,力保民生,进一步明确了向中低收入、失业人群倾斜;内容方面,进一步向服务类消费倾斜。我国消费比重中,服务类消费的比重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是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件明确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外贸)企业:明确帮扶困难企业,加强融资支持,外贸方面,特别是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鼓励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新的市场。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走出去”不仅仅针对外贸企业,也是国内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潮流,是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科技: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其中,“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意味着将进一步探索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方式。2 月7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将加大多层次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优化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在本次政治局会议中,进一步明确为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系统性风险:除地方债化解以外,稳楼市股市变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以及“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已止跌企稳,另一方面,仍需持续巩固。
综上,本次政治局会议是4 月2 日美国关税政策落地后的首次政治局会议,会议明确了当前的国际经贸斗争状态,以及内外的应对政策原则,指出当前外部负面冲击加大,将充分备足预案。服务消费地位明显提升,科技、消费和外贸是关注重点, 后续政策的响应速度可能加快。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