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PMI数据点评:PMI收缩深度 不等于经济环比降幅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5-01 08:56:04 评论:0

事件描述

    2025 年4 月30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4 月制造业PMI 回落至49.0%。

    事件评论

    制造业PMI 转向收缩,供需双弱。4 月制造业PMI 回落至49.0%,跌回荣枯线下,环比下行幅度大于季节性,低于彭博一致预期49.7%。从历年同期数据来看,4 月PMI 是近3 年同期最低,近10 年同期次弱表现,仅好于2022 年同期的47.4%。从主要分项数据来看,所有分项数据均转弱,其中新订单、生产两大分项的环比变化拖累制造业PMI 下行0.78pct/0.7pct。这反映,供需双弱同时压制了制造业PMI 下行。而就大、中、小型企业PMI 来看,景气下滑影响面广泛,不同规模企业或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抢出口的韧性或弱于2018 年。对比2018 年,当前需求侧的压力更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收缩更明显。4 月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录得49.2%、44.7%,而2018年下半年最弱的12 月,两项指数的表现分别是49.7%、46.6%。而就供给侧数据来看,也弱于2018 年。4 月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分别降至49.8%、46.3%,而2018 年全年生产指数均在50%以上,采购量指数除了12 月的49.8%以外也都高于荣枯线。由此来看,今年抢出口的韧性显著弱于2018 年。但抢出口也是客观存在的,4 月在手订单指数降至43.2%,已是2013 年以来同期最低,2023 年1 月以来最弱。这说明4 月存在生产显著强于需求。

    面对冲击,企业经营转弱,备产需求下滑。4 月主要原材料购进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分别回落至47%、44.8%,PPI 同比增速有加速下滑风险。考虑到量、价双缩,4 月制造业企业盈利增速或再度下滑。同时,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分别降至47%、47.3%,均降至历年同期偏低水平。企业用工需求也随之下降,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7.9%,均指向企业有收缩倾向。

    内需未见弹性,建筑业、服务业景气同步回落。4 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至50.4%、建筑业回落至51.9%、服务业回落至50.1%,扩张动力均偏弱。其中,基建商务活动指数持续走强,反映基建赶工强度不弱;但同时新订单指数环比续降,为近6 年同期最低,反映内需稳增长的韧性仍待加强。

    作为扩散指标,PMI 收缩深度不等于经济环比降幅。回看过往三年,PMI 数据大幅波动并不罕见。例如2023 年2 月,制造业PMI 在经济重回活跃后大幅回升至52.6%,为近十年新高。数据走强一度使得市场认为经济正在报复性复苏,但1 个月后被经济数据同比表现证伪。在当时,我们就曾指出,PMI 作为扩散指数,刻画的是有多少企业感受到经济同向的变化,衡量的是景气变化的广度而非深度。放到当下,也就是说,4 月制造业PMI指数加速下滑,反映的是更多企业感受到景气环比下行的压力,但每个企业产销下滑的斜率并不一定很陡峭。由此来看,我们认为关注经济同比表现下行的斜率依旧重要。从高频指标的跟踪来看,在去年4 月同期低基数的背景下,4 月经济增长同比并未出现失速下滑的现象。

    关注价格类指标变化,期待政策循序渐进发力。我们认为,相比于量的变化,房价、工业品价格等价格类数据对微观主体预期变化更为敏感,跟踪此类数据变化或能更好判断内生压力的变化。而去年9 月以来,政策更重视资产价格与物价走向,也可能带动政策更快发力。4 月25 日,政治局会议提出直面“国际经贸斗争”,“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态度明确。向前看,我们认为政策仍有概率承托经济增长企稳。根据4 月28 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发改委的解读,第一轮稳增长政策“大部分将在二季度落地”。此外,随着企业应对关税的行为逐渐趋同,外贸纾困类政策发力的抓手将更为清晰,政策有在二季度初再度加码的可能性。总的来看,随着对外转口贸易加速、对内稳增长政策循序渐进发力,经济仍有保持平稳增长的可能。

    风险提示

    1、外部经济环境波动性放大;2、政策相机抉择仍有不确定性。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于博/刘承昊 日期:2025-04-3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