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深度研究:双重属性视角下的票据分析框架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5-06 18:17:18 评论:0

  票据的量价指标具有数据高频更新的优势,是判断信贷景气度的有效指标。票据利率主要包括直贴利率、转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随利率市场化推进,转贴现利率逐渐成为票据定价中枢。票据转贴现定价模式多元化,基准加点是主要模式。定价基准参考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或外部基准,加点值则根据信用主体类型、票据剩余期限和市场预期确定。

  定期公开的票据数量指标主要来源于央行和上海票据交易所。其中,金融统计数据中的“票据融资”和社融数据中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以是否贴现为区分标准,但都体现了金融体系通过票据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方面,表内外票据的合计值和对公短贷会形成一定替代关系。另一方面,表外票据是银行票据业务的蓄水池,和票据融资也存在此消彼长的“跷跷板效应”。

  票据兼具资金属性和信贷属性,资金面和信贷投放情况皆影响票据利率。票据的资金属性体现在其具备货币市场短期金融资产的特性,主要与银行的转贴现业务和回购业务有关。票据的信贷属性体现在信贷调节工具的定位上,与银行的承兑业务和贴现业务有关。双重属性视角下,资金面松紧决定票据利率中枢,但在某些重要时点信贷属性会超越资金属性决定票据利率。

  货币政策与信贷周期匹配时,票据利率与回购利率、存单利率走势整体同向。但若信贷属性和资金属性产生分歧,票据利率与其他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也会产生背离。

  票据的信贷属性使得票据利率成为预测信贷投放情况的同步指标,但偶尔也会失灵。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观察:

  其一,票据利率整体呈现“年初偏高年末偏低+季初回落季末冲高”的季节性特征,这源于信贷投放具有季节性规律。

  其二,票据供需严重失衡时,票据易现“零利率”行情。2020年至今已发生十轮票据“零利率”行情,当月1M国股转贴现利率基本维持在1%以下。其三,“高抛低吸”的套利行为出现时,票据利率映射信贷的准确性减弱。票据利率上升并不映射信贷景气度提升,也可能是机构在出票获利。

  其四,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往往成为票据利率走势转折点。信贷景气度走弱后,座谈会召开强化政策驱动,银行信贷投放会从“票据冲量”转向“信贷冲量”,票据利率呈现快速下行又快速上行的特征。

  其五,1M和3M票据利率分别隐含市场对当月信贷和未来信贷景气度的预期。一般而言,3M-1M票据利差为正,利差扩大反映预期未来信贷景气度更好。但银行配置动机影响下,通过利差变化进行预测也可能失灵。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信贷需求持续走弱;票据预测作用失效


天风证券 刘杰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