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业点评: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发力,非银板块或迎配置窗口期

股票资讯 阅读:6 2025-05-08 08:21:38 评论:0

  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有关情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5月7日(星期三)上午9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央行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降准降息等10项举措。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今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4月25日政治局会议也要求,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本次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3大类共10项:(1)数量型政策方面,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2)价格型政策方面,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都从目前的1.75%降至1.5%;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目前的2.25%降至2%。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3)结构型政策方面,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其中,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分别增加3000亿元,同时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我们认为降准降息等总量政策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结构性工具额度提升和利率下调,或引导资金向科创、消费、普惠等领域倾斜,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同时资本市场流动性也有望保持宽松,非银板块也有望同步受益。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额度合并有助于提升使用效率。

  2024年10月,央行创设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即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分别为5000亿元和3000亿元。互换便利方面,2024年10月和2025年1月央行分别开展500亿元和550亿元互换便利操作,合计使用额度1050亿元。回购增持再贷款方面,据潘功胜行长介绍,目前已有超过500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公告使用贷款回购增持股票,贷款总金额约3000亿元。其中中国诚通控股和中国国新控股两个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也已被纳入支持范围,并宣布拟使用工具资金合计1800亿元。本次一揽子措施提出,将5000亿元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个工具的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我们认为,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工具有助于扩大非银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股东等主体股票增持意愿和能力。目前回购增持再贷款使用额度已接近3000亿元上限,额度合并有助于在短期内继续提升回购增持再贷款规模;同时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市场主体需求,推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发挥中央汇金公司类“平准基金”作用。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要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综合研判,动态完善应对各类外部风险冲击的工作预案,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各参与方的稳市功能。4月7日中央汇金公司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央汇金公司一直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我们认为,证监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有助于协调引导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年金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更大力度入市,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增持力度,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更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吴清主席指出,近期将出台并择机发布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在市场层次、审核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尽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抓紧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升创新能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同时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优化发行注册流程,完善增信支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接力式”的金融服务。对于确实受关税政策影响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增强监管包容度,帮助纾困解难。科创板、创业板审核机制改革、重大资产重组相关制度修订,发展科技创新债券等,有望拓宽科创类企业融资渠道,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券商投行业务也有望迎来边际修复。

  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便利企业跨境融资。在回答应对加征关税的冲击和贸易紧张局势有关问题时,吴清主席指出,要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产品和服务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增强全球市场拓展能力。同时提到,要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中国香港股市,做好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据证券时报报道,4月港交所与中国香港证监会已根据特区政府的指示做好准备,并已与部分相关企业接触。若仍未在中国香港市场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会为其香港上市提供适当的指引与协助。5月6日下午,中国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我们认为,为应对关税影响,鼓励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有助于国内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开拓全球市场业务,缓解单一市场贸易和融资风险。而境外上市公司回归内地和中国香港股市支持力度加大,在稳定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有望提升H股、A股流动性。在此过程中,国际化布局具备先发优势的券商和相关金融机构也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尽管近期关税等扰动加大,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积极,国新办发布会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逐步落地显效,增量政策有望提振市场情绪,推动估值持续修复。交投活跃度提升,叠加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个股方面,建议重点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国银河等头部券商,同时建议关注香港交易所等优质金融机构标的。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财富增长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 张凯烽,李劲锋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